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24小时新闻滚动

东方加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源头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2013年04月25日09:08    

东政轩

  前些年,农村因土地流转中的“三过”(清理期限过长、面积过大、租金过低)问题、权属纠纷、征地补偿款发放中的腐败问题等累积、叠加,导致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频发。面对突出问题,海南省东方市加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从源头上解决由土地问题引发的农村矛盾纠纷,促进了“三农”工作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取信于民,“零距离”排查涉纪涉法信访问题。2010年3月,成立了由市纪委牵头的农村基层涉纪涉法信访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组,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先后进驻5个乡镇46个重点、难点村,采取走访群众、察看现场、查阅资料等方式,用8个月的时间逐个排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发现其中的“三过”问题突出。为此,东方市加大对农村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力度,加强对土地承包合同合法性和公正性的审查,现场提出解决办法。如组织三家镇乐安村与承包商协商提高1016亩集体土地租金,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43.8万元。

  在半年多时间里,工作组先后排查信访件87宗,解决38宗(其中“涉土”问题30宗),转执纪执法机关查处7宗;排查土地承包合同665份,其中“三过”合同123份。

  源头治乱,“实打实”解决农村土地“三过”问题。在对农村涉纪涉法信访问题排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土地承包的“三过”问题主要是由于村干部权力不受制约造成的。2011年2月,东方市整合市纪委、法院、检察院、国土局、农业局等单位力量,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土地“三过”问题整治工作组,对“三过”问题进行全面治理,采取司法调解为主、民事督促起诉为辅的方法,组织合同当事人进行协商,重点解决租金过低、增值费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工作组在半年多时间里共接到案件68宗,成功调处66宗,促成双方当事人依法调整合同8宗,挽回经济损失1211万元,收回流失土地4096亩,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例如,四更镇旦场村将2660亩集体土地以每年每亩不足2元的价格发包给3名个体经营者30年,随着土地不断增值,群众的意见越来越大。工作组和村委会与承包人多次沟通,给予法律、政策指导,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将每亩地租金上调至每年50元,为该村增加租金收益300余万元。

  多措并举,“立体式”推进公开透明农村土地流转。长期以来,东方市部分村庄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履行民主决策程序,村干部以权谋私现象频发,农民群众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为此,2012年,东方市探索实行“一块牌子、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模式,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加强对村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首先,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板桥镇挂牌成立“东方市板桥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为土地流转提供外业调查、信息发布、档案管理、政策咨询、合同审查、纠纷调处等服务。其次,搭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通过市政府网站、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全天候公布土地供求信息,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第三,试行“公开竞标招租机制”,八所镇高排村2011年以公开招投标方式将该村1020亩土地以最高价格出租,每年净增租金30多万元。在总结板桥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市农业局成立了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将全市待流转的土地信息录入农村土地承包地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土地流转公开化、透明化。

  还权赋能,“全覆盖”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只有明确土地权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过”等问题。2012年,东方市在10个乡镇选出15个村庄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同时,还在2个乡镇的4个村庄启动了农村共有宗地分割试点工作。截至2013年3月,15个试点村的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完成99%,外业测量完成94.5%,内业制图完成92%。

  3年来,东方市在系统整治农村土地问题的同时,还多方位探索构建农村基层干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积极推行村财委托代理服务制和党务、村务公开,监督制约农村“两委”干部违规使用资金和滥用权力行为,严肃查处涉农腐败案件34宗59人,有效规范了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来源:中国廉政网)

(责编:ss)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