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08:31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違規出具金融票証,指的是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規定,為他人出具信用証或者其他保函、票據、存單、資信証明的行為。梳理近幾年各地查處案例,不少金融系統違紀違法干部涉及該問題。
金融票証是金融活動的重要憑証。不同類型金融票証所涉環節和流程各異,但違規出票都潛藏風險隱患。“違規出具金融票証或突破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超范圍、超限額出具,將破壞銀行內控機制,違反國家金融管理制度,極易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甚至引發地方性或系統性金融風險。”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主任徐華強說。
以票據為例,銀行出具的匯票、本票和支票等票據,一經支付立即生效。山東省青島市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干部趙素禎解釋,“這意味著銀行必須按照票據所記載的事項,承擔向持票人支付票據金額的法定義務。必須嚴格程序和操作要求,否則若被金融票証詐騙犯罪分子利用,將陷入不必要的經濟糾紛,由此帶來的損失不可估量。”
銀行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作為行為主體,具備專業背景和工作條件,本該深諳出具金融票証的限制,且能預判違規操作可能帶來的后果。但從各地辦案實踐來看,相關單位或違紀違法人員非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甚至希望或者放任負面影響的產生,背后的動機各不相同。
有的是權錢交易。“有的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把企業的‘圍獵’當作為企業違規出具金融票証的‘勞務費’,也有一些是覺得‘拿人手短’,冒險違規操作。”雲南省紀委監委相關辦案人員說。
有的是以貸謀私。南寧市紀委監委干部顧凇在辦案時發現,一些金融機構高管或“一把手”之所以主動授意下屬放鬆審批條件,是為了結交攀附,擴大個人“朋友圈”進而爭取仕途晉升。“也有一些政績觀扭曲,錯誤地把存款數額多寡與個人政績挂鉤,明知企業授信申請材料存在財務報表造假、營業額虛高、抵押物價值虛高、貿易背景不實等問題,仍同意授信申請。”
為了實現各自的“小心思”,違紀違法人員多採取專業性強、隱蔽復雜的手段,這也是違規出具金融票証問題的一大特點。趙素禎告訴記者,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資質背景被別有用心之人當作行為“便利”,使其既能在業務操作過程中借機“搭便車”,又能通過一系列運作手法繞開監管。
徐華強列舉,在查處的案件中,有的銀行高管無視規章制度,利用個人影響直接插手審批流程﹔有的負責審批業務人員有意“放水”,讓審批流於形式走過場﹔有的銀行工作人員與企業“裡應外合”,空轉資金,從而達到虛增存款數額,滾動出具票據目的等。
案件查辦暴露出涉案單位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不乏金融領域存在的共性問題,這也為后續整改提供了抓手。首先是關鍵崗位監督乏力。從金融系統高管尤其是領導班子和主要負責人,到貸款審批、財務管理等關鍵崗位從業人員,對相應權力的監督乏力是規章制度頻頻被破壞的關鍵。其次,監管機制不完善,內部管理方式粗放,為腐敗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條件。此外,在案件查辦“后半篇文章”中要重點強化金融機構干部職工紀法意識,教育引導其摒棄錯誤政績觀,自覺做到慎權慎獨、自省自律,清白做人、廉潔從業。
近年來,紀檢監察機關重點整治金融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腐敗,持續加大辦案力度,不斷強化信息共享,經常性開展專項治理,克服監督執紀過程中面臨的困難,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結合查辦的案件,雲南省紀委監委相關辦案人員注意到,違規出具金融票証等問題多是“事后發現”,即在使用違規金融票証的企業難以償還銀行資金,形成壞賬甚至造成損失后通過倒查發現,需要上級監管、同級監督、內部管理同向發力。“金融業門檻高,責任鏈條長,辦案過程中存在取証難、認定難、成案難等問題。”趙素禎介紹,青島市紀委監委梳理總結相關辦案經驗得失,出台了《金融領域職務犯罪取証指引》,通過列出取証清單,繪制施工導圖,指導証據取什麼、怎麼取,為金融領域腐敗案件調查處理提供規范化指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陳瑤)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