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市、县纪委退出无关议事协调机构 把时间和精力聚集到主业上

2015年05月04日14:3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市、县纪委退出无关议事协调机构 把时间和精力聚集到主业上

●开栏的话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在部署2015年工作时指出,深入推进地市级纪委清理议事协调机构,重点研究探索县及县以下纪检机构职能定位、工作方式和作风转变问题,通过组织制度创新,把更多力量集中到主业上。为促进市、县纪委进一步落实“三转”要求,聚焦主责主业,本报开设“市县纪委如何深化‘三转’”栏目,将围绕市、县纪委如何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如何深化“三转”、聚焦主业,如何加大查办案件和纠正“四风”力度,市、县党政领导如何履行主体责任、支持纪委“三转”工作,纪检监察干部如何适应“三转”要求提高能力素质等专题进行分析报道,每个专题持续一个星期左右。栏目坚持问题导向,先易后难,逐步深入,在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稿件的同时,请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就市、县纪委“三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体会、摆现象、找原因、献对策。

●前些年,纪委干了大量分外的事,参加了各种议事协调机构,把时间耗在文山会海上;热衷于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搞检查、考核、评比;对参与小金库、“三乱”专项治理等乐此不疲,揽了不少不该揽的事。

●目前,大多数市、县纪委已退出非主业的议事协调机构,将纪委从过去“包打天下”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也让更多的纪检监察力量回归主业。

烈日下的农田水利工程工地上,纪检监察干部在检查沟渠的深度和宽度;尘土飞扬的拆迁现场,纪检监察干部在督促进度;竞拍激烈的公共资源交易现场,纪检监察干部举着摄像机全程录像;人头攒动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现场,纪检监察干部在计分;村庄、社区的村(居)务公开栏前,纪检监察干部察看公开事项是否及时、全面……

上面的场景,对许多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并不陌生,有的曾经这样干过,有的至今还在这样干。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冲到一线去监督”的理念下,牵头或参与了各种各样与监督沾边的议事协调机构:农村“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领导小组、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领导小组、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

前些年,随着工作领域的拓展,纪委干了大量分外的事,参加了各种议事协调机构,把时间耗在文山会海上;热衷于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搞检查、考核、评比,有的还专挑旅游景点开会,以各种名义组织出国考察,滋生“四风”问题;对参与小金库、“三乱”专项治理等乐此不疲,揽了不少不该揽的事。

“三转”之前,福建省某市纪委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达255个,海南省某县纪委参与了220个议事协调机构。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局面:纪委监察局的干部经常出现在政府职能部门召开的会议上,书记去不了副书记去,副书记忙不过来常委去,常委去不了室主任去,室主任去不了一般干部去,普遍只有三四十号人的县级纪委监察局参与了上百项工作,纪检监察干部忙得脚不沾地,似乎哪儿都离不开纪委监察局、哪儿都少不了纪检监察干部。

多种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状况。同级党委、政府在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让纪委上”,拿纪委当“开山斧”、“灭火队”;开展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时,“由纪委牵头”,因为纪委相对超脱、手上还有执纪权,推动力度大;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容易出问题的工作时,请纪委来监督、签字背书,真出了问题可以拿“纪委派人监督的”来挡一挡;一些纪检监察干部陶醉在“重要工作都离不了我们纪委”,“纪委干部战斗力强、工作得力”之中,怀着“多参与部门业务工作多接受锻炼有利于今后提拔重用”、“有权有利办事方便”等想法,乐此不疲。

过去,各级纪委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提起工作千头万绪,干起活来忙忙碌碌,但工作效果却不理想。近年来查办案件工作、巡视工作、信访举报反映出的问题表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与之前各级纪委职能定位聚焦不足、发散有余有很大关系。正如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个组织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种了别人的地,就会荒了自己的田,干的非主业多了,主业必然荒废。

到后来,纪委职能泛化、主业弱化、作用虚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纪委成了“万金油”,无所不管,真有“包打天下”之势。然而,其实际监督权威和监督效果却大打折扣。对那些参加200多个领导小组的纪委来说,一个领导小组哪怕一年就开一次会,纪委还有精力干好自己的主业吗?

说一千、道一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我们的主业,这方面干不好,别的工作干得再热闹也没用。

十八届中央纪委回归党章规定的职责,根据形势任务要求,提出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如何解决纪委参与工作过多、职能泛化的问题?釜底抽薪之举莫过于清理退出纪委主业以外的各类议事协调机构,找准职责定位。

两年多来,大多数市、县纪委对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大幅精简。在中央纪委有关部门抽样统计的134个县级纪委中,已有124个对议事协调机构进行了清理,精简率普遍在80%以上。这将纪委从过去“包打天下”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也让更多的纪检监察力量回归主业。市、县两级纪委比照上级纪委的做法,普遍开展了调整内设机构工作,调整后,执纪监督机构数占内设机构总数60%以上,执纪监督人员数占编制总数的60%以上。大多数市、县纪委书记和市直属派驻机构负责人已退出分管的其他业务,做到专职专责。

然而,在有的地方,纪委表面上虽已不再参与非主业的议事协调机构,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在牵头或参与监督执纪问责以外的工作,出现了“纪委要办案,县委书记说要抗旱”的局面。比如,为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西南某县的县委书记“钦点”县纪委牵头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开展村级财务大检查。该县组织20多个检查组,由县级部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带队,从县财政局、审计局、民政局等单位抽调专业财会人员,对全县300余个村(居)委2013至2014年度村级集体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开展拉网式检查,此次检查预计在今年8月底结束。

纪委的作用无可替代,但纪委决不能替代有关职能部门发挥作用,“包打天下”。“三转”是中央要求、形势使然。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依然多发,纠正“四风”、防止反弹任务艰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亟待克服。如果纪检监察机关不能做到聚焦中心任务、守住职责定位,真正把监督责任担起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难以落实。(记者 尹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