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分享

從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看完善基層監督體系的實踐路徑

鄉鎮紀委之變

2023年11月28日08:24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河南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也是農業大省。記者日前在當地多個市縣調研,首先了解到的是一組數字和三個問題:

縣域面積約佔全省面積的85%,縣級及以下常住人口約佔全省的70%﹔2524個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監督對象130余萬人,佔全省監督對象的六成左右。

很多受訪黨員干部提及,面對龐大的鄉鎮、農村人口和監督對象,推動完善基層監督體系必須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在監督對象上,如何破解人少事多和“熟人社會”監督難問題﹔二是在方式方法上,如何破解效能不高、監督乏力問題﹔三是在自身建設上,如何破解基層紀檢監察干部能力不足、力量不足問題。

怎麼辦?

黨的二十大黨章賦予紀委“推動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任務,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對推動完善基層監督體系作出具體部署。從河南多地實踐看,做實“縣統籌抓鄉促村”機制,全面加強基層紀檢監察機構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發揮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在基層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中的獨特作用,是推動完善基層監督體系的一條有效路徑。

用基層干部群眾的話,就是鄉鎮紀委變了,變得更有力、更值得信賴、“看得見摸得著了”。

力量之變——

“從‘兩個半人’、一兩間辦公室,到‘六有’‘六統一’”

在濮陽縣慶祖鎮紀委書記、派出監察辦公室主任李培航看來,這兩年鄉鎮紀委最直觀的變化就是辦公用房更規范、人員力量更充足了。

走進慶祖鎮紀委監察辦所在的二層小樓,辦公室、信訪接待室、談話室等標牌映入眼帘。會議室裡,李培航正組織召開一周例會,參會的還有鎮紀委副書記劉強,紀檢監察專干卓永紅、蘇恆等人。

談起之前鄉鎮紀委履職情況,李培航說,“一個紀委書記、一個副書記,再加一個專干,紀委書記還負責鎮裡其他事務,鄉鎮紀委就是‘兩個半人’,很難發揮作用。”

硬件窘迫問題也十分突出。曾任鄉鎮紀委書記的慶祖鎮黨委副書記楊利民說,幾年前,他所在的鄉鎮紀委連一間正規的談話室都沒有。“一間房子,既是辦公室,又是信訪接待室,還是談話室。”

“曾經我們找一名基層干部談話,其間涉及另一名干部,哪承想這名干部剛好在辦公室外聽到了。談話一結束,兩個人就干上仗了。”楊利民說,這樣的事情一多,鄉鎮紀委的威信也就無從談起。

濮陽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宗德超有更深一層感觸:“過去由於鄉鎮紀委力量不強,群眾不信任,都跑到縣紀委反映問題。縣紀委人員力量也有限、辦不過來,群眾就重復信訪,一些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形成惡性循環。”

類似情況,在河南其他地方也存在。

“一方面是監察體制改革后監督對象迅速增加的實際,全省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工作人員大概1萬人,監督對象卻達到130余萬人﹔另一方面是基層紀檢監察機構普遍存在力量薄弱、業務程序不規范、工作機制不健全、履職能力不足等問題。”河南省紀委監委研究室副主任胡瑞濤表示,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基層監督實效,迫切需要解決。

如何破題?

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相關部署,在河南省紀委監委、濮陽市紀委監委指導下,濮陽縣率先探索開展鄉鎮紀檢監察機構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

明確所有鄉鎮紀委至少配備5名工作人員,鄉鎮紀委書記不分管其他業務﹔

對原有辦公場所升級改造,實現基礎建設“六有”“六統一”,即有辦公室、信訪接待室、電子監控室、約談室、談話室、陽光辦公室,統一機構設置、標牌名稱、上牆制度、辦公辦案裝備、人員配置、經費保障﹔

各鄉鎮全部建立信訪接待場所,規范檢舉控告的接收、辦理、處置程序,制定鄉鎮紀委工作人員輪流接訪制度……

以辦公用房為例,過去濮陽縣20個鄉鎮紀委僅有41間辦公用房。現在每個鄉鎮都配備至少6間辦公用房,有條件的地方還設置了廉政教育室等。

記者看到,慶祖鎮紀委監察辦的標准談話室全部採用軟包設計,配備錄音錄像等設備。“談話一開始,我們就明確告知將進行錄音錄像,請談話對象嚴肅對待,再加上桌面擺的黨章、庄重的陳設,談話的權威性一下子就體現出來了。”李培航說。

“從‘兩個半人’、一兩間辦公室,到‘六有’‘六統一’,直觀反映了鄉鎮紀委的力量和作用變化,基層群眾感覺說理的地方就在身邊。”宗德超表示。

今年以來,濮陽縣各鄉鎮接訪187批次,同比上升6.3%,縣紀委監委受理鄉村信訪舉報量同比下降33.8%,呈現“一升一降”顯著特點。

總結濮陽等地試點經驗,河南在全省推開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工作:

