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7日08:1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日前,各地通報了多起披著人情“外衣”收送禮品禮金等典型案例:2012年底至2023年7月,王仕宗在擔任雲南省水利廳副廳長等職務期間及退休后,多次在春節期間收受管理服務對象所送禮金、禮品﹔2021年至2023年,湖北省荊門市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丁岱先后3次接受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呂某某為其慶祝生日組織的宴請,飯后進行帶有財物輸贏性質的打牌活動﹔2023年4月、2024年1月,時任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張勇在操辦其子婚事、其母喪事期間,違規收受下屬所送禮金……
正常的人際交往無可厚非,然而一些行賄人以“朋友交往”為名,對領導干部行“圍獵”之實。不少人起初沒有具體請托事項,而是企圖與對方先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礎,以便將來請托對方為自己謀利。紀檢監察機關緊盯此類突出問題,以“查”“治”貫通阻斷風腐演變,嚴防假借“人情往來”的名義“圍獵”黨員干部。
看似不求回報,實則“放長線釣大魚”,希望通過長期“感情投資”鋪路
2月5日,春節后首個工作日,江蘇省金湖縣召開全縣領導干部警示教育大會,重點通報了該縣勞動就業管理中心原主任吉某違紀違法案。
“與吉某交往的不法商人,利用年節等‘人情節點’進行‘感情投資’,雖然當面未提及請托事項,但謀利動機較為明顯,一方面在吃吃喝喝、走訪拜年中了解其工作動態,為下一步行賄謀利‘儲備’信息資源,另一方面通過長期小額‘投入’,換取其日后的權力‘支出’。”金湖縣紀委監委第五紀檢監察室主任漆壽偉說。
在一些別有用心的行賄人看來,節日是拉近關系的絕好時機。
“很多老板借匯報工作之名給我送煙,一開始我都謝絕了。后來礙於情面鬆了口,覺得他們只是想增加印象、拉近關系,自己隻要把握分寸、不越底線就行了。”這是湖北省監利市原城市建設投資開發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何龍烈遲來的悔悟。
這些工程老板打著“禮尚往來”的幌子,在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向何龍烈贈送禮物,實則是尋求其在項目承接、工程施工、資金結算等方面的關照。何龍烈對此心知肚明,大開方便之門,“朋友”的項目早結算、多結算。2019年3月至2023年1月,何龍烈43次收受多名工程老板所送的高檔煙酒,總價值近19萬元。2023年10月,何龍烈被“雙開”﹔2024年1月,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在個別領導干部看來,“朋友”間表心意是“人之常情”。
福建省鬆溪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原局長范少康對辦案人員坦陳:“第一個給我送錢的比較特殊,是多年的好朋友,所以沒有足夠的警惕性。”
所謂的“好朋友”,是工程承建商林某。其與范少康相識多年,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紅白喜事,兩家均有人情往來。隨著范少康職務的升遷,交往逐漸變味,“禮尚往來”的背后,隱藏著利益交換的實質。
2018年,范少康擔任鬆溪縣規劃建設和旅游局局長沒多久,林某便找到他,希望其出面幫助收回某工程項目款。面對“好朋友”的請托,范少康一口答應,林某很快收到款項。為表示感謝,也為日后在承接工程項目上得到更多機會和助力,林某隨即送上10萬元現金,這也是范少康墮落的開始。2023年7月,范少康被“雙開”﹔2023年11月,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一個月,並處罰金30萬元。
為讓對方放鬆警惕,打“感情牌”是一些“圍獵者”的慣用伎倆。
為了拉攏、腐蝕河南省新密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黨組副書記、副市長張宏杰,商人趙某對其噓寒問暖,隨叫隨到,時常以送土特產為由,拉關系、攀感情、套近乎,直到送上100萬元錢款。張宏杰則為趙某在項目承接、工程協調推進、資金撥付等方面提供幫助。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建設局原黨委委員、副局長蒯慕寧在擔任南京新廈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工程項目管理部部長期間,與某公司辦公室主任周某經常一起逛街、吃飯、美容、旅游,費用大都由周某買單。此外,蒯慕寧接受周某等人代表多家公司贈送的“挂証費”“工作經費”“過節費”“獎勵金”等名目繁多的現金和購物卡,共計482.9萬元,佔其全部違法所得七成以上。
“看似不求回報,實則‘放長線釣大魚’,希望通過長期‘感情投資’為自己鋪路。”在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主任曹靜靜看來,一些不法商人平時殷勤付出,節日期間通過宴請、送禮、送紅包等方式示好,即便並不提及具體請托事項,個別領導干部也會心照不宣,做到不為難、多關照。
“節日問候”“遇事隨禮”背后,是企圖“以小博大”“借勢謀利”“期權投資”
