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分享

江蘇開展國有資產監督體系試點工作

織密監督網絡 守好國資“家底”

2025年08月25日08:19    222

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著重抓好國有企業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系統整治,嚴肅查處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違規決策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問題。

江蘇省紀委監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紀委四次全會部署,加強監督體系實踐應用,把管好用好國有資產資源作為重要應用場景,在江陰市、南通市通州區、東台市開展國有資產監督體系試點工作,推動國有資產高效益使用、高效率監管和高質量監督一體深化,實現國資領域常態長效治理。

如何發現問題?

堅持辦案是最有力的監督,深挖國有資產關鍵環節存在的漏洞,為監督體系建設明確切入點

借他人賬戶轉移村組資金、在轉賬名單中夾帶目標賬戶、以融資為名騙取他人存款……南通市通州區金沙街道新三園村原會計李某利用職務便利,涉嫌貪污土地補償款、侵佔村組集體資金以及偽造借據詐騙資金,數額巨大。在查辦李某違紀違法案件的同時,該區紀委監委循線深挖關聯線索,採取“室組地”聯動模式,緊盯印鑒管理、財務內控等關鍵環節,先后立案查處失職瀆職問題17人。

辦案是最有力的監督。案件查得越透徹,國有資產領域問題解決得才越充分。在江蘇省紀委監委指導下,試點地區各類監督主體依職責發力,深入排查國有資產配置、使用、經營、處置等環節風險隱患,發揮黨委反腐敗協調小組和巡察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移送國資領域問題線索188條,推動立案78件。

三地紀委監委在查辦案件中找准問題、在類案分析中倒查責任、在復盤反思中擰緊鏈條、在完善體系中促進治理。

南通市通州區結合近年查處的國有資產領域相關案件,加強個案深度剖析、多發類案專題分析,深挖國有資產配置、使用、經營、處置等關鍵環節存在的漏洞,並逐一對應找出監管缺位的9家責任單位。

以新三園村違紀違法系列案件為例,該案暴露出監管缺失、監督失責等問題。該區紀委監委深挖案件根源、層層追溯責任,全面梳理出責任鏈條中的薄弱環節。譬如,2022年9月李某調至另一村擔任黨總支副書記時,既未按規定移交存單、支票等重要財務資料,也未及時到開戶行辦理簽約權限變更手續。街道農經部門監管缺位,對工作交接“走過場”,未實質性核查把關,導致李某此后仍能通過轉賬等方式侵吞新三園村集體資金。

試點以來,三地紀委監委通過查辦36起國有資產領域留置案件,進一步找准了本地區在投融資、征收安置、資金監管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為監督體系建設明確了切入點。

如何解決問題?

厘清資產“是誰的、誰使用、誰管理、誰監督”,推動各盡其責、齊抓共管

7月下旬,在東台市弶港鎮倉東片區,一台台挖掘機正舒展鐵臂,在陣陣轟鳴中,5758畝復墾后的耕地靜靜涵養生機,孕育著來年的豐收。

曾經,這片灘涂鹽鹼地散布著大小不一的淡水養殖場,每畝年租金僅30元,年租金總收入約98.1萬元。由於承包關系復雜、超期轉包與超范圍承包等問題突出,這裡一度成為資源盤活的“硬骨頭”。

轉機源於國有資產監督體系的完善。東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業農村局、法院等各類監督主體由單打獨斗轉為協同聯動,市紀委監委全程監督,通過逐項厘清承包關系、監督合同到期規范退出、嚴厲打擊非法轉包行為、科學評估並合理補償等精准措施,依法依規、分類分階段推進設施清理與清塘復墾,目前全部清收到位。

國有資產底數不清、管理混亂,根源在於資產管理責任不清晰、落實不到位。針對前期清查發現的3801個問題資產,江蘇省紀委監委指導試點地區按照流失資產、閑置資產、低效資產等分類梳理,深挖發現審批程序倒置、資產估值失真、內控流程“走過場”等監管漏洞和責任缺失。

從“問題清單”到“責任清單”的轉化,成為破局關鍵。試點地區聚焦資產“是誰的、誰使用、誰管理、誰監督”,逐項厘清權責邊界,推動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監管責任協同發力,構建起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各盡其責、齊抓共管的責任閉環。

江陰市在查處某重點領域系列腐敗案件后,督促相關街道黨工委、紀工委以及住建、財政等相關主管部門召開復盤反思會,倒查履職中的制度缺失與執行缺位問題,形成44條職責清單,推動問題逐個解決。

針對各類監督發現的國資領域問題,試點地區黨委(黨組)扛起整改主體責任,制定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確保整改到位﹔紀委監委(紀檢監察組)建立問題整改監督台賬,常態對賬、精准查賬、嚴格銷賬,推動問題真改實改。例如,南通市通州區建立閑置低效資產清單,將排查出的一處20畝低效用地成功引入一家企業,畝均稅收大幅躍升。

如何預防問題?

以資產全上線掃除監督盲區,以問題早預警提高監督質效

目前,三個試點地區已完成1.17萬億元國有資產的清查工作。如何管好如此體量龐大、分布廣泛、種類繁雜的國有資產?

以資產全上線掃除監督盲區,以問題早預警提高監督質效。在江蘇省紀委監委推動下,試點地區探索建設國資智慧監管平台,將萬億元資產全部納入平台統一管理,同步嵌入投資額度異常、重要股權變動等275個監督模型,自動比對預警異常情況4.2萬余個,及時處置率達92%,有效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近日,江陰國資智慧監管平台推送了一條預警信息:璜土鎮一處在用的國資經營性用房長期未產生租金收益。督查人員核查得知,這處房產為鎮國資公司購置,此前被開發商出租經營浴室。因開發商涉債務糾紛拖延、承租戶拒搬,2022年起訴並申請強制執行未果。了解情況后,督查組調閱當年相關資料,聯合法院及鎮相關部門召開會議會商解決方案。經協商,承租戶同意以同小區房屋拍賣價購買該房產。

“大數據監督模型並非簡單監測資產數據異常,而是通過構建監督體系應用場景,將線下的監管職責與制度固化為線上工作流程。”江陰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依托這一機制,通過基礎數據排查、互斥數據鎖定、閾值觸發預警等方式,可自動篩查異常情況與違規行為,實現對國有資產的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與快速處置。

在江蘇省紀委監委指導督促下,試點地區細化國資監管各責任主體貫通銜接的事項、程序、方法,把監督落實到每個領域的治理中,推動完善監督體系與推進領域治理互促共進。

沿海自然資源是東台最豐厚的家底,試點以來,東台市將沿海自然資源首次全部納入雲平台統一監管,推動有關職能部門率先開展海域使用權網上交易,規范程序、充分競爭,實現審批效率、財政收入雙提高。通過線上挂牌交易,貝類養殖使用費由5元/畝提高到25元/畝、高涂養殖使用費由30元/畝提高到102元/畝。

“完善國有資產監督體系是一個久久為功、步步深入的系統工程,要更加知責明責,更加求真務實,更加擔當作為。”江蘇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立足江蘇實際,積極探索作為,不斷在實踐應用中檢驗完善監督體系,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治理效能。(記者 韓潔穎 通訊員 顧敏)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編:彭靜、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