以規范化建設為目標,規范陣地建設、工作職責、監督工作、信訪工作、陽光公開、辦案工作、協作聯動、管理考核,夯實基層紀檢監察工作履職基礎﹔

以法治化建設為關鍵,出台實施關於加強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工作的若干措施等制度文件,推動基層監督嚴格按照法定規則、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以正規化建設為保障,對各地現有辦公場所、工作設備進行升級,實施精准培訓鍛煉,選優配強鄉鎮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推動政治素質、業務能力不斷提升。

“有力才能有效。我們目前正進行‘三化’建設評估,確保如期實現陣地規范化目標,不斷夯實基層監督力量。”河南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機制之變——

“拖了多年的案子,協作區3個月就辦好了”

人多好辦事。但在實現基層紀檢監察機構基本人員保障后,靠單純增加人員數量來強化監督的想法並不現實。

與此同時,鄉鎮黨員干部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監督工作天然面臨易受人情干擾、熟人監督難等問題。

監督的有形、有效從哪裡來?

聚變加裂變:一方面,加強協作聯動、匯集聚合效應﹔一方面,強化雙重領導、釋放帶動效應。

在慶祖鎮紀委監察辦辦公區,一間辦公室標牌顯得與眾不同:“縣紀委監委第三鄉鎮紀檢監察工作室”。

工作室內,縣紀委監委第三紀檢監察室副主任、第三鄉鎮紀檢監察工作室主任朱曉輝正帶領慶祖鎮、子岸鎮、海通鄉、渠村鄉4個鄉鎮紀委工作人員研究一周重點工作。“平時,協作區4個鄉鎮都會派人駐點辦公,共同開展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廉潔教育等工作。”朱曉輝介紹。

濮陽縣將全縣20個鄉鎮劃分為5個協作區,由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分包,相關紀檢監察室主任或副主任兼任協作區工作室主任,開展協同監督、協作辦案。

濮陽縣柳屯鎮黨委副書記、鎮紀委原書記孫金花對協作區的作用深有感觸:“多虧了協作機制,鎮紀委一起拖了多年的案子,協作區3個月就辦好了!”

此前,有群眾反映柳屯鎮張庄村村委會原主任張某於2001年侵佔村民佔地補償款10余萬元。鎮紀委接到相關線索后,卻一直未能查清事實。

“不是我們不想辦,實在是力量不夠!”孫金花經歷了這起案件的前前后后,“當時補償款都用現金發放,時間久遠,又涉及100多戶群眾,隻有逐戶走訪才能查清真相。可鎮紀委之前就兩三個人,還不時有其他任務……”

耿直的孫金花還向記者講起當時的另一個難題:群眾不夠信任鎮紀委!

“入戶走訪時,就有群眾直接跟我說:‘恁跟俺村干部那麼熟,俺可不跟恁說!’”

就這樣,這個線索隻能暫存,直到協作區的成立帶來轉機。

鑒於案件涉及問題時間跨度長、案情疑難復雜,濮陽縣紀委監委第一鄉鎮紀檢監察工作室啟動協作辦案機制,由協作區牽頭領辦該案。

“效果立竿見影!”孫金花對此記憶猶新,“當時,協作區從相關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紀委抽調了十幾名同志,我們20多人一起到張庄村,兩人一組、挨家挨戶了解情況,一天時間就把100多戶村民全部走訪完了!”

“群眾還有顧慮嗎?”記者問道。

“大家一看工作人員都是生面孔,又是代表縣紀委監委來辦案的,還會有啥顧慮呢!”孫金花笑了。

最終,20多年前的真相被徹底查清:張某當年沒有侵佔補償款,但在發放補償款過程中存在不規范行為,導致個別群眾產生誤解。

“還了干部清白,也給了群眾明白。”孫金花說。

加強協作聯動同時,濮陽縣紀委監委貫徹落實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關於“深入推進紀檢監察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要求,不斷強化對鄉鎮紀檢監察機構的領導。

剛剛結束濮陽縣城關鎮紀檢監察員(挂職城關鎮紀委副書記)任期、回到縣紀委監委工作的陳芳芳,對此有直觀理解:“既是挂職的鎮紀委副書記,也是縣紀委監委派下去的紀檢監察員。這麼安排就是要通過我們的帶動作用,提升工作質效、激活鄉鎮紀委同級監督職能。”

推進“三化”建設同時,濮陽縣探索實行鄉鎮紀檢監察員制度,從縣紀委監委機關選派優秀年輕紀檢監察干部到鄉鎮紀委擔任紀檢監察員兼紀委副書記。

特殊的身份讓陳芳芳監督時更有底氣。

“例如,我們在監督鄉鎮‘三重一大’事項時,可以隨時將有關情況向縣紀委監委報告﹔在監督同級黨委班子民主生活會后,及時匯總相關資料報送至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陳芳芳介紹,縣紀委監委還推動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實行單獨考核,各鄉鎮紀委之間橫向比較、優秀名額獨立計算,讓大家能“放下后顧之憂、放開手腳干事”。

制度的完善推動了理念轉變,城關鎮紀委副書記彭艷麗說:“以前感覺鎮紀委就是鎮裡的一個普通辦事部門。現在,隨著‘三化’建設及相關制度規定的完善,讓我有了更深的認識,鄉鎮紀委就是做監督的!”

