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一场波及全国的“治酒风暴”发端于此。
僻处武陵山腹地的小小鹤峰县,一度吸引了国人关注的目光。
风暴卷过之后,衍生出耳目一新的“鹤峰现象”;辐射八方,倒逼周边,进而引发“鹤峰效应”。
看似仅关系民风习俗的小事,短短一年间竟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般的连锁反应,并成为激活全局的正能量,耐人寻味。
春寒料峭中,记者越东门关,过娄水河,探走马坪,行走在武陵山腹地,探寻“鹤峰效应”背后的秘密。原来,一切都滥觞于一个——
走不出的“怪圈”
鹤峰县太平乡奇峰关村贫困户向国孝,从简陋的里屋提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口袋,名片大小的红色请柬哗啦啦倒了一地,“不算丢掉的,这里就足有200多张”,向国孝很无奈,我家每年的收入全送了人情也不够啊。
在武陵山区,摆酒席被称为整酒。婚丧等大事摆酒原本正常,但后来变味了,异化成敛财捷径:有人盖三层楼,从打地基开始就整酒,盖好一层整一次,用礼金再盖下一层;更可笑的是,一家有5兄妹,一个老人过生日要摆5次酒。有的连母猪下仔也要摆酒。有人计算,“整酒的纯利润在50%以上”。
光送出没进账岂不亏死。于是乎,人人变着法子整酒回本,人人身在套中,个个身不由己,恶性循环之下,形成了一个走不出的“怪圈”。
据鹤峰统计局调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每年在送礼方面的开支,农村人均3400元,城市人均3700元。一家3口一年送礼花费达万余元。有的人一天要赶6场酒,既成为干部群众的巨大经济负担,浪费惊人,也恶化了民风、党风和正常的亲情邻里关系。
2011年底,在决策者的雷霆推动下,鹤峰“治酒风暴”乍起。
作为太平乡奇峰关村的娃娃鱼养殖能人,深受整酒之苦的72岁的向国忠,短短一年间体验了冰火两重天的感受——
向国忠的悲喜
“去年我和老伴约村里10多户结伴自费游台湾,玩了9天,花了一万,还大包小包买了几千块的东西。”向国忠很满意,“大家都说这钱花得值,比起前些年赚得大了!”
他告诉记者,前些年一年接200来张请帖,送出去2万多元酒钱。心里憋得慌,忙活一年,血汗钱全丢酒里了,哪年是个头啊?
“省下的酒钱我投入到养大王蛇,”村民张团结说,“这样多好,既省了钱,又静了心,大伙一门心思搞生产。向国忠养娃娃鱼去年就赚了10多万哩。”
像他们一样感受的人还真不少。鹤峰县直车队56岁的陶师傅说,前些年没攒下一分钱,还要借钱送礼,而去年一年就存了好几千元。
有人欢喜有人愁。与向国忠们的欣喜形成鲜明反差的,则是——
喻四毛的失落
数百平方米的库房内,桌椅板凳、炉灶炊具堆积如山,各式锅碗瓢盆应有尽有,几辆印有“喻四毛酒席上门服务部专用车”字样的货车尘封已久……
“2011年前,我有上百名员工,在方圆三百里范围可同时操办上千桌酒席,一年可赚50万。”站在冷清的店门前,喻四毛的失落写在脸上,“现在就我和老婆还在守摊子,看样子,怕是没机会回到从前了。”
喻四毛也算是鹤峰“整酒风”的主力推手。当时,从整酒中看到了商机,在文化馆拉小提琴的喻四毛成立了酒席上门服务部,从2007年开始替人操办各种宴席。短短三年,他的资产就达到了上百万元。
正是他的带头,鹤峰的酒席操办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达到100多家,为整酒推波助澜:“几千元给喻四毛,就可以坐地收到几万元礼金,整酒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很多机关干部也陷在“怪圈”中不能自拔。天天要随礼,人人要赴宴,家家要整酒,干部群众根本无心思发展、谋发展。
喻四毛生意的红火映衬的是民风、干部作风的萎靡,折射的是精气神的缺失,是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
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易继刚是亲历者,也是执行者——
易继刚的感慨
“重庆彭水县的考察团现正等着我,一年来全国各地很多地方来取经,”1日早晨,见到记者时,易继刚感慨,没想到反响这么广。“禁令管干部,村规管百姓。”谈及“治酒风暴”的关键时,易继刚说。
