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5日08:36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張凱楠,男,1978年11月出生,2001年7月參加工作,200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吉林省委宣傳部辦公室副主任科員﹔省委辦公廳秘書處副主任科員﹔省委辦公廳秘書﹔長春市合隆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長春市農安縣政府黨組成員﹔農安縣政府黨組成員,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農安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農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長春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
2021年11月,張凱楠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22年1月,張凱楠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並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2022年11月,張凱楠因犯受賄罪、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
“2021年11月9日,是我人生中最重大的轉折。這一天,組織對我立案審查調查並採取留置措施。巧合的是,這一天是我從省直機關到農安縣挂職鍛煉滿12年的日子。”在接受採訪時,長春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原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凱楠剛一開口,便已泣不成聲。
“前腳剛踏上仕途,后腳就走入歧途。”這句話正是張凱楠的真實寫照。張凱楠大學畢業后,進入吉林省直機關工作,31歲下派到農安縣挂職鍛煉。12年的基層歷練,張凱楠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43歲就走上了長春市副局級領導崗位。但也正是在這12年中,志得意滿讓他早節不保、迷失自我,逐漸走進違紀違法直至犯罪的深淵。
追求奢華享受,在紙醉金迷中信念失守
堅定理想信念是終身課題,需要常修常煉,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甚至迷失信仰肯定會出大問題。張凱楠步入歧途,從根本上說正是理想信念這個“總開關”出了問題。
2009年12月,張凱楠作為下派到農安縣的挂職干部,被組織任命為長春市合隆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主要負責招商引資和對外聯絡工作。對於組織的信任,張凱楠起初十分珍惜,一再表態要埋頭苦干,不辜負組織寄予的厚望。
年輕干部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如果缺乏應有的警惕性和鑒別力,很容易在誘惑下迷失方向。張凱楠告訴記者:“剛進入公務員隊伍時,我想的就是怎麼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到農安去我想的也是怎麼把自己學到的本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包括在省直機關的工作經驗都用到農安的發展中,可干著干著就變了。”
隨著在農安縣工作日久,主動與張凱楠拉關系、套近乎的商人越來越多。張凱楠錯誤地認為,自己人品好、有魅力、聚人氣,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在一片溢美之詞中,開始與商人推杯換盞、為商人出謀劃策,逐漸把工作和私人交往混為一談。
“與張凱楠走得最近、交往最深,對他影響最大的商人是李某波。”辦案人員介紹,李某波與張凱楠年齡相仿,兩人相處漸熟后,李某波經常請張凱楠吃喝玩樂,從喝茶吃飯,到旅游購物,再到出入私人會所,兩人關系迅速升溫。
“張凱楠是政府官員,我們做買賣的都想結交幾個官員,一是在社會上有面子,外地朋友或者家人過來,能給撐場面﹔二是在做生意時一旦有事也有個可以說話辦事的人。”靠攏張凱楠對於李某波來說是目的明確。他的腐蝕拉攏,令張凱楠目眩神迷,明明是不良習氣,卻被張凱楠看成了“愛好”相同、“意氣”相投。
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中,張凱楠很快就腐化變質了。他不僅習慣了接受宴請,而且吃穿用度、住房用車都開始變得奢華。
“當一接觸到這些奢侈品的時候,就總覺得自己應該穿這種、用這種,覺得這才符合自己的身份。”張凱楠坦言,在留置前他戴的眼鏡,光鏡框就1萬多元。透過那副眼鏡,他看到的世界充滿物質、奢華、享樂,於是放任自己馳騁其中,覺得這樣有質量、有品位,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正在一步步滑向深淵。
