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分享

監督推動“憂薪”變“安心”

2025年05月19日08:1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本以為打了水漂,沒想到年初突然收到了!”說起拿到曾被拖欠的2.46萬元工資,建筑工人何超聲音清脆,裹著笑意,“很激動,也很暖心。”

何超今年35歲,是貴州開陽縣人。6年前生意接連受挫后,為養家糊口,他輾轉於各個工地,開啟了打工生涯。2021年10月,經人介紹,何超來到黔南州龍裡縣某房地產項目,從事擋牆修建工作。加班加點搶工4個月,活干完了,工錢卻遲遲沒有結清。“每次去要錢,對方都說‘快了,再等等’。但家裡老人看病、孩子上學,哪個等得起?”苦等無果,2024年11月,何超和工友們求助到龍裡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大隊。

得知勞動監察舉報投訴的時效為兩年,他們的事兒沒法立案時,何超的心涼了半截。“工作人員說讓我們回去等消息,他們看看能否協調處理。如果實在協調不了,我們只能向法院提起訴訟。”何超坦言,當時隻覺心累,“都想放棄了”。

遭遇欠薪的,不止何超他們。2024年,龍裡縣紀委監委在排查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重復訴求時,通過數據比對發現,2022年以來,該縣工程建設領域欠薪欠資問題投訴佔比較大。

群眾的“心上事”就是紀委監委的“上心事”。綜合分析監督檢查、信訪舉報、巡察監督等情況后,龍裡縣紀委監委因地制宜,決定將化解欠薪問題作為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縣級自選整治項目,以監督執紀執法實效助力護好農民工的“錢袋子”。

作為治理欠薪工作的牽頭部門,龍裡縣人社局成為重點監督對象。縣紀委監委成立2個監督檢查組,通過查閱資料、明察暗訪、實地走訪、個別談話等方式,深挖細查,緊盯欠薪問題背后的責任、作風和腐敗問題。

很快,監督檢查組便發現了貓膩:在農民工工資保証金的存儲、使用、監管等環節上,有的企業應繳而未繳或者少繳﹔有的明明繳存了,需要返還時錢卻沒了……

農民工工資保証金是保障欠薪農民工工資的“最后防線”。根據有關規定,工程建設領域施工總承包單位要在銀行設立賬戶,並按照工程施工合同額的一定比例存儲一筆專項資金,用於支付為所承包工程提供勞動的農民工被拖欠工資。這筆資金就是農民工工資保証金。

“工資保証金是用來給欠薪農民工兜底的錢。”龍裡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田剛寧表示,膽敢在這筆錢上動心眼、伸“黑手”的,必須一查到底,決不放過。

隨著調查的深入,涉農民工工資保証金腐敗的“蓋子”逐步揭開:龍裡縣人社局原八級職員張某、原二級科員向某某等人,利用負責出具農民工工資保証金証明的職務便利,通過幫助企業出具緩存、少存或者免存証明,大肆收受賄賂﹔貪污、挪用農民工工資保証金……

“這是典型的‘蠅貪蟻腐’。”龍裡縣紀委監委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梁佳琪分析說,“以權謀私是表現,責任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是深層次原因。”她舉了一個例子:2020年3月,張某、向某某二人僅憑借幾份偽造材料,就找領導簽了字,輕鬆從某項目存儲的工資保証金中套取260萬元轉至私人賬戶。“把關層層失守,審核流於形式。”

監督檢查中,龍裡縣紀委監委共發現縣人社局在農民工工資支付款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問題13個,查處違紀違法涉案人員12人,留置2人,黨紀政務處分8人,運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4人。

查辦案件不是目的,推動治理才是根本。聚焦問題背后的症結、短板,龍裡縣紀委監委先后向縣人社局制發2份紀檢監察建議書,推動該局扎實開展以案促改促治,建立健全農民工工資保証金監管制度,規范審批流程和工資保証金的繳存、管理、清退等工作。

為更好發揮案件的警示震懾作用,龍裡縣紀委監委把張某、向某某等人違紀違法典型案例作為警示教育的“活教材”,拍攝警示教育片,組織全縣各單位黨員干部觀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知止存畏、警鐘長鳴。

“小切口”帶來大變化。

“更規范了”,龍裡縣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家泰說,現在農民工工資保証金的存儲、支付、返還等各個環節有了一整套制度和流程,權力尋租的空間被壓縮。“比如,過去動用保証金,一般隻需要主管、分管領導簽字。現在要動用的話,必須得上黨組會,還要核驗被欠薪農民工的花名冊。”

“大家用心用情,把工作做在前頭、做在平時的意識更強了。”龍裡縣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何超他們的投訴已過時效,但核實了工人們的工資后,局裡還是多方協調,督促建設單位積極籌措資金,在今年1月將89.4萬元工資發放到了46名農民工手中。

做好源頭預防,形成治欠合力,是化解欠薪問題的關鍵。除了督促縣人社局對本單位突出問題“點對點”整改外,龍裡縣紀委監委還推動其聚焦源頭治理,與有關職能部門協同聯動、合力攻堅,強力推進化解欠薪問題。據統計,2024年開展化解欠薪問題整治以來,龍裡縣協調發放農民工工資7540萬元,覆蓋7930人次。

安“薪”才能安心。何超告訴記者,被拖欠工資到賬后,他馬上還了父親做手術時欠下的債務,“胸口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如今每到月底,工資都按時足額到賬,“心裡很踏實”。(記者 邢婷婷 自貴州龍裡報道)

(責編:彭靜、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