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08:32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新質生產力,是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詞。從這一表述被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再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相關部署,一系列政策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乘勢起飛﹔江蘇常州,新能源產業動能強勁﹔湖南長沙,5G智能產業園內,機械臂靈活揮舞,智能化生產線高速運轉﹔福建福州,大數據交易所內,多款數據產品上架,數據要素有序流通,為千行百業賦能……神州大地處處可見向新發力、向新求質的發展熱潮和涌動活力。
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加快培育,背后離不開各方力量的護航。作為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專責機關,2024年以來,各地紀檢監察機關聚焦“國之大者”,圍繞黨中央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強監督檢查,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推動各地區各部門緊密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強保障。
主動下沉一線發現問題,調研式監督破難點疏堵點
“感謝紀檢監察機關的大力支持,解決了我們的急難愁盼問題,讓我們的創新發展更有后勁了。”近日,在江蘇省張家港保稅區,江蘇燦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談起該區紀工委此前對企業的幫助,豎起大拇指。
燦勤科技是一家專業制造微波電子陶瓷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張家港保稅區半導體產業鏈中佔據重要地位。2024年11月初,張家港保稅區紀工委在一次走訪調研中了解到,在近年來的發展中,燦勤科技遇到了人才引進、節能減排、產業鏈建設等方面的難點,亟需相關部門和機構的支持。
隨后,張家港保稅區紀工委協調該區科技人才局、企業服務管理局等開展專題研究,督促相關單位找出問題症結,拿出解決方案。最終,張家港保稅區設立了首批集結高校院所、企業家、投資公司、第三方服務機構等資源的“創業幫幫團”,並強化與本地高校的產學研合作,為包括燦勤科技在內的一批本地半導體企業提供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發展中還存在哪些困難?有關部門服務保障有沒有跟上?”在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各地紀檢監察機關主動下沉一線,持續開展調研式監督,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督促相關部門為企業破難點、疏堵點。
隻有深入一線,才能真正發現問題。2024年8月,在地處湖南省長沙市的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區紀工委下沉監督,對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企業開展一線“問診”,了解到一些企業面臨智能化、數字化轉型“不會轉”的困境。望城經開區紀工委第一時間將該問題反饋至園區產業發展局,並積極協同產業、工信、行政審批等相關部門,採取“一對一”上門指導等方式,幫助企業申報試點、進行技改等,最終在各部門的共同推進下,該企業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去年以來,緊扣‘智賦萬企’‘智改數轉’等產業發展重點舉措,我們統籌發揮園區紀工委監督優勢,堅持走訪企業、深入現場,零距離協調解決制約企業技術創新的難題。”望城經開區紀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浙江省義烏市,一線調研走訪了解政策落實情況、“面對面”傾聽企業心聲也成為當地紀檢監察機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護航的重要方式。去年年初,義烏市紀委監委派駐第四紀檢監察組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這樣一個情況:義烏市馨站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科技型跨境電商平台服務公司,雖然科研投入很高,但一直無法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享受不到相應稅收優惠和政策獎勵。本以為是個例,沒想到隨著調研走訪的深入,義烏市紀檢監察機關發現有不少企業像馨站科技一樣在努力謀求技術創新,希望邁入高新技術企業的行列。“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會同市科技局成立專項監督工作專班,通過聯動督查與滾動監督,督促各職能部門對企業在技術研發、AI服務等方面的需求進行精准幫扶。這期間我們共推動問題整改69個,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4份。”義烏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推動下,義烏市相關職能部門成立“專家服務團”,幫助企業對接創新服務政策,截至目前,已有26家電商企業被納入培育庫,其中4家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並通過專家評審。
找准切入點緊盯關鍵事,跟進監督護航重點產業重大項目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因地制宜,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也必須找准監督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緊盯重點產業重大項目。