不拘“小節”,往往是“大節”失守的開端。物質上追求享受,精神上尋求刺激,必然少不了金錢做支撐。張凱楠明顯感覺到,合法收入根本滿足不了自己的“追求”,便開始鑽研起了旁門左道。
張凱楠負責招商引資和對外聯絡工作,時常會產生一些出差費用,他就在報銷上動起了歪心思。張凱楠利用自己開發區管委會班子成員的身份,借著招商引資和對外聯絡的工作便利,將一些個人消費支出夾帶在正常費用中進行報銷。辦案人員介紹,張凱楠在開發區任職近三年,累計報銷個人消費31.43萬元,其中僅因私外出的機票就報銷了近40張。
當官又想發財,在利欲驅使下貪口大開
奢靡之始,危亡之漸。2012年11月,張凱楠任農安縣政府黨組成員。作為當時縣裡最年輕的副縣級領導干部,張凱楠並沒有因為組織的培養和重用嚴格要求自己,反而更加肆無忌憚。
張凱楠的提拔,讓李某波感覺自己所走的攀附之路更加“光明”了。為了讓自己的“投入”盡快實現“產出”,2013年,李某波對張凱楠說自己打算在農安投資項目。張凱楠明知李某波的言外之意是讓自己從中幫忙,但仍然非常支持。在張凱楠看來,這是一件“雙贏”的事,一來可以成全他的“至交好友”做生意,二來引進項目也算是自己的政績。
在項目籌備階段,張凱楠經常幫李某波出思路、搞策劃、拉關系,漸漸地張凱楠覺得自己從中發揮了不少作用,不能只是從中賺取點政績,而應該獲得一些實實在在的收益。於是,在一次閑聊時,張凱楠對李某波說起自己最近手頭缺錢,名下有一套房子想讓李某波幫忙賣掉。李某波自然心領神會,為了在項目落地及推進過程中繼續得到張凱楠的幫助,就假借朋友正好要買房子之由,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購買了這套房子。經評估,張凱楠通過這筆交易受賄36.44萬元。
嘗到了高價賣房的甜頭,張凱楠不僅意識到了手中權力的“價值”,而且對於收受賄賂也更加大膽、更加直接。辦案人員介紹,張凱楠收受的最大一筆賄賂發生在2013年。張凱楠利用負責“農安縣2013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之便,在採購農機車輛時給商人王某提供便利,幫助其中標採購合同,事后收受王某85萬元。
從吃喝玩樂的“小事小節”開始,到禮品特產的“禮尚往來”,再到高價賣房的“變相受賄”,最后發展到幾十萬元現金的“好處費”,張凱楠一點點破格,一次次突破底線。至此,利欲熏心的張凱楠把為人民服務、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的初心徹底拋到了九霄雲外。
2017年,張凱楠作為農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在負責“農安長安”雪亮工程建設過程中,並沒有全面客觀考察市場,而是為了滿足私欲將工程直接指定給了自己的“老相識”李某。2018年7月,張凱楠讓李某給自己結算機票等各項費用共計10萬元。同年10月,張凱楠又讓李某出資10萬余元,用於自己購置節日禮品。
不廉則無所不取。除了在工程項目中撈取好處,張凱楠還把手伸到了政法業務和干部提拔任用上。
2020年,門某通過農安縣公安局刑警大隊的熟人找到張凱楠,請托其利用職務之便幫助協調門某丈夫涉嫌的刑事案件。張凱楠收受門某10萬元后,以政法委名義對該案件進行調度。最終,該案件被農安縣人民檢察院作出存疑不起訴處理。
2021年,張凱楠利用其任農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的身份,向組織推薦時任農安縣信訪局副局長的於某提任信訪局局長。於某為感謝張凱楠在干部提拔任用上的幫助,送給張凱楠5萬元。
當官發財兩條道,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在欲望的驅使下,張凱楠卻妄想兩頭兼得。回望自己的貪腐歷程,張凱楠說:“開展工作的時候我在想,這些工作業績能不能讓自己在職務上得到組織的提拔和重用﹔引入項目的時候我在想,這個項目能不能給自己帶來一些私利。就這樣,我把自己陷入一個當官和發財同步考慮的錯誤想法中。”
屏蔽批評勸誡,在奉承吹捧中迷途難返
年輕干部大多是從家門到校門、校門到機關門,閱歷尚淺、經驗缺乏。在誘惑和干擾出現時,如果不時刻強化黨性意識,不努力克服自大心理,不虛心接受批評建議,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張凱楠貪慕虛名,愛聽奉承話。隨著職務崗位的變化,張凱楠的社會交往也越來越廣,在身邊人的恭維、奉承、吹捧中,他越發自大、膨脹、狂妄。張凱楠覺得自己人脈廣、交際能力強,對於各方請托,他總是大包大攬,並在事成之后對別人給予的“感謝”欣然笑納。
某商人請托張凱楠幫忙催要棚改資金,事成后他收受該商人22萬元﹔某下屬請托他幫親屬協調林地採伐指標,事成后他收受該下屬5萬元﹔某鄉鎮黨委書記請托他為女兒找工作,事成后他分三次收受該鄉鎮黨委書記23萬元……凡此種種,張凱楠忙於其中、樂此不疲。他坦言:“原來比較願意這樣,就覺得大家都會認為我這個人比較講究,比較夠朋友,所以非常願意幫忙,特別樂於聽別人說這種話。”
就這樣,聽慣了奉承話,張凱楠漸漸地屏蔽掉了周圍人的批評和勸誡。“母親從我參加工作就經常告誡我,一定不要管別人要錢、拿別人的東西,在家裡能吃得起土豆白菜就不要到‘裡邊’去吃窩窩頭。”張凱楠回憶道,每次母親說完他都嫌母親嘮叨,覺得她不明白現在的社會發展到什麼樣了,總覺得自己做的才是對的。
