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剑指问题 不辱使命——广东省巡视工作纪实

2015年06月18日09:1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剑指问题 不辱使命

图为今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与省委巡视组组长座谈。(资料图片)

巡视对象混合安排,地级市与省直部门同步推进;

巡视力量混合搭配,常规“主力军”与临时“突击队”同步展开;

情况汇报及时安排,专项巡视情况与常规巡视情况同步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巡视工作探索新打法、形成新常态,强度、力度、效果前所未有,巡视“利剑”作用进一步彰显,助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2014年,全省共巡视4轮59个地区和单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已对262名领导干部进行立案审查,其中厅级干部34名,处级干部45人,组织处理干部69名。在问题线索剧增的背后,无不透出广东巡视工作在思路与方法上的创新与探索。

1 发挥“巡”的权威和“查”的震慑作用

2014年12月3日,广东省纪委对外通报,深圳市南山区委原书记叶民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值得注意的是,叶民辉的问题线索是省委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经省纪委常委会授权,由深圳市纪委查办。该案是省委巡视组紧扣发现问题,坚持边巡边查,首次在巡视期间通报案件查处情况。深圳市纪委从接手叶民辉案件到移送司法机关,用时不到20天,巡视组尚在巡视期间,一个厅级领导干部的受贿案件就已经办结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巡视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巡视监督的职责定位、重点任务、工作方式。广东省委巡视机构坚决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紧扣发现问题,坚持边巡边查、巡查结合,初步形成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一些有效做法。去年以来,省委巡视组完成4轮59个单位的巡视,共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659条;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省委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已对271人立案调查,其中,省管干部29名。

在巡视中准确发现问题是巡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衡量巡视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形成震慑的前提和基础。而发现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移交线索,优先办理,甚至巡视发现的问题被束之高阁,那就不可能实现巡视目标、形成震慑。为此,广东为巡视组开通“绿色通道”,形成了专报直通机制和优先办理的原则:巡视组发现重要问题线索后,不必等巡视结束后再汇报,在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后,马上形成一事一报的巡视情况专报直报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乃至省委书记,领导小组领导当天批示,立即启动核查,要求省市纪委对于巡视组移交的线索,特别是重要的涉嫌违纪违法线索,组织优势力量优先办理。

去年,在巡视省地质局时,巡视组发现该局原局长欧阳志鸿涉嫌重大违纪线索,巡视组聚焦重点问题,加快初核,在向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后,及时向省纪委移交线索,相关纪检监察室启动核查程序,查实欧阳志鸿收受下属员工巨额贿赂、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收受巨额“红包”礼金等重大违纪问题,不久,省纪委即对其进行立案调查,现已移送司法机关。

边巡边查要达到快查快办的效果,除了“巡”和“查”要速度快、力度大以外,其中还有一个关键之处就在于“巡”和“查”的密切配合。2014年初,广东省委探索建立了纪检监察室派员参与巡视制度。在巡视地级以上市和省厅局时,省纪委相关纪检监察室派员全程参与巡视,既增强了巡视组的专业力量,助力巡视组聚焦核心问题,又实现了巡视与纪律审查的实时沟通,推动及时发现问题和快速审查案件。

巡视组的巡视是台前的,可以找相关人员谈话,能够全面掌握面上情况,而把线索移交给纪检监察室后,纪律审查人员就根据线索深挖某一个点,点面结合、点面互动,很有效果。坚持巡查密切配合,还可以起到“奇袭”的效果。如2014年7月,省委第十三巡视组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巡视期间,前一天巡视组刚把开发区住建局原副局长欧忠涉嫌在招投标工作中违纪违法的线索移交给中山市纪委,第二天下午市纪委决定对其调查时,发现其已跑到中山港码头,正在办理出境手续,纪委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将欧忠带了回来。

“如果不是坚持巡查密切配合,如果不是在巡视的时候就将相关线索移交中山市纪委,那么欧忠很可能已经闻风而逃出国(境),增加审查难度和审查成本。”第十三巡视组工作人员介绍。

巡视工作,发现问题是第一步,要坚持边巡边查,巡与查密切配合,巡的同时,查处问题的节奏也必须跟上去,发现多少就查处多少。广东的巡视工作思路,真正让领导干部在“巡”的过程中认识和改正问题,在“查”的过程中吸取教训,切实发挥巡视的震慑力、推动力和引导力。

2 巡视方式多样化 巡视监督无死角

在省委第十三巡视组组员的手机里,至今仍存有这样一条短信:

“尊敬的巡视组领导,本以为你们只是走走过场就走了,现在才发现,你们是动真格的,好!开发区的乱象终于有希望纠正了!”

