七一社区        注册

“好官”贾政的“无为”悲剧

唐博

2015年07月29日15: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红楼梦》里写的正经男人不多,贾政似乎算一个。他以“身自端方,体自坚硬”作为为官座右铭,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嫖娼,不贪污,不受贿,不坑蒙,不拐骗,不跟坏人打交道,孝顺母亲、严管子女。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贾政的表现无可挑剔,是绝对的“好官”。“贾政”之“政”,理解为“正”的谐音无可厚非。

然而,如此刚正的“忠臣”和“清官”,无论是皇上,还是同僚,甚至普通百姓,似乎都不欢迎,更有人把他的名字理解为“假正经”的谐音。这是为什么呢?

贾政做过工部员外郎,相当于今天的住建部某司副司长,官不算小。不过,如果考虑到贾家三代公卿,朝中人脉巩固,女儿元春给皇上当宠妃,地位得天独厚,但凡脑子灵活点,把这些条件充分利用好,就不至于只当个地厅级干部。可惜,他没利用好,病根就是贾政没能力、没作为。

那个年代,工部是清水衙门,没什么权力可供寻租。贾政每天的工作,都只是迎来送往,疲于应酬。结果,翻遍《红楼梦》的各个章节,竟找不到一件显眼的政绩跟他有关。

在单位毫无作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家里会不会勤快点?

荣国府里,贾政是二老爷,撑门面的顶梁柱。可是,如此尊贵的地位却没有转化为家庭权威和管理效能。对于这份家产,他只是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心安理得地享受,从来都没想过如何使其保值增值。

在曹雪芹的笔下,贾政的“好官”只停留在了道德和名誉的层面,一旦到了实际操作层面,他就成了彻头彻尾的“甩手掌柜”。

当了多年京官,这位贾二老爷终于捞到了外放地方的机会,到江西省当督粮道员,相当于省粮食厅厅长,主管漕粮这个肥差。贾政赴任伊始便印发红头文件,严禁各地“折收粮米勒索乡愚”,自己还带头拒收各地馈赠。禁令收效不错,但跟着他的胥吏们不干了。在随从李十儿的撺掇下,无论是打鼓站班的,还是抬轿吹号的,都不约而同地宣布怠工。

离了这些人的伺候,作为外乡人的贾大领导自然寸步难行,很不习惯。他把李十儿叫了过来,问个究竟。李十儿给他讲了一番“贪污有理”的“大道理”:

想升官,就得给上级送礼。别人都送你不送,莫说是升官,搞不好上级一生气,直接向朝廷参劾,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但光靠工资肯定送不起,要想送,就得放手敛财。在“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清朝官场,没人相信还会有清官,即便有清官,也会被高度孤立。

官员身边的胥吏,都是抱着发财梦才费尽心机,花钱买进衙门的。如今赚钱的渠道断了,自然会懈怠,会罢工。要想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就不能吃独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要善于分配资源,做到各得其所,各有其份儿。

李十儿的这番话,道出了清代中叶官场腐败的生动现实。贾政虽然没被拉下水,但选择了掩耳盗铃。李十儿背着主子大肆敛财,他的夫人没过多久就开始穿金戴银,跻身富婆行列。

贾政的尸位素餐、为官不为,表面看似洁身自好,实则掩盖能力不足。李十儿的高调为自己惹了麻烦,也让主子跟着倒了霉。结果贾政被查,落得个“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的罪名,官降三级。贾政的这段仕途,刚刚起步就到头了。

当朝廷传旨抄家时,贾政才惊奇地发现,荣国府这个后院早就没了先前的恬淡和舒适。凤姐两口子把家产挥霍殆尽,新的赚钱产业还没建起来,只好寅吃卯粮,克扣工钱,家业一塌糊涂,走向没落。贾政除了一声叹息,无可奈何。

作为一级官员,“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本是分内工作。连这些都做不到,把事业只看作是国家的,跟自己无关,干好干坏都一样,那就是“为官不为”,显然是不称职的。贾政的所作所为,恰可归入此类。贾政的“无为”悲剧告诉我们,做个真正的好官,既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也要才智突出、主动而为,更要与体制改革衔接,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和积极有为的政治风气。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提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姚茜、李源)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