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08:2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鎮楓溪村爐峰小區漸次亮起溫暖的黃色燈光。得益於“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專項整治,這個曾經晚上只能使用臨時電的小村庄告別了用電難題,村民們用上了放心電和便宜電。
群眾利益無小事。浙江省紀委監委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持續深化專項整治,按照“黨委和政府主導、紀委監委主推、供電部門主戰”的聯動體系,堅持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監管責任同向發力,通過一線走訪摸清問題根源、破立並舉實施專項整治、健全完善一攬子制度機制,確保群眾用上電、用好電,切實提升幸福感、滿意度。
一戶不漏、一村不落,全面摸清“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底數
臨時用電,也被稱為“臨時基建用電”,是在建設施工期間使用的電力形式。臨時用電一般是在施工建設階段申請的,只能滿足施工建設,不能滿足居民入住后的正常生活。臨時用電用戶一般以0.75元/度的工商業電價支付費用,明顯高於一般正常居民用電均價。然而,此前在移民拆遷安置、新農村建設、城中村改造過程中,臨時用電不得已成為居民日常用電的情況,在浙江省部分農村地區並非個案。
“動不動就跳閘,雖然裝了電梯可根本不敢用。室外拉得像蜘蛛網一樣的電線,因為超荷載常常容易起火,讓人天天擔驚受怕……”像義烏市廿三裡街道東蓮塘村,舊村改造聯排住宅早在2020年就建設完成,但臨時用電問題一直困擾著該村村民,亂拉的飛線不但影響村容,其中的安全隱患也讓人十分憂心。
天台縣始豐街道泉亭小區也存在同樣問題。該小區共計393套安置房,已於2023年3月完成竣工驗收及備案,但由於相關部門在小區安裝汽車充電樁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導致無法正常送電,到2023年底仍未通電,前期入住的住戶只能使用小區的臨時用電。
電價高、負荷小、安全隱患大,群眾對臨時用電問題反映強烈。浙江省紀委監委緊盯群眾關切,將農村拆遷安置過程中的“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納入專項整治范圍,確保一戶不漏、一村不落。在省紀委監委的全力推動下,市縣鄉三級黨委、政府和供電部門相互聯動、上下貫通,針對“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進行大起底、大排查。經排查,全省共有8個地市的293個村(社區)存在相關問題。
以金華市為例,該市發現問題最早,見效也最早。在整治工作啟動的第一時間,金華市委、市政府就作出工作部署,明確屬地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在資金保障、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工作責任。市紀委監委迅速跟進監督,建立“協調會+提示單”聯合督導等推進機制,有力推動縣(市、區)黨委、政府和供電部門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拉網式排查,全面梳理問題村(社區)143個,為進一步整改打下堅實基礎。
臨海市紀委監委堅持線上線下雙線排摸,在線上,借助監督一點通、12345政務服務平台,對群眾反映的“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進行起底梳理﹔在線下,用好“清風板凳會”等載體,對問題線索進行補充收集,並整理形成詳細的群眾“用電需求清單”。
龍泉市紀委監委督促推動市供電公司和屬地鄉鎮(街道)開展兩輪實地走訪排摸,共排查出15個小區存在臨時用電未“轉正”問題,涉及2個街道、1個鄉鎮,共211棟樓、6878戶。針對排查出的問題,龍泉市政府辦召集相關鄉鎮(街道)、市供電公司多次召開專題分析會,逐項分析“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的具體原因,逐一研判解決辦法。
溝通工程造價、指導做好圖紙設計、為配電房選址……找准問題,對症下藥。根據專項整治工作要求,義烏市紀委監委監督推動東蓮塘村改造工作高效開展,最終趕在2024年夏季用電高峰來臨前完成“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的整改,讓村民安心度夏,用上了放心電、便宜電。
深挖病灶、同題共答,合力破解難題
“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成因復雜,有的因電力規劃設計上考慮不充分、未跟上城鎮建設發展需求﹔有的因建設資金保障不到位、電力工程推進緩慢,影響了臨時用電“轉正”進度……
“群眾的所愁所盼涉及方方面面,有的看似事情小,實則牽涉范圍廣﹔有的問題在當下,但症結在過去﹔還有的表現在基層,但根子在上面,單靠一方力量很難解決。”浙江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瞄准這個痛點,針對“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開展的專項整治從一開始就緊盯責任落實,構建起了“黨委和政府主導、紀委監委主推、供電部門主戰”的聯動體系,壓實責任、靶向治理,合力破解頑瘴痼疾。
聚焦“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浙江省紀委監委班子成員現場調度具體事項,及時協調解決難點堵點問題。推動省電力公司印發工作意見和治理工作方案,指導各級電力公司按照資金、設計、招標、施工、通電5個階段,挂圖作戰、挂牌督辦,進一步壓責任、提質效。相關市縣紀委監委靠前監督,梳理共性問題清單,推動解決責任不清、推諉扯皮、效率不高等問題。
