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分享

海南三亞將監督“探頭”架設到一線

推動違規圍填海項目整改

2025年02月25日08:1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必須倍加珍惜、精心呵護,使海南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每次到海南,習近平總書記必談生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守護好青山綠水、碧海藍天。”2024年1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對海南生態文明建設念茲在茲、尤為關注。

近年來,海南省三亞市從嚴從實、動真碰硬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和交辦問題整改。2024年12月,未批先建圍填海的三亞紅塘灣臨空商貿區項目整改工程順利完成,拆除工程和生態修復工程分別比規定時限提前了6個月和1年。

三亞紅塘灣臨空商貿區項目的整改,不僅體現了海南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政治擔當,也展現了海南在生態保護與發展之間校准“航向”的堅定決心。

違規圍填海,威脅海洋生態安全

三亞新機場人工島工程位於三亞市天涯區紅塘灣,地處擔油港至南山景區之間岸段的岸外3.6至7.6公裡海域。一期工程47.8879公頃人工島於2016年10月完成基本建設,形成露灘區域面積約42.5公頃,圍堰總長約2.6公裡。臨空產業園人工島二期以及新機場人工島起步區於2017年初起步建設,2017年7月全面停工。截至2017年7月11日,三亞紅塘灣涉及違法用海面積99.12公頃,其中填海面積89.26公頃,非透水性構筑物面積7.92公頃,透水構筑物面積1.94公頃。

2017年8月至9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海南省開展第一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三亞市新機場臨空國際旅游商貿區項目存在未批先建、野蠻施工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問題。針對反饋意見指出的問題,海南省三亞市制定5項整改措施,包括開展紅塘灣填海海域海水水質監測工作,加強屬地巡查監管、開展填海項目區域生態環境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和專家意見開展生態修復等,均按時完成整改銷號。

2019年7月至8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海南省開展了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后,海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一島一策”整改方案,對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9個圍填海項目實施分類處置。其中,涉及三亞紅塘灣項目的整改措施共4項,主要是將合法審批的一期人工島納入海域使用詳細規劃監管,拆除非法填海部分,開展生態修復,加強跟蹤監測。

“三亞新機場建設本應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增添新動能,但三亞新機場人工島工程卻成為生態環境破壞的代名詞。這種以犧牲自然為代價換取發展空間的模式絕不可取。”三亞市紀委監委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紀檢監察組組長王娜明表示。

聚焦拆除修復,做好問題整改“后半篇文章”

三亞紅塘灣臨空商貿區項目整改工程分為拆除工程和生態修復工程。拆除面積為82.39公頃,生態修復工程主要包括新建生態護岸、岸灘補沙、珊瑚礁移植、增殖放流和新建攔沙堤等附屬設施。

面對難啃的硬骨頭,三亞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南生態環保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充分借鑒鳳凰島二期項目整改經驗,堅持“態度堅決、力度要大、方法科學、程序合法”十六字方針,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以上率下,堅決扛起整改“第一責任人”責任。

三亞市紀委監委主動靠前監督,加強整改進度和整改成效的跟蹤檢查,督促各責任單位統一思想和行動,齊心協力、狠抓落實、擔當作為,加速推進整改工作。

2023年12月10日,三亞紅塘灣臨空商貿區項目整改工程正式啟動。項目實施過程中,海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陳國猛全程跟蹤項目進展,多次到三亞對整改工作調研指導,督促加快推進各項工作,以實實在在的整改成效,讓生態受益、群眾滿意,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后半篇文章”。

整改工程技術要求高、開展時限較長、辦理手續時間緊迫。自項目啟動以來,三亞市紀委監委堅持“室組”聯動,督促業主單位三亞市天涯區人民政府、代管單位三亞環境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多措並舉,制定倒排工期表,明確每日工作量,科學優化人員、機械、船隻等配置,加大施工投入,提高工程量和工作效率。

三亞市紀委監委還督促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資規局等職能部門內外聯動,採取集中審批模式推進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各項工作並聯推進。同時,為強化組織保障,確保工程順利推進,整改工程成立項目臨時黨支部,實現黨建工作與項目建設共促進同發力。

堅持生態優先,嚴密防范“二次污染”

三亞市紀委監委堅持生態優先原則,針對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三亞市新機場臨空國際旅游商貿區項目存在未批先建、野蠻施工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問題,建立“回頭看”台賬,重點督查5項整改措施落實情況和整改銷號情況。針對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將涉及三亞紅塘灣項目優化后的4項整改措施列入整改監督台賬,督促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紅塘灣海域珊瑚礁現狀調查,加強海水、大氣、噪聲等系列環境監測。

