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08:0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在雲嶺的遼闊大地上,分布著14000多個各具特色的鄉村。村(社區)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與資源,不僅是群眾辛勤耕耘的結晶,更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集體“三資”管理是否規范透明、運營是否廉潔高效,直接觸及廣大群眾心底最真切的訴求。
群眾的所急所盼,就是紀檢監察工作的焦點重點。雲南省紀委監委緊盯村(社區)集體“三資”領域存在的底數不清、管理混亂、侵佔挪用等問題,在摸清底數、嚴查貪腐、糾治亂象、建章立制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摸清底數,為“家底”建立一本“明白賬”
前不久,永勝縣紀委監委向各村組制發通知,送達全縣15個鄉(鎮)、151個村(社區)、1417個村(居)民小組,號召動員2172名村組干部,對涉及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的29種情形,逐一對照檢查上報,如實登記“家底”。
“函件發出后,我們及時跟蹤督促,聯合縣農經站成立督導組到各村組開展督導檢查和問題解答,指導各村高效完成清查工作。”永勝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通過督導檢查,縣紀委監委督促村組干部整改問題,解答村組干部政策咨詢。
此輪摸排登記中,村組累計上報問題762個,其中涉及村級合同簽訂不規范、村級工程監管不到位、村干部缺乏監管等多個方面。永勝縣紀委監委結合近年來巡察和審計發現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存在的其他問題,督促及時整改落實。
“管理好農村集體的‘錢袋子’,底數清是前提。”雲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近年來查辦的案件表明,賬目不清、資產不明、管理混亂等問題是村(社區)集體“三資”被私自挪用侵佔的重要根源。隻有確保賬目清、底數明,才能讓“家底”管理更透明,群眾更放心。
該省多地紀檢監察機關以摸清底數作為推動規范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的重要環節。楚雄市紀委監委構建“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紀委+村務監督委員會”聯動監督機制,緊盯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以及村級小微權力運行中的廉潔風險點,對村集體經濟開支、財務往來、項目記賬、各類票據等開展日常監督,及時掌握“三資”動向。芒市紀委監委圍繞特色產業資金使用管理、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等開展監督檢查,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進行及時提醒。景谷縣永平鎮紀委組織全鎮32個村(社區)的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對集體資金收支情況開展全面清查,內容涉及集體資金收支情況、公開公示情況等,共發現資產公開不規范等問題25個。
近期,由雲南省紀委監委全程參與的構建村(社區)集體“三資”科學監督管理體系試點工作在昆明市呈貢區展開。
“我們組建指導組,成立由昆明市紀委監委主要領導、市政府分管領導為雙組長的工作專班,全面系統逐一核實呈貢轄區6個街道、29個村級、141個組級集體經濟組織2013年以來集體資金資產資源。”雲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
推動社區整改和規范集體“三資”管理中資料遺漏、缺項等問題,糾正集體“三資”賬目票據管理、合同類和應收應付款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呈貢區紀委監委落實班子成員挂聯包保責任,“室組地”片區協作督促整改,召開會議調度推進,落實部門間信息通報、線索移交和處置機制,推動職能部門、街道、社區全面摸清“家底”、處理處置問題、反饋問題整改。
清除“蛀虫”,持續發力懲治“蠅貪蟻腐”
在村(社區)集體“三資”監督管理中,村組干部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加強對干部的監督,是各地紀檢監察機關面向村(社區)集體“三資”領域開展監督的一道必答題。
“是我被利益蒙蔽了雙眼,利用自己村干部的身份違規使用村集體資產,辜負了大家的信任……”近日,收到處分決定書的鎮康縣勐堆鄉某村干部段某某懺悔道。
此前,在一次村集體資金專項監督檢查過程中,鎮康縣紀委監委專項監督檢查組發現段某某利用職權便利,未支付租賃費用違規侵佔村集體資產,同時,未經“四議兩公開”,個人決定出借村集體資金、私自保管坐收坐支村集體資金等。最終,段某某受到留黨察看一年處分。
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雲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圍繞推動村(社區)集體“三資”規范管理,緊盯重點人、重點事、關鍵點,堅持案件查辦和問題整治兩手抓,堅決清除群眾身邊的“蛀虫”。
紅河州蒙自市觀瀾街道姜家寨村馬站停村民小組黨支部原書記普志林因挪用村集體資金問題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德宏州梁河縣芒東鎮杞木寨村黨總支原書記、村委會原主任廖昌然通過虛增會議伙食開支、克扣村民小組甘蔗種植獎勵資金等方式侵佔集體資金,最終其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並責令辭去村委會主任職務……近期,一系列通報的典型案例彰顯了雲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強化村(社區)集體“三資”領域監督的力度。
雲南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案件查辦作為守好集體“錢袋子”的重要抓手,深挖徹查領導干部在有關項目實施過程中吃拿卡要、截留侵佔、弄虛作假等違紀違法問題,強震懾、筑防線。