“個別黨員干部在一聲聲節日問候、一次次‘人情往來’中逐漸迷失,最終落入陷阱。”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從辦理的案件來看,非正常的人情往來主要有以下情形:有的以“節日問候”為名,一些行賄人逢年過節給黨員干部送禮,隨著感情升溫,價值不斷增加,從一開始的一條煙、一瓶酒,到購物卡,再到直接送現金。有的以“遇事隨禮”為名,一些行賄人借黨員干部的親屬升學、工作、患病等節點或紅白喜事之機“隨份子”。如2017年揚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江都分局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科原科長鄭某女兒出國留學時,工程老板馬某送上1萬英鎊﹔2020年為慶祝女兒找到工作,鄭某宴請馬某等管理服務對象,各人均隨禮1萬元。
“這類違紀違法行為,往往聚焦‘人情’二字。”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紀委監委第一紀檢監察室主任李坤表示,不少行賄人都是經過長期“感情投資”,獲取公職人員信任。這個過程中,感情“投資方”往往會掩藏其真實訴求,不會提出具體請托事項。
究其緣由,蒙著“人情往來”面紗的交往更隱匿,看似更合乎“情理”。個別公職人員在“只是正常社交”的說辭下,逐漸成為“溫水”中的“青蛙”,最終“繳械”“失守”。
“他們之所以熱衷於‘放長線釣大魚’,無外乎‘以小博大’‘借勢謀利’‘期權投資’三種心理。”重慶市南岸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主任馬勝利分析,一是“以小博大”,大多數行賄人並非單次行賄,而是通過多次行賄與受賄人形成利益捆綁關系,實現長期利益輸送﹔二是“借勢謀利”,行賄人利用在日常交往中了解到的個別領導干部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社交關系等信息,對外彰顯自己與其關系親密,借助其威望和聲譽拉攏資源、謀取私利﹔三是“期權投資”,行賄人前期往往不求回報,讓領導干部覺得就是正常的朋友關系,心安理得被“圍獵”,其謀求的其實是長遠的回報,比如“圍獵”年輕干部更多是對未來權力的“投資”。
“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白來的好處。思想滑坡必然導致行為越軌,這類‘感情投資’看似溫情脈脈,卻暗藏‘后期兌現’的陷阱。”杭州市濱江區紀委監委第二紀檢監察室副主任陳喬認為,此類行為危害匪淺,一是破壞一方政治生態,形成錯綜復雜的關系網,導致個別黨員干部陷入“圈子文化”﹔二是滋生由風及腐問題,不正之風背后是請托辦事、利益輸送等腐敗問題,黨員干部一旦放鬆廉潔自律要求,必將走上違紀違法的不歸路。
既“由風查腐”,又“由腐糾風”,持續健全風腐同查同治工作機制
“從最初的春天一盒桃、秋天一箱蟹,到后來喝茶聊天時的整條香煙、逢年過節時的紅包,再到違紀破法,沙溪鎮黨委原副書記吳某某被‘圍獵’的案例教訓深刻。”江蘇省太倉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個別領導干部信奉“朋友多了路好走”的處事觀念,在“人情往來”中不設防、不設限,隻講感情,不講原則和規矩,付出了慘痛代價。
人情之中有原則。太倉市紀委監委不斷強化對黨員干部政商交往行為的監督管理,通過明確政商交往“三張清單”、實行“單位、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監督管理機制、開展警惕“人情交往”專題警示教育等舉措,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在“人情交往”中有原則、有規矩,保持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的干淨、純潔,積極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新型政商關系。
“人情往來”背后的腐敗大多以紅白喜事等為借口,河南省南陽市紀委監委以抓好干部廉政檔案管理工作為載體,聚焦領導干部的家庭成員及主要社會關系、婚姻狀況、房產資產、婚喪嫁娶報備等開展監督。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廉情分析,對不如實報告、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的人員進行談話提醒並要求作出書面說明,情節較重的,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人情往來”背后的腐敗在工程建設領域易發多發,南京市六合區紀委監委堅持“強高壓”和“嚴整改”並進,抓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堅決鏟除工程建設領域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督促主管部門健全內控機制,建立工程項目“說情打招呼”備案等機制,加強對工程招投標、施工建設、驗收、款項撥付等重點環節的制度約束。完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對存在行賄、違規轉包分包、工程質量差等問題的單位,依法嚴肅追究責任,並及時列入“黑名單”。
以“查”“治”貫通阻斷風腐演變。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區紀委監委抓住案件查辦這個關鍵,緊盯影響營商環境的“熟人社會”“人情往來”等現象,聚焦道路交通執法、招投標等領域開展監督,持續護航優化營商環境。既“由風查腐”,深挖不正之風背后的請托辦事、利益輸送等腐敗問題﹔又“由腐糾風”,對腐敗問題背后的享樂奢靡等作風問題露頭就打,推動干部作風、政治生態持續向好。揚州市江都區紀委監委持續健全風腐同查同治工作機制,嚴格執行“四風”問題線索抄送、會商會審機制,去年以來牽頭會商“四風”問題線索158件235次,帶出腐敗問題100余件,深挖隱藏在“人情往來”背后的請托事項、利益勾兌等腐敗問題。(記者 管筱璞)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