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对环境保护部进行了专项巡视。2015年2月9日,中央巡视组向环境保护部党组反馈了巡视意见。4月29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巡视整改情况。
问题
环评违法违规背后隐藏监管失职和腐败问题
整改
立案查处违法建设项目2124个
针对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等环评违法违规现象大量存在,背后隐藏监管失职和腐败问题,着力塑“铁齿钢牙”、练“握指成拳”,以硬措施、硬任务应对硬挑战。召开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进展情况通报会,通报各地实施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等情况,推动铁腕执法;开展全国环境保护大检查,约谈河北沧州、承德、保定,山东临沂,河南驻马店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实现由“查企为主”向“查督并举、督政为主”转变,向社会公开约谈情况,收到良好效果。今年截至2月15日,全国共立案查处违法建设项目2124个。全国2015年2月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共16件,罚款数额达803.96万元,个案罚款数额最高为208万元;实施查封、扣押案件共398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共99件;移送行政拘留共100起。与1月份相比,2月份适用按日连续处罚案件数增加60%,适用查封、扣押案件数增加208%,移送行政拘留案件数增加113%。
问题
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
整改
全面开展专项清理工作
针对有的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或开办公司承揽环评项目牟利问题,全面开展专项清理工作,对2012年以来117批次环评资质审批、648项建设项目环评、729个竣工环保验收有关情况进行逐一清查;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近期退出班子的老同志、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部属单位班子成员共453人,对其本人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特定关系人,有无插手环评审批、开办环评公司或在环评领域从业情况,进行全面申报,对有的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在环评公司兼职、个别领导干部和个别领导干部亲属持有本单位开办的环评公司股份等问题,按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出台《关于严格廉洁自律、禁止违规插手环评审批的规定》,明令禁止暗示、默许,说情、打招呼,批示、强令等6类插手环评审批的行为,今后发现此类问题,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问题
环评“红顶中介”现象突出
整改
2家部属单位所属环评机构完成脱钩
在解决环评“红顶中介”问题方面,针对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等问题,公开发布《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要求全国环保系统所属环评机构2016年年底前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其中环境保护部部属单位全资或参股的8家环评机构2015年年底前率先脱钩,逾期未脱钩一律取消环评资质,从根本上解决环评权力寻租问题,推动环评技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截至3月底,2家部属单位所属环评机构已完成脱钩工作。
问题
环评机构资质审批“花钱办证”
整改
集中处理存在问题机构和人员
针对环评机构资质审批存在“花钱办证”现象,后续监管不到位问题,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强化各级环保部门对环评机构的监管责任;制定发布《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廉政规定》,全面加强环评机构资质管理廉政建设;在部政府网站设置“环评资质管理”专栏,全面公开资质管理信息,建立环评机构和环评人员诚信记录制度,进一步动员社会监督力量,推动解决了资质审批核心环节公开不够,存在“暗箱操作”空间的问题;集中对存在问题的63家建设项目环评机构和22名环评工程师,作出取消资质、缩减评价范围、限期整改的处理,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