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08:1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通訊橋架整齊懸挂排列,電力線密布牆壁,配水管穿越廊道向遠處延伸,設備的蜂鳴聲在通道回響……日前,四川省成都市紀委監委駐市城管委紀檢監察組和駐成都城投集團紀檢監察組一行,來到位於青羊區的日月大道地下綜合管廊,聚焦壓實安全生產責任開展聯合監督檢查,記者跟隨前往。
“地下管網建設是城市的‘裡子’工程,建好地下綜合管廊能有效破解‘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城市治理難題,提升城市品質和安全韌性。”成都市紀委監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市聚焦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使用強化監督,護航城市“地下生命線”安全規范廉潔高效運行。
“今天交班時數據有沒有出現異常?交接工作是否嚴格按程序進行?”走進日月大道分控中心,監督檢查人員翻開記錄本,查看巡檢維護、出入登記等情況,就廊內設施設備、監控系統是否運行正常,逐一與值班人員進行確認。
“地下綜合管廊空間密閉,水電燃氣等線路交錯復雜,安全生產這根弦一刻也不能鬆懈。”駐市城管委紀檢監察組組長劉恩恩告訴記者,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城管委肩負保障管廊安全運行的重要職責,壓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促進安全生產是該組進行政治監督的重點任務。通過及時約談提醒相關處室負責人、開展專項督查等方式,該組督促駐在單位加強與管護單位成都城投集團的協作配合,做好管廊日常“體檢”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時排查並消除安全隱患。
走出分控中心,記者隨監督檢查組下到位於地下7米的輸水艙內。沿一條直徑1.4米的備用輸水干管一路向前,監督檢查組詳細了解了艙內防汛應急物資籌備、應急演練開展及應急電話使用等情況,同時對上次督查中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
“我們採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管廊一線開展監督檢查,詳細了解設備維護、消防安全培訓等安全管理情況,同時圍繞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督促主責部門建立完善相關制度31項,推動標本兼治。”駐成都城投集團紀檢監察組副組長楊楠介紹。
作為國家第二批綜合管廊試點城市,成都市目前開工建設的管廊項目多達114個。“地下管廊項目投資體量大、建設周期長,從開工建設到移交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單位。”成都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相關紀檢監察室和派駐紀檢監察組同向發力、同題共答,緊盯管廊建設和運維關鍵環節強化監督,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成都市住建局是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階段的主要負責單位。該市紀委監委駐市住建局紀檢監察組副組長馬曉茹介紹,該組壓實駐在單位主體責任,緊盯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過程中的施工許可、招標投標、質量安全監管等關鍵環節和相關重點崗位強化監督,督促相關部門根據職能職責,系統梳理重大城市建設項目權力事項,積極履職盡責。“我們還推動各建設部門建立重大問題協調機制、完善制度和流程,讓地下管廊建設更加安全規范。”馬曉茹說。
“管廊建成后,竣工移交環節和后續的運維監管也十分重要。比如在已竣工管廊的移交接管以及后續對管護單位運維情況進行考評的過程中,嚴防吃拿卡要或收受好處開‘綠燈’等問題事關管廊運行安全,是我們監督的重點。”劉恩恩介紹,駐市城管委紀檢監察組充分發揮派駐監督“探頭”作用,督促城管委下屬單位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監管服務中心緊盯移交接管、監督考核、項目採購等重點環節全面梳理排查廉政風險點,制定防控措施62條,出台標准制度20余項,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隱蔽性問題及時研判處置。
據了解,成都市目前累計建成廊體260余公裡,已入廊管線總長度超700公裡。面對龐大的管廊體系,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不僅能讓日常運維監管更安全便捷,也讓監督更智慧高效。
在位於成都高新區的大源綜合管廊分控中心,記者了解到基於BIM技術的綜合管廊運維管理創新應用正在該管廊進行試點。在中心電子大屏上可以看到,管廊內部可視化全景表達、虛擬巡檢、入廊人員管理等均可在線上實現。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監管服務中心主任曾小峰告訴記者,管廊智能化運維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保障。
“不止管廊運維,我們依托智慧蓉城建設,強化地下管廊項目各個環節的智慧化監督,實現業務風險和廉政風險一體防控。”成都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據了解,該市紀委監委駐市住建局紀檢監察組推動將監督工作嵌入駐在單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中,駐市城管委紀檢監察組把管廊運維監管智慧化納入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進行一體監督,駐成都城投集團紀檢監察組探索搭建紀檢監察一體化平台,通過大數據碰撞篩選,及時發現各關鍵環節中的廉潔風險。
馬曉茹告訴記者,作為新生事物,綜合管廊使用收費目前沒有統一機制和標准,主要通過相關單位協商解決,這既可能影響管廊的可持續建設和運營,也容易滋生腐敗。下一步,該組將聚焦這一問題,推動駐在單位根據國家相關部門通知要求,會同物價部門逐步將管廊使用費納入地方定價標准,堵塞背后可能存在的廉政風險漏洞。(記者 張培 自四川成都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