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打虎”为什么从神秘走向公开?我们帮您解惑

2015年02月04日15: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上回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中纪委‘武松’们的坚守”,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感动到爆啊?或许有人会疑问,以前一提中纪委都觉得是个神秘的组织,怎么突然就从幕后“闪亮登场”了。拜托!当习总书记变成习大大,当吃过庆丰包子的习大大又变成“包子哥”,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中纪委和中纪委工作人员的去神秘化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从神秘走向公开的“打虎”。

中纪委与咱们合办了高大上的“反腐倡廉在线访谈”

中国人有一种非常谦逊内敛的传统,低调是美德。前些年,很多领导都认为只需要默默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对外的宣传保持着传统模式,通稿、社论、新闻联播、重点专栏,中规中矩,不求出彩,但求无过。稍微“出挑”的宣传方案就很难被通过。

2012年到2013年,中纪委宣传部门与人民网·共产党新闻网合办了“反腐倡廉在线访谈”,中央纪委全会文件起草组、信访室、巡视办、党风室的工作人员几次走进直播间回答网友提问,视频直播,让公众近距离了解了中纪委工作的一些具体情况。当时参加访谈的年轻“武松”既认真又兴奋,要把组织交给的任务完成好,还要把老百姓最想知道的说清楚说明白,一场访谈下来,聚光灯下的“武松”们汗流浃背,但脸上却是一番创造了历史的飞扬神采。

不久,中纪委的宣传部门继续邀请专家、学者在新华网参加访谈,邀请地方纪委官方微博参加新浪微博的“党风廉政系列微访谈”,在微博上与网友进行互动访谈。每次一个多小时的互动,收到的网友提问一两千条。中纪委与地方纪委的“武松”通力合作,实现了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网友的互动交流,这样的事,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武松”说大家总结的“周五打虎、周一拍蝇”频率是想太多

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上线发布,这是中纪委从神秘走向公开的里程碑。一个万众瞩目的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要有政治立场,要权威准确,还要办出新锐媒体的效果,压力可想而知。那段日子,网站的“武松”们以单位为家,每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在琢磨如何工作。

初期,网站“吸引眼球”,主要靠案件信息发布,这是绝对的独家新闻,杀伤力极大。在打响头炮之后,网站积极向多元发展,曝光台、每月E题、读书、学思践悟、聆听大家等,迅速依靠各自的特色成为了响当当的金牌栏目。网友看到的是缤纷多彩的网站,而在后台支撑的是十八大后“武松”们工作的巨大变化和成果。从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到反“四风”、拓宽举报渠道,从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到纪检机关的“三转”、中纪委自身内部的机构调整,从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到严查“灯下黑”……。网站为群众的推开了一扇窗,架设了一座桥。

曾有人问,案件查办(现称纪律审查)信息经常在周五傍晚发布,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每周通报又是在周一,这是不是“周五打老虎、周一拍苍蝇”的频率?“武松”很无奈的说,想得太多了,每周通报在周一很正常,但周五发布“打虎”信息,可没有特意这样安排,只是巧合。不追求形式,时间服从工作。

“武松”说中纪委专题记录片也可以像美剧一样

纪律审查信息的发布非常讲究,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严格保密。接到指令前,各环节都处于待命状态,但谁也不知道将要发布的信息是什么。发布的时机要根据当时各种因素,比如被审查对象是否已被带走,重要的涉案人员是否已经被“控制”,等等,要及时向社会公开,但也绝不能造成打草惊蛇,影响办案。负责这项工作的“武松”必须随叫随到,有时加班很晚刚回家,正想休息,一个电话来,又得匆匆赶回单位。

从神秘走向公开,不仅是利用新媒体、新手段,在传统媒体方面,也有很多新突破,比如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对刊物进行改版,调整机构,充实了一线采编力量,一批优秀的记者展露才华,大显身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与互补,最大化整合调动资源,进一步放大了宣传的效果。

再比如专题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央视黄金时间播出,大量曝光细节,不遮不掩,实事求是,让观众盯着屏幕追着看,让网友刷屏朋友圈看了又看。“武松”说,老百姓想看的,爱看的,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既然片子受欢迎,也可以像美剧一样,这季播完了,明年还有下一季。

今年元旦,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上线试运行,这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和公众的需求,但也是对“武松们”又一次难度系数不低的挑战。负责这项工作的某“武松”说,要不出错,还要做得精彩,早出晚归、不辞辛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智慧与灵感。这项新的挑战只能在学习中摸爬滚打,不断总结,不断前行。很累,但值得。(网友:笑看春深)

相关新闻


能进入中纪委“打老虎”的六大必备“硬件”

中纪委“武松”们的坚守:累仍觉爱

“武松”来了——中纪委工作人员的真实点滴

从神秘走向公开的“打虎”——“武松”系列之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源、姚奕)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