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专题>>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准确把握作风建设内在规律

邓修明
2013年05月14日15:3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作风问题有三个特点:一是无小事。“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由作风问题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可能导致政权更迭、国家衰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二是不简单。吃吃喝喝、奢侈浪费、脱离群众、好大喜功等表象背后,主观原因和客观因素交织,自身问题与外在影响并存。三是难治理。一些不正之风纠而不止、治而复生,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我们的党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将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探寻作风问题产生的根源,准确把握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以扎实有效的举措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规范权力运行是解决干部队伍作风问题的根本。作风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与“为人民服务”宗旨格格不入的权力观。少数干部忘记“权力民赋”这个基本道理,公仆意识淡薄,当官做老爷的心态严重,时时以“当家人”、“官老爷”自居。从根本上转变干部作风,必须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变管制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一是切实简政放权,该归社会管理交给社会,能由市场调节还给市场,将政府职能回归到服务的角色定位上。二是优化固化权力,全面清权、理权、固权,进一步厘清权力边界、优化运行流程,最大限度地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三是完善权力监督,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等监督主体的作用,改进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完善司法监督,扩大群众和社会监督,形成全程、动态、实时的多维权力监督机制。
  
  落实群众路线是解决干部队伍作风问题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必须把心系群众作为重要价值取向,进一步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贴近基层“接地气”。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下基层的各项要求,督促领导干部带着问题去,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回来;循着矛盾去,把触发矛盾的症结找出来;奔着群众去,让群众的各种感受都抒发出来。二是切实解决群众问题。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作风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耐心倾听群众呼声,认真解决基层问题。三是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作为谋求人民群众福祉的基本举措,主动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推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实现改革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共创共享。
  
  严格监督管理是解决干部队伍作风问题的保障。部署了要有检查,检查了要有问责,环环相扣才能确保工作落实。从作风建设实践来看,纪检监察等专门机关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是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一是突出监督管理的针对性,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和权力高度集中的重点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切实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突出监督管理的综合性,将作风建设监督管理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与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与提升实践能力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能力。三是突出监督管理的严肃性,制定和落实作风建设的问责制度,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问责、社会评价问责、组织考评问责等多层次的、常态化的问责体系,实行作风问题责任倒查,既问责直接责任人,又追究领导责任。(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