針對鄉鎮紀委人員少、辦案力量弱等問題,紅河州紀委監委健全完善“案前會商、案后回頭、案件評查”制度,推動各縣市案件審理室、相關監督檢查室下沉鄉鎮紀委開展專題調研,助推鄉鎮紀委在查辦案件質量、案件審理模式等方面提質增效。各縣市紀委監委重點針對村(社區)集體“三資”案件進行“把脈問診”,從事實証據、定性處理、程序手續、管理文書等方面,全方位查問題、找漏洞,構建案件質量“反饋—整改—跟蹤—提升”工作閉環,切實提升集體“三資”領域案件查辦質量。瀘西縣紀委監委重點針對村集體“三資”案件制定案件質量評查工作方案,明確7個方面25條評分細則,以“自查互評+專項評查”方式,不定期對農村集體“三資”領域案件進行全覆蓋評查檢查。針對評查發現的問題,精准制發問題清單,建立整改台賬,持續推動案件質量提升。
去年以來,永平縣紀委監委組建由縣紀委監委駐縣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牽頭、7個鄉鎮紀委和相關派駐紀檢監察組為成員的專項監督檢查組,聚焦鄉村振興項目實施、惠民惠農政策落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等關鍵點位開展監督檢查。截至2月中旬,該縣紀委監委共深入一線、聯動部門、走村入戶開展監督檢查14輪次,查處腐敗和作風問題75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0人。
完善機制,形成常態長效的工作鏈條
“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整改工作責任壓得不實,整改進度緩慢、成效不明顯,建議你單位開展‘回頭看’……”此前,丘北縣監委向縣農科局發出監察建議書,針對3個問題提出建議。
在搜集到村集體“三資”領域200余個問題基礎上,丘北縣紀委監委圍繞監管責任、主體責任找“病灶”,分門別類向縣級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開方”提建議。同時,建立“督促提醒+跟蹤督辦”工作機制,由黨風政風監督室牽頭,建立紀檢監察建議書管理總台賬,在重要節點向建議書送達部門發出工作提醒,動態跟蹤整改進度。
收到監察建議書后,該縣農科局成立了駐點工作小組,通過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加強對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整改情況的跟蹤落實。同時,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村集體財務管理業務培訓,指導建立健全集體“三資”台賬,嚴格實行“村財鄉管”,探索建立年度清查制度,建章立制確保問題整改到位。
雲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標本兼治,在嚴查問題的同時,督促相關部門完善制度機制,搭建“三資”監管大數據平台,多措並舉提升監督質效。
東山鎮舊城村原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某某非法侵佔村集體資金﹔虹溪鎮密納村委會大馬料田小組黨支部書記郭某某侵佔村集體土地……去年以來,彌勒市嚴肅查處了多起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的典型案例。為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彌勒市紀委監委會同相關鄉鎮(街道)紀(工)委深入剖析案件暴露出的突出問題、普遍問題和深層次問題,找准“病症”,督促市級職能部門出台加強農村集體資金管理的制度措施,督促各鄉鎮(街道)結合實際健全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進一步扎緊制度籠子。
為精准鎖定村(社區)集體“三資”領域的問題線索,雲南省各地紀委監委充分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推進“智慧監督”,搭建“三資”數據監測平台,將集體資金流向、資產交易明細、資源開發記錄等海量數據匯聚整合,運用智能算法與模型,對不同時段、不同項目的數據進行深度比對分析,精准勾勒出資金異動軌跡、資產交易異常點以及資源開發違規風險區。
昆明市五華區普吉街道探索建立“三資”預警監管系統,推動村級小微權力監管更精准、更智慧、更有效。“以基數最大的土地租賃合同為例,系統能夠做到對所有錄入合同進行精准比對,對到期應收未收賬款按天提醒、及時預警。”普吉街道紀工委書記巴荊楠表示,系統試點運行以來,共預警發現問題116個、追繳資金140萬余元,立案查處2件,黨紀政務處分2人。
瑞麗市紀委監委在開展雲南省基層公權力大數據監督試點工作過程中,通過大數據篩選比對,發現瑞麗市勐卯街道姐崗村委會蔬菜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組長李某某利用職務便利,優親厚友、損害群眾利益的違紀違法問題。昆明市西山區紀委監委依托“西山區小微權力雲監督平台”,圍繞村(社區)集體“三資”、征地拆遷等重點領域和民生資金、資產管理等風險點,建立了14個監督模型。這些模型不僅推動了高效監督信息資源互聯互通機制的形成,還通過數據碰撞分析,找出了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及時發現與規律、趨勢不符的異常點,進行預警。
雲南多地紀檢監察機關以大數據信息化賦能正風反腐,運用信息技術建立模型、搭建平台,不僅能夠快速分析和處理海量村(社區)集體“三資”信息資源,還能夠識別風險點、鎖定高風險區域或人群,促進信息共享與協同。
“‘三資’管理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不僅觸及每一位群眾的切身利益,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雲南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我們將持續加強對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的監督力度,確保集體的每一筆資金都能用在刀刃上,精准地投入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發揮出最大的價值。”(記者 何天華 通訊員 陳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