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南京12大重点行业行风述职评议近日全部结束。今年评议的虽是行风,但直指主管政府部门;评议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每位市民、每位服务对象常年在心中“打分”。南京政风行风评议直播已连续开展三年,其影响正在深入扩散。至今,全国已有30多个市县复制南京公开述职模式。
一次公信力的重塑:
从怀疑作秀到千万人次踊跃参与
三年前,南京打开政风行风评议大门,通过电视、网络、电台直播述职评议全过程,并将此活动取名为“向人民汇报”。是作秀吗?面对当时不少人的疑虑,南京纪委书记龙翔回应道:“这种‘秀’,我们作不起!”
2010年520余万人次,2011年854万人次,南京地区参与“向人民汇报”活动人数急剧上升,今年更突破1000万人次,现场直播评议的电视收视率全线飘红。据统计,在今年前12场直播活动中,共收到有效问题910个、网络留言1885个。
龙翔认为,现在公权力正面临“塔西佗陷阱”——无论做好事、做坏事,无论说真话、说假话,大家都不信。可越是这样,越要求公权部门有勇气向社会公开,哪怕被“拍砖、吐槽”,百姓的鸦雀无声才是对公权最大的否定。走出“陷阱”,真实是唯一通道。“向人民汇报”,就是要从制度设计、实际操作等各方面保障真实,由此获得力量。
当然有人不信。台上100名评议员,曾有一位悄悄藏下自己那一票,当主持人宣布“收回投票99张”时,他在心里为没有投出的那一票勾上了“满意”。每看一场,龙翔也在心里为评议对象打分,好多次和最后公布的分数相差很大。“有的分数我也不太理解,可评判的权力交出去了,只要是台上评议员的真实表达,那分数就是真实的。”
一场民主的训练:
从手心冒汗到希望再来一次
12大行业的评议结束后,很多南京官员尤其是“一把手”收藏了每场评议的视频,几位新近提拔的市管干部说,现在就要从头学。三年评议下来,官员和百姓都长进不少。用中央党校副教授蔡志强的话说,南京的“向人民汇报”是一场民主的训练。
今年各参评行业单位播放的视频中,基层员工成了主角,与百姓的温情互动成为主打内容,相关人员述职中言必称“市民朋友”。南京市交通局女当家人陈雷在评议中鞠躬道歉,其诚恳与亲和一下柔化了部门形象;南京市民政局局长陈学荣表白百年后愿践行生态葬,普觉寺公墓经理张明跃说,自己的骨灰要酒在普觉寺门口,一席话,说得台上台下泪光闪闪。
喝镇定剂、吃降压药、手心冒汗,上台前的紧张少了,从容自信多了。有人在评议结束后说,平时没机会解释的事现在解释清楚了,真想返场再多说几句。
越来越多的官员体会到,要想漂亮地通过这场“民考”,关键在于平时就要知实情、办实事。南京市卫生局局长胡万进说,南京人平均每人每年上医院8次,医疗服务有没有改进,百姓自有一杆秤,“场面”上的表现撼动不了百姓内心的认可程度。
南京市旅游局局长汪振和两上考场,一年比一年自信。今年10月25日接受评议,前一天,汪振和接近10点才结束工作回家,回放前一天交通局的评议,熄灯后把百姓关心的问题在脑海里梳理了一遍。“一个局,多个条口,每个领域都要掌握得很细确实不易,但老百姓想了解的,你就要给予回应。”汪振和说,公开评议倒逼平时工作更加务实、专业。
与此同时,评议员的问题也不一样了。三年前,关注个人具体问题的多,现在更加直击部门、行业软肋,民生热线的味淡了,评价表达的味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