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分享

以有力監督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加減法”背后是民心

2025年04月02日08:0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江西興國中學食堂的泔水桶現在基本成了“擺設”——食堂裡彌漫著飯菜的香氣,紅燒肉湯汁浸潤的米飯被學生們一掃而空。而在一年前,學生就餐率不高,有的甚至吃幾口就直接倒掉,不可口的飯菜讓學生寧可吃泡面。

“孩子不願意吃食堂的飯,說都是大肥肉。”該校學生家長謝女士以前經常騎車送飯。那時候,校門口擠滿“保溫盒大軍”,“有時堵得電動車都挪不動”。

“校園餐”不好吃、不營養、不健康,學生和家長多有怨言,事實是否如縣教體局等主管部門所言,是“學生挑食、眾口難調”?江西省興國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暗訪時發現端倪:某中學食堂午餐的黃瓜湯是“打折”的,配送的食材有一部分被食堂工作人員克扣。

更為嚴重的是,長期壟斷“校園餐”供應的某供餐企業以次充好,供應不達標食材。該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調查該企業財務資料、食材採購資料時發現,食材採購價格普遍偏低,有的甚至是低等次產品。

經過深入調查,興國縣紀委監委發現了該縣教體局原局長庄某“靠教育吃教育”的嚴重違紀違法問題。

“職能部門履職不力、層層失守是亂象根源。”辦案人員王冰說,庄某接受供餐企業利益輸送,幫助其繞過公開招投標,直接續約校園“營養餐”供餐服務合同,對企業使用不達標食材供餐等行為視而不見。

主管部門失職失責,造成基層學校上行下效。2019年,未經充分調研論証,縣教體局就將學生營養餐基礎餐費標准上調。虛高定價造成基礎餐費大量結余,一些學校通過虛增大米、燃油等支出,從中撈取好處。

“通過案件查辦把蓋子整個揭開了。”興國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說,去年以來,該縣對“校園餐”領域立案查處了一批人,對庄某等4人採取留置措施,黨紀政務處分12人,查處8所基層學校套取營養餐基礎餐費問題。

高壓態勢形成強大震懾——多名黨員干部和教師主動向組織說明情況、退繳違紀違法資金。

《“校園餐”風險防控和品質保証監督監管操作指引》的出台,使專項整治迎來了從亂象整治到系統治理的新階段——以嚴肅整治推動全鏈條整改,開啟一系列群眾可感可及的“加減法”之變。翻開這本凝結著興國縣“校園餐”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成果的文件,每個章節都清晰指明工作重點、易發問題和監管重點,具體指導各責任部門“怎麼辦、怎麼管”。

林瓊華此前是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去年底剛調任縣教體局局長,“從監督者變成執行者,更懂‘責任’二字千鈞重”。7份發自縣紀委監委的《工作提示》擺在她的案頭,是“提示”,更是督促。在興國縣紀委監委監督推動下,縣教體局、衛健委等六部門聯合開展3輪次拉網式排查,督促全縣375所學校舉一反三整改“校園餐”問題1533個。

主管部門責任壓實了,群眾負擔減輕了。興國縣嚴控“校園餐”盈利比率,提高菜品質量,義務教育學校早晚餐學生每人每餐降價1元,幼兒園在原基礎上下降10%,全縣每年減輕家長負擔達千萬元。

食材決定飯菜品質。“以前來檢查基本是走馬觀花,現在有專人駐點開展監督。”更換后的供餐企業負責人姜連輝說,“食材上有小瑕疵、小黑點的,都要當場退貨。”

光盤行動成為最直接的“滿意度調查”:現在,平川中學平均每日就餐學生增加150人次,每日多消耗400斤大米、160斤肉類。

這場改革還改變了校園生態。教師“小灶”取消后,老師和學生同吃大鍋飯。“現在不僅是陪餐,而且是共餐,真正做到感同身受,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更加融洽。”興國三中教師邱琛說。

飯菜質量上去了、價格下來了﹔食堂就餐的學生多了、門口送餐的家長少了﹔實打實的檢查增加了、走馬觀花的視察不見了……一系列“加減法”,背后是民生賬、政治賬。興國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構建校園食品質量安全體系要長期堅持下去,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從嚴從實推動整改整治,切實守護孩子們“舌尖上的安全”。(記者 徐夢龍 自江西興國報道)

(責編:彭靜、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