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石油系统因多位互有串联的高级领导干部被“连根拔起”,成为舆论解读行业“塌方式腐败”,探讨国企从根本上预防腐败的典型样本。
2013年9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党组原副书记蒋洁敏被宣布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在宣布其被查的前后一周时间内,冉新权、王永春、李华林和王道富也相继落马,他们都曾在石油系统内担任高管职务。进入2014年,石油系统反腐持续发力,深度、广度不断加强,多名石油系统或有石油系统任职经历的领导干部连续被查。
由此,去年4月,中石油148名纪委书记述职等事件受到舆论广泛关注,在一百多位纪委书记的眼皮底下发生大规模腐败引发舆论大哗,石油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问题备受关注。反腐观察人士表示,中石油内部出现严重腐败,是监管部门的失职。有关分析认为,国企系统内纪委书记如此大面积述职,说明中央在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加大对有关部门履行责任的监管力度。网民表示,石油系统监管部门失职,除主观上不作为之外,客观上受限于监督机制无法作为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应该赋予他们更多的独立监督权力。
审计署此前公布的15家央企审计结果显示,一些央企存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会计核算不够准确;企业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不够规范;企业对下属单位、分支机构管理比较薄弱等问题。央企在内部管理制度、运营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的上述“短板”,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石油系统腐败窝案串案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定点清除“大老虎”外,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从长远和根本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必由之路。对国企腐败案件的查处,既要针对个别人的腐败问题,也要寻根溯源,打造更为坚固致密的制度笼子,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管住权力、防腐拒变。
针对目前国企在反腐败体制机制上存在的漏洞,专家们的建议集中于以下两点。一为完善“三重一大”方面的制度,梳理分析在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运作上发生的问题,找出病灶,举一反三,抓紧完善制度。二为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把“两个责任”落实到位,发挥国有企业纪委监督作用,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的监督,搞好对国企的巡视,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他们尤其提到,企业党委应切实履行领导职责,不断让企业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相关专题 |
· 大数据解析2015反腐败形势与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