福建省是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之一,數字經濟是當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福建省大數據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福建省數字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負責省級電子政務網絡、雲、平台等系統的建設和運維。由該集團主要負責推進的“數據最多採一次”是福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數字福建建設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在福建省紀委監委的部署指導下,福建省大數據集團紀委圍繞“數據最多採一次”等重點任務實地調研,並聯合福建省效能辦等12個部門開展聯動督查,嚴肅查處在數據流動中違規“設卡”、不作為等問題。
“通過建立健全跨業務聯動機制,明確職責范圍,統籌力量,細化分工,確保每一項工作都有責可追、有章可循……”2024年以來,福建省大數據集團紀委成立專項督查組,先后赴省市縣三級行政服務大廳,現場查看“數據最多採一次”相關事項的進展情況,盯政策、查落實,盯進度、查成效,提出了150余條監督意見。同時,對招投標等關鍵環節加強監督,針對發現的問題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推動完善招標採購管理等制度。
在廣東省深汕特別合作區,2024年6月全線通車的通港大道作為區域內的“黃金產業走廊”,對於全區完善內聯路網、提升發展承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保障這一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深汕特別合作區紀工委緊盯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重點環節強化監督檢查,保障重大項目建設廉潔高效。此前,針對通港大道整體建設進度滯后,尤其是小漠港隧道及楊安都隧道雙洞貫通任務存在逾期的情況,深汕特別合作區紀工委多次督促牽頭單位及項目建設方抓進度、搶工期。在各方努力之下,通港大道提前7個月實現左幅全線貫通,大幅縮短了鵝埠片區和小漠片區的交通時間,為深汕港口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聯動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在海南省瓊海市,以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項目為代表的綠色低碳產業正在不斷筑牢南海之濱的生態優勢。為高效解決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項目落地落實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建設順利推進,瓊海市紀委監委將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建設項目作為重點監督對象,成立專班,通過常規檢查、抽查等方式,及時掌握項目在建信息,督促相關人員正確履行職責、嚴守紀律底線。同時,根據專班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瓊海市紀委監委結合日常監督,找准監督重心,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落實項目實施過程跟蹤服務,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和標准要求開展各項工作,以強有力監督護航重大項目順利建成運行。
推動黨員干部轉理念改作風,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的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是一片數字經濟與創新要素的聚集地。作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近年來,琶洲試驗區吸引了大量互聯網等領域的知名企業入駐,如今已集聚企業超過3.6萬家,2024年前三季度,全區實現營業收入3064.48億元。
琶洲試驗區能夠快速發展壯大,一個重要原因是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了資金、技術、人才等發展要素的流入,為整個區域發展新質生產力積累了競爭優勢。海珠區紀委監委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有力抓手,持續開展護航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為高標准建設琶洲試驗區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了解企業需求,我們實行‘班子成員牽頭+協作區分包’模式,定期走訪調研琶洲試驗區規上企業、重點項目,構建‘上下協同、雙軌聯動、清單督辦、跟蹤問效’監督閉環。比如,我們市、區兩級紀檢監察機關負責人多次走訪調研位於琶洲西區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除上門問需、推動解決問題外,目前我們還正在合作開發‘海珠區暖企執法監督小程序項目’,將暖企備案、執法檢查備案、檢查結果、處理結果全部錄入掃碼備案平台,形成全區暖企執法線上數據庫,為精准高效開展監督提供‘雲支撐’。”據海珠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介紹,當地紀檢監察機關還有效發揮區級一線監督、市級協同推進的“室組地”聯動專項監督機制作用,開展現場督導,匯總監督發現的“小馬拉大車”基層治理難題,向13個市直部門紀檢監察組(市屬國企紀委)移送監督清單22份,涉及琶洲試驗區內市政道路、公共綠化等多個方面。同時海珠區紀委監委聚焦“建設”與“管理”兩個方面,全方位、全流程梳理招商營商領域堵點、難點、痛點問題清單,助力琶洲試驗區營商環境建設優化提升。
新質生產力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良好的科創環境,也是推動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的核心載體,重慶高新區組建以來已先后引進43個重大科創平台。重慶高新區紀工委監察室圍繞營造風清氣正科創環境,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清淤排阻,開展科創領域反映問題起底攻堅行動,起底檢舉控告件3件、日常監督發現問題21個,梳理出職能部門重管理輕服務、科研管理“衙門化”、科研經費使用不規范等三大類39個具體問題。按照“一類重點問題、一名牽頭領導、一本整改台賬、一張成果清單”模式,實行領導“包案”、專人跟蹤、定期回訪、審核銷號,構建問題閉環整改鏈條。為確保問題及時整改,重慶高新區紀工委監察室還建立紅黃綠牌進度通報機制,整改進度按照問題未解決、正在推進、已取得成效對相關責任部門實行半月一調度、一月一亮牌、兩月一通報,對得黃牌部門發函提醒,對得紅牌部門約談相關負責人。(記者 王雅婧)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