在拆除過程中同步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將拆除物料部分作為生態修復的物料來源,同步進行岸灘及珊瑚礁修復。據王娜明介紹,紅塘灣項目較鳳凰島二期項目珊瑚礁移植的數量更多,修復范圍更廣,修復岸線更長。項目團隊通過對5.68公裡砂質岸線修復、投放500個人工礁體、移植珊瑚礁和增殖放流等多種生態修復措施,推動海洋生態系統可持續性發展。三亞環境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張惠明做過詳細統計,整改工程最高峰時期有22艘船舶、166台(套)其他設備共同作業,現場有管理和施工人員659名。

在整改過程中同步開展物料處置工作。“整個過程中,我們採取布設攔污屏、在消納場轉運關鍵線路上安裝降塵噴淋設備實時除塵、對消納場地基採用土工膜方式進行防滲處理、採用綠網對消納場堆填區表面進行全覆蓋等方式,嚴密防范‘二次污染’。”張惠明介紹,在拆除施工過程中為做好環境動態監測,對整改項目拆除工程施工區域全程布設了5個環境監測點,做到事中全程跟蹤及事后評估,確保整改成效。整個拆除工作期間,周邊大氣、水等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優良。

此外,為高效處置拆除物料,該市實行分批挂牌出讓,多個受讓方並聯處置物料,縮短處置時間,減小因拆除物料堆放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截至目前,紅塘灣物料已挂牌出讓0.5萬立方米石料、93.66萬立方米砂料(海砂)、一批廢鋼材。

“雲監控”助力提質效,提前完成整改工程

三亞市紀委監委延續鳳凰島二期項目拆除工程整改成功經驗,對紅塘灣項目進行全過程監督。

該市紀委監委強化主動監督、靠前監督,督促有關單位創新監管手段,利用5G技術,試行“數字化+可視化”模式,整合全景監控、過程環保監測數據和拆除進度展示等內容,通過沙盤展示模型直觀呈現位於水下的內容繁多且復雜的拆除工程和拆除前后的實際地形效果。

此外,該市推出“三亞紅塘灣臨空商貿區項目整改工程數字平台”,24小時動態呈現項目整改進度,相關領導能夠通過信息終端及時查看,打通了從“決策一線”到“落實一線”的信息壁壘。

“業主單位三亞市天涯區人民政府、代管單位三亞環境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整改單位,每周報送拆除和修復工程進展,確保按期完成附屬設施建設和珊瑚礁移植工作。拆除工作結束后,監督不放鬆,督促項目負責人每周報送生態修復完成情況,全面掌握生態修復進度和計劃。”王娜明表示,整改工程推進過程中,三亞市紀檢監察機關將監督“探頭”架設到項目建設一線,紀檢監察干部採取不打招呼、直奔項目現場的方式開展監督,推動解決項目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確保工程建設安全有序推進、廉潔高效實施。

在各方力量不懈努力下,2024年5月29日拆除工程完成,比整改規定期限提前6個月﹔2024年12月17日生態修復完工,比整改規定期限提前1年。拆除工程累計拆除砂石料305萬余立方米、鋼圓筒19個、鋼管樁1533根等﹔生態修復工程累計補砂石料117萬余立方米,增育及移植珊瑚55000株,增殖放流魚類100余萬條等。

守護生態環境,擦亮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

三亞市紀委監委把為民造福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根本目標,以有力監督保障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落地落實。將履行生態環保政治責任情況納入年度政治生態分析研判、“一把手”監督清單、年度政治監督的重要內容,有力推動三亞紅塘灣臨空商貿區項目等6項重大整改任務高質量完成。同時,協助市委設立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並先后印發《三亞市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等系列制度,擰緊全市生態環保責任鏈條。

聚焦信訪件交辦和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三亞市紀委監委開展多輪次專項監督,有力督促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通報“紅樹林保護區被侵佔”等突出問題完成整改,推動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交辦的220件信訪件全部辦結。針對相關問題背后的失職失責行為,嚴肅問責相關黨員領導干部,以深入徹底的整改成效彰顯堅持生態優先的政治定力。

“我們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准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始終牢記保護好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這一‘國之大者’,堅決守牢三亞生態環境隻能更好、不能變差底線,持續抓好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三亞高質量發展。”三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通訊員 廖明娟 單曉潔 裴蕾)

(責編:彭靜、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