2011年12月20日,鹤峰县下发《关于狠刹违规整酒风的紧急通知》。规定,除婚丧嫁娶以外,其他一切整酒行为均视为违规整酒;党政干部操办婚丧嫁娶事宜一律实行报告和分级审批制度。
在8人顶风而上被严肃处理后,在短期内,鹤峰有1000多名干部取消了家里即将举办的酒宴。“整酒风”在党政干部中迅速被刹住,浪费之风得到遏制,仅公款接待费就下降65%。“治酒”的难点在农村。
整酒作为民间习俗,政府并无法律依据可以直接干预。
对此,鹤峰的解决方案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以制订“村规民约”的方式对违规整酒进行约束,变强制为自发自觉行为,因为“怪圈”之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经初步测算,“治酒”头5个月全县民众减少开支浪费达5000万元。
鹤峰“治酒风暴”引发了“蝴蝶效应”。
周边县市群众最先感受到了刹“整酒风”后的好处,自发响应,这样无形中倒逼政府出台借鉴“鹤峰现象”经验的办法。恩施州和邻近的湖南、重庆、贵州多个县市纷纷来取经,建始、宣恩、来凤、利川、恩施等县市也陆续向整酒风宣战,“治酒风暴”向湘鄂黔渝边区蔓延。
鹤峰率先吃螃蟹、整顿“整酒风”的实践,已由湖北省纪委向全省推介,引起各方强烈反响。“鹤峰现象”开始产生“鹤峰效应”。
大获全胜理应高兴,作为主帅的县委书记杨安文却仍然双眉紧锁——
杨安文的忧虑
“刹住整酒风,关键是要正官风。”县委书记杨安文告诉记者,如何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从干部作风入手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上根绝整酒风反弹,还任重而道远。
杨安文的忧虑不无道理,据估算,党员干部变相整酒敛财的约占30%。从根子上看,是干部作风不正,导致民风不纯。
凡事预则立。县委先后出台公务用车、治庸问责、举报投诉、整治干部走读等多个规定。建立了干部作风明察暗访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首问责任制度,狠刹干部中存在的整酒风、签单风、厌学风、浮夸风、赌博风、打猎风。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和普通干部一起“拼车”下乡。
至3月1日,鹤峰转变作风问责中,共问责单位58个,问责个人166人,其中正科局级以上干部59人,被责令写出书面检讨和通报批评163人,诫勉谈话67人。县经信局、计生局、民宗局3个单位因2次被问责,主要负责人被免职。“从鹤峰现象到鹤峰效应,从‘治酒风暴’到问责风暴,一年前肇始于此的‘蝴蝶效应’仍在衍变中。”作为我省知名社会学者,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从另一个视野做出了评析——
冯桂林的评说
“蝴蝶效应”本意是指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鹤峰县“治酒风暴”引发的“蝴蝶效应”,扶正了一地乡风,辐射了八方周边,留下了诸多启示。
整酒风之所以不得人心,因为这不仅是一种铺张浪费,更是一种打着人情幌子的财富剥夺。整酒之风盛行,折射出价值观、财富观的错位,也是社会建设和管理机制缺失的必然。
身陷“整酒怪圈”,民众的困难和苦痛,就是执政者的苦痛,就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再难的事,只要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去坚决地抓、有力地抓,就不难。
整酒之风盛行,本质是党风、政风不纯在民风上的反映,转民风,当从干部作风抓起。抓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干部抓,长期不懈,终有其成。
风气问题是影响全局的大事。风气不正,人心涣散,精神萎靡,发展无从谈起。只有风清气正,才能凝神聚气,形成发展的强大气场,激发共谋发展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