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分享

北京靶向施治助力南鑼鼓巷地區環境提升

從“大雜院”到“共生院”

2025年01月10日08:0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近日,當北京市東城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走進南鑼鼓巷蓑衣胡同5號院進行回訪時,居民魯六群正在廚房收拾社區分發的大白菜。說起院子的環境改造,他笑著說:“很滿意,院子裡不僅新鋪了地磚、搭建了絲瓜架,還疏通了下水道,再也不怕積水了,住得很舒心。”

南鑼鼓巷地區位於北京北中軸東側,是城區內最古老的街區之一,也是北京旅游的一張金名片。但鮮為人知的是,南鑼鼓巷部分院落基礎設施年久失修,路面崎嶇、雜草叢生,隨著陳舊老化現象逐年加重,環境改造迫在眉睫。

受文物保護需要和空間規劃諸多條件限制,老城區的群眾要改善居住條件,並不是一件易事。東城區提出改造方案,有序將群眾騰退后閑置的公有房屋改造成公寓對外租賃,把南鑼鼓巷的“大雜院”打造成文化共生、居民共生、建筑共生的“共生院”。但起初魯六群對院子的環境改造非常抵觸,工作人員經常被他擋在門外。而且有意見的不止他一人,不少南鑼鼓巷地區的群眾都打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訴求。

改善居住環境是好事,為什麼這麼多群眾有意見?東城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黃瓊琅介紹,部分群眾不清楚“共生院”的規劃和用途,害怕環境改造會改變現有院落格局,侵佔原本就不大的生活空間﹔還有群眾對新入住的居民心存疑慮,擔心因習慣不同影響自己的生活,甚至產生新的“鄰裡矛盾”,所以不少原住居民對“共生院”的建設持懷疑態度。

北京市紀委監委將南鑼鼓巷“共生院”改造提升工作列入全市統籌的建檔立卡民生實事台賬挂賬督辦,逐級層層壓實責任。東城區紀委監委梳理群眾反映的南鑼鼓巷地區環境改造中的問題,統籌“室組地”監督力量,以問題清單、措施清單、成效清單“三個清單”為抓手,跟進監督工作推進情況,並對項目管理方東城區國資公司紀委進行工作提醒,推動區國資公司黨委書記負起責任開展整改,認真對待、妥善解決老百姓的訴求。

環境改造要改到群眾的心坎上,還得下“繡花”功夫。東城區紀委監委督促區國資公司結合“共生院”實際情況和群眾需求進行專業規劃設計,制定切實可行的提升方案。區國資公司紀委建立專項治理工作台賬,多次到現場實地查看工作進展情況,與項目施工方主要負責人等進行談話提醒,督促消除院落安全隱患等問題。

目前,南鑼鼓巷4條胡同38個院落全部完成改造提升,修繕公寓40套,吸引人才入住32套,入住率達80%。群眾通過環境改造得到了實惠,管理方也通過租金收益支撐運維發展,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從“大雜院”到“共生院”,改變的不僅是環境,更凝聚了群眾的心。在南鑼鼓巷項目部辦公室的牆上,挂著6面錦旗。其中一面,就是魯六群贈送的,他現在是蓑衣胡同的“安全員”,主動擔負起5號院的清潔維護工作。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更不能一陣風。東城區紀委監委以南鑼鼓巷地區“共生院”改造為切入點,全面起底摸排全區公有房屋底數,建立專項監督工作方案,與區財政局、區房管局、區審計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協同聯動,查找公房管理領域問題漏洞及可能存在的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截至目前,梳理發現公房管理領域6大類、150個問題,完成整改143個,立案16件16人﹔督促健全完善公房管理領域規章制度19個,讓公有房屋在“改舊造新”中煥發活力。(記者 王超)

(責編:彭靜、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