能力之變——

“基層監督提質增效,關鍵還得靠人”

“平台搭好了、機制完善了,基層監督提質增效,關鍵還得靠人。”調研中,中牟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海玲告訴記者,如何落實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不斷提高依規依紀依法履職能力”相關要求、提升基層紀檢監察干部能力水平,是縣紀委監委一班人日常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她看來,“人員能力不足,是鄉鎮紀委真正發揮作用必須面對的難題”。

“剛來鄉鎮的時候,確實很不適應,經常著急上火!”中牟縣官渡鎮紀委書記、派出監察辦公室主任朱曉民到鄉鎮前,一直在縣紀委監委紀檢監察室。多年的辦案工作經歷,讓他很快發現了問題——

“不少同志辦案程序意識、証據意識欠缺,同一種文書,採用的格式也經常五花八門。”回憶之前的情況,朱曉民認為,紀檢監察工作專業性強、涉及面廣,而鄉鎮紀委人員流動大、很多新進干部沒有相關經驗,素質能力不足問題尤為突出。

面對困難,朱曉民調整心態,手把手耐心細致教、跟同志們一起努力干,對每個程序、每個環節既提要求、又講方法,希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大家的紀法意識、程序意識。

“一會兒談話的時候,不僅要關注談話對象說的具體內容,也要注意觀察他的肢體動作和表情。最后再強調一點,離開談話場所后,一定要‘手遞手’交接到位、履行好手續……”記者調研時恰好趕上官渡鎮紀委監察辦的一場案情分析會,專案組的年輕同志邊聽工作布置,邊做筆記。

朱曉民介紹,官渡鎮紀委監察辦每個工作日都專門抽出時間,集中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紀法規知識等。“今年我們還按照主題教育、教育整頓要求,特別加強了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和全面從嚴治黨重要論述的學習,從中找方法、找答案,以此解決基層監督面臨的種種問題。”

知易行難,遇到實際工作不會操作怎麼辦?

“這個不怕,我們還有秘籍哩!”在中牟縣鄭庵鎮紀委監察辦,剛工作幾個月的孫博向記者展示了他所說的“秘籍”——《中牟縣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工作指引》。工作指引中,信訪怎樣接、監督怎樣辦、案件怎樣查,都以規范化流程圖的形式一一解答。

“實際工作中,我就按照流程圖規定的步驟操作。干得多了,也就不發怵了!”孫博說。

聽說記者來調研,正入村走訪的鄭庵鎮紀委監察辦工作人員化卉趕了回來。一見面,這位年輕的“老紀檢”就對記者回憶起他的成長之路:“剛轉崗到鎮紀委時,我跟孫博一樣也是‘小白’。真正讓我脫胎換骨的,還是到縣紀委監委跟案鍛煉那段時間!”

原來,中牟縣紀委監委根據工作需要,定期從鄉鎮紀委選拔干部到機關部室、派駐紀檢監察組上挂鍛煉,採取以案代訓、跟班學習等方式,提升鄉鎮紀檢監察干部專業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當時,每天跟專案組同志一起談話、一起外調、一起寫材料,讓我對紀檢監察工作有了更深的領悟。鍛煉結束,從縣紀委監委走出的那一刻,竟有種‘學成畢業’的感覺!”化卉說。

雖已“畢業”,但“考試”常在。

“檢驗我們日常工作質量的重要方式,就是‘鄉案縣審’。”化卉告訴記者,鄭庵鎮紀委監察辦對立案后擬給予黨紀政務處分的案件,都會先行移送縣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審核把關。“從措施使用、取証標准到定性量紀的准確性,審理室會一一書面反饋存在的問題,這也倒逼我們不斷提升辦案質量。”

鄭庵鎮紀委書記、派出監察辦公室主任袁飛向記者介紹了另外一項制度:“縣紀委監委紀檢監察室會定期把聯系的鄉鎮紀委、派駐紀檢監察組召集在一起,讓各個案件的主辦人從頭到尾復盤工作,看看有啥不完善的地方。這樣一來,我們更不敢馬虎了,不然可就在兄弟單位面前出丑了!”

