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南方日报评论员:改进作风必须常抓不懈

2013年06月14日15:51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去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而今,新风吹拂全国已满半年,全国共查处违反规定的问题2665个,给予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2290人次。这些官员的查处,表明了中央推进落实“八项规定”的决心。

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年初在北京召开,这是本届中央纪委第一次就部署反腐败工作召开全会。这一旨在为未来5年反腐布局的大会并不冗长,会期缩短了一天。此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监督“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这就解决了“八项规定”的落实“谁负责”的问题。3月,中纪委通报了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被视为首张“问责清单”。随后我省的“问责清单”亦如约而至。“八项规定”深刻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思路。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种具有宣告式的政治表白,彰显的不仅是执政党的坚强意志,更是一种“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巨大勇气和魄力,为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扫清了许多认识上与心理上的障碍。半年来,有2290人次被查处,虽不算多,但是对于党风政风的整饬而言,却是一个并不容易的开始。

无论是公款吃喝还是封路管制,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这些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八项规定”是治标手段,但在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屡屡出现偏差的现状下,有效治标成为必要前提。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8个国家部委、23个省市出台了落实“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治标与治本并非对立、割裂的。治本要治的根子之一,就是干部的特权意识。铺张浪费就是特权思想的一种表现,要克服这种观念才能治本。但表面问题同样要抓,并且需要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为治本赢得时间与可能。

查处两千违规官员仅仅是一个开始。半年过去,表面上的奢靡偃旗息鼓,但暗地里的奢华仍在推陈出新。一些大型国企、实权部门已经开始改变消费策略,变外出请客为内部请客,重新装修单位内部食堂的包间,高新聘请高档饭店的厨师,以提高接待档次。公务接待超标准,主要原因是国家资源分配过多依赖人际关系,缺乏规则和制度上的约束。在及时研究填补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的同时,“八项规定”要落地生根,必须靠切实有效的监督。一方面建立相应的监督与举报机制,另一方面要有相关配套的问责措施。除了体制内监督,还应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构筑“立体”监督体系。一旦有了网络举报线索或媒体曝光,纪检监察部门就要迅速介入,做到“违纪必究”,就像最近对待网络举报反腐一样,不仅要高度重视,还要迅速应对,一查到底,绝不包庇纵容、绝不姑息迁就。这才能让广大领导干部真正重视“八项规定”、遵守廉政法规,慎用手中权力。对违反规定的要坚决查处,让群众看到党管好自己的坚定决心和包容社会监督的强大自信。好的规定难以落实,问题不在规定本身,而是缺乏配套措施和完善的监督机制,违规成本过低,才导致很多规定形同虚设。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网络通讯等手段广泛运用,会议用品开销有所减少,会议“瘦身”效果明显。但对于党风政风的改进,我们不能满足于治标的阶段性成功,治标的背后是治本的根本要求。从治标开始,把能做到的做好,改进作风必须常抓不懈。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