就在收到这条短信的前一天,中山市纪委利用巡视成果刚刚对火炬开发区管委会原副主任程武贤、住建局原局长游建青、住建局原副局长欧忠、综合执法局原副科长陈虎实施调查。

去年下半年,巡视组入驻中山后,根据群众反映,将“放大镜”对准国土规划、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收窄目标,集中力量突破,在国土规划方面发现了重要问题线索。省纪委的纪律审查部门也随之挺进,根据巡视提供的线索,迅速查处了1名省管干部。

这一“打法”,被称为“巡查式巡视”——从群众意见集中的特定领域入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精准定位。除此之外,还有较为普遍的“点穴式巡视”,即在问题具体、方向统一的前提下,带着任务带着问题而巡。例如,在对省质监局进行专项巡视时,巡视组就重点围绕群众对该局所属广东质检院主要领导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发现该院院长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专项巡视后,省纪委对其立案调查并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而对于一些群众反映并不多,但长期缺乏监督的冷门单位,“巡查式”和“点穴式”的打法往往并不适用,此时,巡视组因地制宜谋定策略,随机扫描问题领域,往往每次都能有发现。

可以说,专项巡视之妙恰恰在于其打破常规,问题导向精准。与常规巡视相比,前者重在打点穴战、破袭战,后者重在打阵地战、攻坚战。专项巡视的打法“灵准狠”、节奏“短平快”、人员“专兼广”,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甚至一笔专项经费,都能成为“精准打击”的对象。自去年4月成立专项巡视组以来,作为在全国较早成功探索开展专项巡视的地方,广东大胆创新方式方法,用好用足现有手段,实现精细化。通过深谈、深核、深研,尽可能深入了解,使发现的问题线索更加接近客观事实,问题一碰就响,线索一查就实。正因为此,专项巡视组势如破竹,一举发现多条问题线索,成果赫赫。

除了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作为巡视工作的延伸拓展和重要补充的系统巡察也威力彰显。2014年,首轮巡察在省教育厅、省卫生计生委和省国资委拉开序幕,初显震慑作用。其中,省教育厅巡察组发现涉嫌违纪违法线索61条,省卫生计生委巡察组发现违规违纪线索10条,部分涉及领导干部的重要线索已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或立案查处,省国资委根据巡察发现的问题,对有关单位党委对被巡察单位董事会和经营班子进行严肃问责,免职2人,降级1人。通过发现问题和整改,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及其班子成员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了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近年来,广东探索常规与专项结合巡视、相互关联部门捆绑巡视、地方与部门同步巡视、地级以上市与所属县区互动巡视等新型组织方式,打破了以往按地域、行业、单位性质进行分类巡视的做法,初步实现了组织方式多样化、巡视监督无死角。至此,常规巡视、专项巡视与系统巡察“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巡视监督新格局已初步形成。然而,对于广东而言,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巡视的利剑作用要充分发挥,仍需继续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不断强化巡视的震慑、遏制、治本作用。

“探班”日志

省委第三巡视组:不畏艰险 敢于碰硬

如果有人将一大袋现金摆在你房间门口,如果一条言辞肮脏不堪的恐吓短信突然而至,如果有人私下找茬,意在“搞臭”你的名声,如果在开展工作中有人故意使绊,梗阻不断......作为监督者,你会如何应对?

“抵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广东省委第三巡视组(下称“三组”)时任组长的回答铿锵有力。

自2013年至今,三组的足迹已遍及惠州、韶关、深圳、中山、省地质局、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每巡一地,便深扎一地,从乱麻中抽丝,在有疑处落刀,适时破局,揪出线索。

在省地质局巡视期间,三组拨开重重迷雾,多次奔赴花都、三水、韶关等地深挖细查,从复杂的内部情况中发现该局领导及其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买官卖官、行贿受贿、贪污公款、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私设小金库、插手干预工程、低价出租国有物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送“红包”礼金等多种违纪违法问题,并提交了7份巡视专报,向省纪委移交了多条有价值的线索,为省地质局重大系列腐败案的查处奠定基础。

在深圳巡视期间,三组不仅从群众举报、明察暗访中成功发现了深圳市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南山区原区委书记叶民辉等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线索,而且敏锐地发现了城市建设与国土规划、水务系统、交通项目、专项资金等多个领域的问题。

然而,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过程并不顺利。在巡视某大型国有企业期间,巡视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在盘根错节的利益格局面前,巡视尖刀一再面临“插不进去、深不下去”的困境,说情的、威胁的、施压的、公关的、对调查实行软抵抗的信号不断扑来,在以往工作中无往不胜的协调合作模式也一度失灵。

虽然深感形势困难、调查不易,但三组并未被此吓到。秉持“发现多少,就汇报多少”的原则,三组以13份专报的成绩传递震慑。

与此同时,个别被巡视对象的“反扑”并不鲜见。省地质局原局长欧阳志鸿在知悉该局某处长向巡视组举报其问题后,一度召开党组会强行通过其免职决定。三组负责人听闻后立即致电省委组织部领导,与其商谈对策。最终,欧阳志鸿的“报复之计”并未得逞。除此以外,欧阳志鸿还曾主动到三组负责人办公室解释情况,最后被一句“你没问题怕啥”弄得一时语塞,悻悻而归。

“我们一个组一共就6个人,如何完成繁重的巡视任务?”三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的一个速胜秘籍就在于整合资源、借力出击。一般而言,每次巡视期间,三组都会提前协调,充分调用审计、检察等部门以及高校、企业等专业单位的人才资源为巡视组所用。

正因为善于出击、敢于碰硬,去年三组共完成32份专报,平均每批8份专报,发现了多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其中包括10名省管干部,有力地发挥了巡视的震慑作用。

如今,他们已投入新的一役,再次一路征程,为广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再立新功。(记者 王景喜 通讯员 晓萍 曼虹 浩亚 光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杨丽娜)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