“揭短亮丑”只是手段,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提升基層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水平。據統計,2020年,中牟縣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平均對每起“鄉案縣審”案件反饋文書格式等方面問題7.5個。如今,得益於“三化”建設,這個數字降為1.5個。

感受之變——

“把有力度、有溫度的紀檢監察工作帶到群眾身邊”

完善基層監督體系成效如何,群眾最有發言權。

“俺不懂‘三化’,但俺知道紀委書記跟俺在一個群裡,還幫俺解決了問題。”內黃縣繁陽街道東長固村村民張順周用親身經歷講述了“紀檢監察工作就在身邊”的故事。

內黃是花生種植大縣。10月17日一早,張順周像往常一樣下地,發現自家花生田被隔壁水廠溢出的水淹沒,便用手機拍攝視頻發到了“東長固村民聲監督服務微信群”,要求“給個說法”。

繁陽街道紀工委書記、派出監察辦公室主任齊偉也關注到這條信息,“我是群裡的一員,村民反映的問題和村干部回復情況,看得一清二楚。”齊偉說,他重點關注有無職能部門漠視群眾利益、村干部不作為等問題。

民聲微信群是內黃縣紀委監委結合“三化”建設,推動在各村設置的。“鄉鎮紀委是最基層的紀檢監察機構,離群眾最近,更不能蹲在家裡辦公,要在群眾身邊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齊偉說,通過民聲群及時了解群眾訴求,“是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的具體一招”。

在街道紀工委監察辦監督推動下,東長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樊軍等聯系縣水利局工作人員、水廠工作人員等現場查看情況,發現是水廠設備老化導致意外漏水。在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村裡老黨員代表監督下,水廠決定按市場價賠償農戶損失。“有紀委同志督促,工作可不敢馬虎。”樊軍說。

“周二反映問題,周五賠償到位。”針對暴露出的問題,齊偉對水廠負責人進行談話提醒,要求舉一反三排查隱患,確保類似情況不再發生。

“今年地力補貼什麼時候到賬?”“村裡集體土地發包好多年了,價格是不是該漲漲了?”“村道硬化到底花了多少錢,有明細嗎?”民聲微信群裡,村民們的一條條發言就是村情民意的晴雨表。鄉鎮紀委靠前監督,對於發現的問題線索及時查處。

“打開大門搞監督,充分依靠人民群眾,才能釋放更大監督效能。”齊偉表示。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信息不公開、用權不透明是群眾對基層治理反映最多的問題。

如何對症施治?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村務公開不及時、不全面等問題,內黃縣紀委監委推動建立完善陽光村務公開平台,要求各村及時將本村發展黨員、土地發包、資金使用等黨務村務財務情況,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公示,接受群眾全過程監督。

高堤鄉西元村群眾反映村室建設項目信息未公開問題,高堤鄉紀委監察辦立即開展調查,發現該村確實存在建設手續不規范、不願公開等問題。鄉紀委監察辦嚴肅處理該村黨支部書記,並推動在全鄉范圍內開展以案促改。西元村村民崔志紅說:“現在村裡每一筆資金都會在公示欄和微信群同步公示,讓大家清清楚楚。”

聚焦基層干部任性用權等問題,內黃縣紀委監委推動制定小微權力清單,促進鄉鎮紀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實行村(社區)支部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監督信息員“一肩挑”。鄉鎮紀委通過組織培訓、定期檢查等方式,督促村務監督委員會積極履職,做好村級事務監督。今年以來,村級監督員累計報送問題線索15件,鄉鎮紀委根據報送線索處理黨員干部8人。豆公鎮南荊張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紅彬說:“紀委監督常在,讓我們很有敬畏感,權力再小也不能亂來。”

“把有力度、有溫度的紀檢監察工作帶到群眾身邊。”內黃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齊宏陽介紹,內黃縣紀委監委接收信訪量連續下降,今年1-9月份接收68件,較2022年同期下降11%,較2021年同期下降60%。“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正逐步實現。

“服務保障大局更加有力、推進鄉村振興更加有效、基層治理效能更加彰顯。”河南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鄉鎮紀委之變帶來的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展現在中原大地的諸多角落。

在濮陽縣,朱曉輝和協作區的同事們行走在田間地頭,針對侵害群眾利益的微腐敗問題開展交叉檢查﹔

在中牟縣,每日學習會上,朱曉民組織大家認真學習新出版的《習近平關於基層治理論述摘編》,研究下一步工作﹔

在內黃縣,張順周家的花生地復耕了,淹田事件處理結果發到民聲群后,引來村民點贊……

一件件群眾身邊事,一片片百姓稱贊聲,生動說明,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把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人民至上緊密結合起來,緊密統一起來,凝聚監督力量,把紀檢監察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讓基層監督有形有效,贏得的是黨心民心。(記者 毛翔 孫燦)

(責編:彭靜、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