不僅有父母告誡,妻子也經常提醒,但張凱楠都抵觸厭煩,甚至不願與家人多接觸。對於領導和同事們的批評建議,張凱楠也覺得自己的問題沒有那麼嚴重,總是尋找各種借口和理由,不願意反思自己的過錯。回想自己當時的感覺,張凱楠說:“越這樣越有距離感和陌生感,越缺乏溝通,越聽不到真話,最后找不著北了。”
沉醉於自己幻想的奢華夢境,張凱楠根本無心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無論是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還是黨校進修、支部學習,他都只是應付了事,從來沒有入腦入心,甚至連警示教育都沒能將他喚醒。張凱楠反省說:“每年都看警示教育片,但感覺就像看別人講與自己無關的新鮮事,每年發的《懺悔錄》也只是當做故事會,沒有深刻地對照自己,更沒有剖析自己。”
直到接受審查調查后,張凱楠才在組織的教育幫助下深切地意識到,什麼才是最值得、最應該珍惜的。“我不再是黨員了,我沒有資格再以黨員身份為榮……我不能陪在家人身邊了,當我思念家人的時候,內心這種痛苦無法言表……”採訪中,張凱楠幾度聲淚俱下。
經查,張凱楠違反政治紀律,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和生活紀律,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受賄183萬元,貪污31萬余元。2022年11月,張凱楠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
高牆鐵窗內的張凱楠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組織的及時挽救給了他重新做人的機會,如果任由他為所欲為、胡作非為,還不知道要闖多大的禍、犯多大的錯。他悔恨自己清醒得太遲,隻希望自己的前車之鑒能夠警示后來人。在懺悔錄中他寫道:“如果有的同志已經觸碰到了紀法底線,一定要及時找組織幫忙,不要像我一樣……”
張凱楠懺悔錄(節選)
在接受審查調查的9周裡,我認真回顧了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回想了父母、師長、領導對我的諄諄教誨,回憶了參加工作以來所有的點滴時刻,反省了自己內心變化的全過程,反思了自己越“底線”、踩“紅線”、碰“高壓線”的一步步,悔悟了自己忘初心、丟真心、迷本心的件件錯事。痛心疾首,徹夜難眠,淚流不止。對照黨章黨規黨紀和相關法律,我才認識到自己的思想滑坡有多遠,問題有多嚴重,性質有多惡劣。
盡管自己親手祛腐剜爛很疼,盡管自己扒掉光鮮外衣體無完膚地展示骯臟的內心很沒面子,盡管自己一次次的捫心自問、靈魂淬煉很痛苦,但隻有經歷了這場對自己徹底的“大手術”,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救贖。我對自己犯下的違法犯罪行為深感可恥、可恨。這個罪人真的是我自己嗎?我怎麼就變成了自己都不願意面對的“兩面人”吶!痛定思痛,深挖根源。
初心已改,使命不純。在大學時代我就懷著信仰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工作后,更是心懷理想、勤奮刻苦地一心努力工作﹔剛下派時,更是下定決心埋頭苦干服務百姓、造福一方。可隨著崗位的調整、職務的升遷,我的心理也悄然發生了變化,不再大公無私、不再全心全意、不再一心為民。
不淨化圈子,甘於被“圍獵”。到農安下派后,身邊聚集的商人越來越多,我還錯誤地認為是我人品好,有人格魅力,所以聚人氣。殊不知,這都是一張張網,一根根繩,一把把刀,一杯杯藥,在侵蝕著自己,套牢著自己。如果對自己嚴格要求、慎言慎行,與志向高遠、品質高尚的人常在一起,怎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僥幸心理作祟,自作聰明逞能。為了給身邊人一個好印象,一個好口碑,我經常大包大攬,為了面子強出頭,給自己攬了一身人情債,四處欠人情再四處還人情,還一直以為自己人脈廣,交際能力強。我認為的“天知地知”的秘密、“合情合理”的說辭、“正常合法”的往來都變成了我違紀違法的鐵証。“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句話說得真是太對了。
權未為民所用,利卻為己所謀。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可我卻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利益,從中收受賄賂,滿足私欲。我到底是誰的干部,又是誰的公仆?為滿足自己的欲望我選擇了一條與黨和人民背道而馳的路,也將自己送上了違反黨紀國法的不歸路。
不幸中的萬幸是組織沒有放棄我,在關鍵時候挽救了我,才使我能懸崖勒馬,避免犯下更大錯誤。如果任由我為所欲為、胡作非為,那還不知道我要闖多大的禍,真心感恩組織。
被留置的第33天中午午休,我夢到9歲的小兒子坐在鋼琴凳上,哭著對著家裡的視頻攝像頭喊:“爸爸,爸爸,你怎麼還不回來,三寶好好練琴了,我彈給你聽……”當天晚上,我又夢到他和他的雙胞胎哥哥哭著給我唱:“送給你小心心,送你花一朵,你在我生命中,太多的感動……”我直接就淚崩了,我這是一人犯錯,全家跟我一起受罪啊!我要將我的懺悔寫下來,告誡那些已游走在職務犯罪邊緣的干部,務必以我為戒。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欽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