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分享

浙江杭州數字賦能公權力監督提質增效 “數據建模”織密監督網

陳昊

2024年05月12日08:31    

每月月初,是浙江省杭州市養老服務電子津貼發放的日子。最近一段時間,拱墅區文暉街道負責民政業務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會走訪了解轄區內發放對象基本狀況、健康情況等信息,特別是按照核查機制要求,重點對區民政局下發的戶籍已遷出等人員名單進行核實。

“街道每月領取養老津貼的有1.2萬人左右,受戶籍變動、因故死亡等影響,具體人數一直在動態變化。”文暉街道紀工委專職紀檢監察干部包恰旻告訴記者,受近年來各地通報查處的違規發放領取養老補貼等問題啟發,街道紀工委也想對轄區內發放情況“摸摸底”,但受限於人手短缺、對象眾多等因素,一時難以實現。當時,正值杭州市紀委監委在拱墅區開展街道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場景試點,探索對日常監督場景實現快速自定義建模分析。2023年1月,文暉街道紀工委聯系到大數據監督工作專班,希望借助數據分析進行情況摸排。

“文暉街道紀工委提出,以拱墅區養老服務電子津貼實施細則為建模依據,裡面明確規定補貼對象要具有拱墅區戶籍並居住在杭州市區。”拱墅區公權力大數據監督專班負責人勞偉介紹,通過溝通確定需求后,大數據監督工作專班從戶籍信息、身份証號兩個維度構建模型,將養老津貼發放信息和公安的戶籍信息進行比對,全區共發現疑似超發補貼情況212條,查實197條。

隨后,拱墅區多個紀檢監察組織圍繞惠民資金發放情況提出建模需求並運用於不同監督場景。其中,在朝暉街道發現社區社工韓某某因在其負責的社區高齡津貼審核及發放工作中不正確履行職責,未按規定進行聯系走訪和停發津貼,導致對少數人員長時間超發高齡津貼,最終韓某某受到政務記過處分。2023年5月,針對津貼發放審核把關不嚴等共性問題,拱墅區紀委監委向區民政局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推動開展高齡老人生活津貼發放專項治理,督促規范發放流程,定期復核、動態管理。

“在大數據監督推動下,區民政局自去年5月建立了養老補貼核查機制,對養老服務電子津貼、老年人高齡津貼等實行區、街道、社區三級審核,並進一步完善了津貼發放標准流程等制度,堵塞漏洞,嚴防多發、重發、漏發等問題出現,確保社會福利政策應享盡享。”勞偉說。

根據日常監督需求自定義創建監督模型,進而快速實現數據碰撞,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線索,是杭州市紀檢監察機關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紀檢監察業務的一項探索。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開展數字技術賦能基層監督中,杭州市紀委監委充分發揮“數據建模”應用面廣、靈活便捷等優勢,有效解決傳統數字監督平台用途單一、成本較高等問題,通過“自助式”的數據碰撞生成預警,形成“數據碰撞—系統預警—調查核實—處理糾正”的閉環監督處置模式。

“我們在對基層監督進行數字化改造時發現,‘事多權多系統少’的問題普遍存在,這在合並后的拱墅區格外突出。”杭州市拱墅區監委委員趙泳霞說,拱墅區共有18個街道174個社區,根據三定方案,每個街道涉及400多項小微權力。但當時全區性的數字監督平台僅有2個,對大多數事項隻能依靠傳統方式進行監督。

作為杭州市街道公權力數字監督試點地區,拱墅區紀委監委起初選取了工程項目、房產管理、惠民資金、財務信息、人員管理等風險相對較大、監督需求迫切的領域進行場景搭建。“但實際運用中發現,僅通過這5個領域無法滿足各種監督需求,而且對所有權力監督事項都單獨建立應用場景既耗費資源,也很難做到完全覆蓋。”

“與其由技術保障部門‘閉門造車’,不如將模型創建的主動權交給街道紀工委和派駐紀檢監察組。”趙泳霞說,隨著思路的轉變,拱墅區紀委監委大數據監督工作專班在完成平台框架搭建和全區面上數據歸集整理后,提出各基層紀檢監察機構隻要明確監督需求並提供基礎數據,便可進行自定義模型搭建,導入各類數據,實現“數據即導、監督場景即建”。在隨后湖墅街道整治退休人員違規經商辦企業問題中,這一思路得到檢驗。

2023年6月1日,湖墅街道紀工委通過拱墅區紀委監委大數據監督專班協查發現,曾任街道辦事處招商中心主任、協稅護稅站站長的陳某敏於退休前在湖墅街道市場監督管理所注冊成立公司並擔任企業法人代表。同年7月4日,湖墅街道紀工委對陳某敏立案調查,因涉嫌違規經商辦企業等問題,陳某敏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受這個案件的啟發,我們想是否可以創建一個‘退休人員違規經商辦企業問題’的監督模型。在區紀委監委大數據監督專班的指導下,我們結合關於黨員干部違規經商辦企業的相關禁止性規定,歸集相關數據,提出建模思路。”湖墅街道紀工委書記侯斌說。

2024年3月初,湖墅街道紀工委通過“退休人員違規經商辦企業問題”數據模型,對街道近五年來離退休黨員領導干部違規經商辦企業進行大數據排查,發現了該街道又有一名退休干部在2020年10月違規擔任轄區企業的監事職務並佔有該企業60%的股權,於是對其進行立案審查。隨后拱墅區紀委監委利用該模型對全區近五年來離退休黨員領導干部進行數據碰撞,據統計,截至目前共發現涉嫌違規經商辦企業16人,已立案8人。

除了在日常監督、專項監督中快速建模碰撞、及時分析研判外,杭州市紀委監委探索將“數據建模”理念融入行業性、系統性領域監督之中,為精准及時發現苗頭性、隱蔽性問題提供有效助力。濱江區紀委監委針對工程項目多、圍標串標易發多發的實際情況,構建跨區域監管數字平台,對全區重點工程的招投標領域數據進行全納管理,梳理出60余個監督點,有效處置紅色預警信息251條,形成動態監測、預警跟蹤的常態化機制。錢塘區紀委監委結合近年來本地區征地拆遷密集的實際情況,根據下發國土通知編號清單和實際參保名單不符、指標分配公示前沒有村民代表大會或“兩委”會記錄、指標長期未分配等異常情況,通過歸集人社系統征地養老保險指標購買數據、規劃和資源部門指標總數和村社征地養老保險分配數據等信息數據,對9420個征地養老保險指標分配進行數據分析,並將結果與干部廉政檔案進行比對,深入研判是否存在村干部優親厚友等問題。

據了解,杭州市紀委監委聚焦招投標等12個重點領域,建立26個試點子場景,持續探索深化公權力大數據監督。截至目前,市、區兩級共構建監督模型988個,碰撞產生紅色預警2萬余條,查實率71.96%。

“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監督業務,絕不是信息技術部門的‘一家之事’,需要紀檢監察干部樹立數字理念,強化數字思維,善於運用數字手段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杭州市紀委監委副秘書長李利民說,目前杭州市紀委監委正在各業務部門中推廣應用“模型工廠”,目的就是通過易於上手、規范標准的平台降低“建模”的上手門檻,持續推進基層監督信息化,織密數字監督網。

“下一步,我們將以公權力大數據監督為抓手,以‘模型工廠’為著力點,以數字化手段破解傳統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分步驟、全方位、成體系實現工作流程再造、場景優化、系統重塑,為紀檢監察工作賦能增效。”杭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說。(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責編:李楓、宋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