整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浙江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根據各村(社區)遇到的症結堵點,制定個性化整治方案,避免一刀切、盲目推進。在工作機制上,定期會商、形成專報,對進展緩慢的負責人及時約談提醒,推動責任落實。
“因為開發商的原因,我們小區產權証明一直沒辦下來,本以為正式用電離我們遙遙無期。如今,多年的臨時用電終於‘轉正’了。”嘉興市秀洲區承天世紀花園小區居民楊先生高興地向前來回訪的紀檢監察干部說道。
由於之前開發商資金、權屬等原因,承天世紀花園小區一直採用臨時變壓器供電。秀洲區紀委監委調研了解情況后,督促供電公司制定了“容缺受理”的整改方案,目前該小區已配備正式用電電器設備,完成整改。
除了產權歸屬,資金不足也是“臨時用電轉正難”的村(社區)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我們縣有個安置小區因建設方資金緊張,沒辦法落實配套供配電設施建設資金,導致臨時用電‘轉正’拖了多年。”慶元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為此,該縣紀委監委督促縣財政局、供電公司等相關單位組織多方會商,通過政府補助一點、供電公司減免一點、居民自籌一點的方式,解決了經費不足問題,讓居民用上了放心電。
同樣的問題對於山區縣磐安縣來說更為凸顯。磐安縣財政資金力量較為薄弱,為了在保障居民用電的同時兼顧經濟實惠,該縣紀委監委推動相關部門因地制宜,通過合理變更供電結構和配電設施布局等方式減少資金成本,部分經濟薄弱村(社區)資金不足部分則由政府兜底保障,確保解決群眾的煩心事。
“面對臨時用電‘轉正’難題,我們堅持哪裡有堵點就解決哪裡,靠一家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合力解決。”浙江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在全省各地各部門的聯合攻堅下,“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得到有力糾治。截至目前,全省存在該問題的293個村(社區)全部完成整改,惠及群眾4.3萬戶,預計年降低群眾用電成本5500萬元以上。
縱深發力、跟蹤問效,系統施治惠民生
“遺存問題已經解決,那如何保証新的類似問題不再發生呢?”2024年年底,作為浙江省監委特約監察員代表的趙偉雯帶著這個疑問赴義烏市走訪調研“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專項整治工作。
“我們推動制定加強農村有機更新電力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的相關制度,明確電力基礎設施與舊村改造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全面落實資金保障,從源頭上杜絕問題發生。”義烏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為回應群眾期盼,浙江省紀委監委將“當下改”和“長久治”結合起來,針對“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背后的管理漏洞,推動完善相關制度機制,防止問題復發,實現標本兼治。在省級層面,該省出台《浙江省居民小區供電設施建設管理辦法》,明確了開發商、供電企業、政府部門等各方責任,規范了供電設施建設流程。在地市層面,各地結合實際制定了實施細則,建立了供電設施建設聯席會議等制度,形成了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麗水市紀委監委持續做好“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整改“后半篇文章”,聯合供電部門對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跟進開展監督檢查,完善工作體制機制,督促供電部門加強與在建小區所在鄉鎮(街道)、施工單位的溝通聯系,提早謀劃群眾用電事宜、提早制定供電方案、提早建設用電設施,推動實現常治長效。海寧市紀委監委結合專項整治工作,推動安置小區基礎設施建設與小區主體同步規劃、同步施工,避免重復投入造成資金資源浪費,實現長效整治與源頭治理相結合。
解決問題的同時,浙江省各地供電部門主動延伸服務,為村集體優化設計方案,幫助用戶降低投資成本和縮短建設周期。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為存在“臨時用電轉正難”問題的佛堂鎮堂樓下村優化供電設施配置,並推行“一戶兩表”電價優惠政策,讓村民省心又省錢。
“義烏農村舊村改造后普遍存在一樓辦廠開店、二樓以上居住等復雜情況,為了讓居民用電更實惠,我們在配電房建好后,就幫村裡完成‘一戶兩表’改造。”據國網義烏市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一戶兩表”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一般商業用電和居民生活電價分表計費,讓群眾享受到更優惠的電價。
“我家是村裡第一批申請‘一戶兩表’改造的,我看了一下電費賬單,一年能省出不少錢呢。”堂樓下村村民駱大伯說道。
“我們始終把群眾評判結果作為檢驗治理成效的重要標尺,將已有成果鞏固發展好,有用管用的經驗深化運用好。”浙江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堅持和完善積累的經驗做法,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力求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記者 杜娟 通訊員 黃靜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