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勇 余荣华
2013年02月01日07: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透视各地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有一个共同点:转变发展方式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在引人注目的换届交替、人事更迭背后,地方两会上这些深层次的脉动,更引人深思、令人期许
地方两会临近尾声,简朴务实的新会风成了引人瞩目的看点。然而,会风并不是两会的全部,作为地方改革发展的一次重要盘点和谋划,作为各方意见和智慧的集散地,地方两会在深化改革上有哪些新思考,在推动发展上有哪些新思路?
会风之外,更有看点。
在创新中激发改革动力
这次地方两会,在十八大闭幕、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召开。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有问题意识才能把准脉搏,有创新意识才能找到出路。这考验着代表委员们的履职能力,也是观察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的窗口。
综观会议内容,说成绩少了,谈问题多了,议改革实了,“改革”成为各地两会的热点议题。
“小打小闹”行不通、改革不能“自娱自乐”、“单枪匹马”难见实效、“碎片化”改革不顶用——各地会场上不时传来的这些声音,反映了大家对深水区改革特点的清醒认知。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今天的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必须坚持全面改革,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改革进入攻坚克难、协调推进的新阶段,如果还用老的思维和理念,许多新问题就看不清、看不透、解不了。这也是各地代表委员们的共同感受。试看那些颇具问题意识的议政建言——城镇化不能只是“项目占地、农民上楼”,工业化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收入分配改革不只是涨工资那么简单,改善民生别再“乱撒芝麻盐”……这一切,都要求改革有新思路、发展有新谋划。
无论是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会场讨论看,在创新中深化改革已成为普遍自觉。上海浦东新区忧虑缺乏创新“大手笔”,浙江坦陈近年“大创新”没有改革开放初期那么多,不少中西部省份纷纷以“创新驱动”作为赶超之路,与新会风相对应的,是浓浓的创新氛围。
“创新是下一步发展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发达地区的创新焦虑,欠发达地区的创新冲动,议案提案纷纷涉及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等诸多领域,由此,一个共识逐渐凸显: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创新是最重要动力,以创新精神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就能激发不竭的改革动力。
在反思中转变发展格局
地方两会召开之际,前所未有的雾霾袭来,灰霾带面积超百万平方公里。雾中开两会,代表委员对发展短板、环境欠账等问题感受更为真切。
痛定思痛,忧患深重。首都北京,整个1月份仅有5天无霾,PM2.5监测值一度“爆表”,政府工作报告痛陈“改善空气质量任重道远”。上海市一位领导干部在两会上感叹,“此次上海空气好,要感谢天气”,同样不无忧患意识。
空气如何好起来?从各地两会的讨论中,除了中心城区“无煤化”、 淘汰老旧机动车、推广新能源等常规举措,以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靠区域联动加强协同治理等超常规对策也不断提出。这说明,今天的生态环保不只是分量要重、措施要硬,更需要发展格局的转变。
变化,不只因为对污染的痛切感受,也有资源、能源等方面的倒逼压力。尽管GDP被江苏紧咬,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仍然强调,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江苏则在勾勒今后五年发展新愿景时,定义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新体系”。这样的清醒务实,在环境已经非常脆弱的今天,十分珍贵。
变化,还在于对“美丽中国”的共同追求。从江南水乡浙江,到煤炭大省山西,众多省市区将“美丽”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雾霾笼罩下,这样的目标更显艰巨,需要付出加倍努力。不少代表直言,绿色GDP不能只是空洞口号,没有扎实行动,“天蓝、地绿、水净”不会自动到来。
如何让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更加协调,如何使经济增长更加依靠创新驱动,如何填补城乡发展鸿沟缩小差距……透视各地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有一个共同点:转变发展方式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在引人注目的换届交替、人事更迭背后,地方两会上这些深层次的脉动,更引人深思、令人期许。
相关专题 |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