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3日09:41
谭剑
又逢植树节。与往年相比,今年各地植树活动在热闹之中似乎多了一份务实和节俭——追求树木的成活率、科学规划种植场地、合理选择树种……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这一意义深远的节日,曾几何时在一些地方变了味。有的在植树时浅浅挖个坑、略微填点土、敷衍浇点水;有的植树是假、拍照是真,只重形象宣传,不顾树木死活;还有的不科学规划植树地点,有些树刚栽下就要动土移植;更有甚者,不考虑树木的品种习性,一窝蜂地种植不适合本地气候的树木,导致树木成活率很低。这些不正确的植树观念和行为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也一度引发人们对植树节是否有存在必要的讨论。
笔者认为,植树节的存在价值无可置疑,需要面对的就是现实中出现的一些偏差。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同时伴随着地质环境复杂、土地荒漠化严重等问题。根据全国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的渗透,生存环境已成为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及其子孙后代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植树造林。我们在坚定植树信心的同时,也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一些地方植树作秀、不负责任的做法必须纠正,因为这些做法不仅没有体现植树节应有的意义,反而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植树非小事,植树就是“植”民心,就是根植人民对环境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放心和对工作生活的安心。植树节虽然只有一天,但真正落实植树的理念,并付诸行动,就能优化生态环境,鼓励百姓爱护树木、珍爱家园。
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通过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中国森林覆盖率增长喜人,这些成绩是客观存在的。“十年树木”我们要有信心,“百年树人”我们更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在人民的心中根植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心,让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这或许是植树节当下应有的深意!
(来源:中国廉政网)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