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08:46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今年67歲的鄭女士因患膝骨關節炎,於10月14日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接受了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手術中用到的高值耗材“全膝關節置換假體”,需花費7200元。
“2019年開展醫藥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之前,這個耗材的價格為34000元,是現在的4倍多。”安醫大二附院副院長、骨科教授荊玨華告訴記者,放在3年前,鄭女士的手術和住院費用經醫保報銷后需自付3萬多元,現在隻需自付1萬元左右,“錢主要省在了耗材上”。
“全膝關節置換假體”價格跳水的背后,有著安徽省紀委監委督促省醫保部門推進醫藥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的持續努力。
集中帶量採購,簡稱“集採”,是由醫保部門組織,通過“以量換價、量價挂鉤”模式直接與醫藥生產企業談判議價,集採中選產品“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可大幅擠掉虛高利潤,壓縮權力尋租空間。
為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2019年以來,安徽省紀委監委打好監督“組合拳”,持續推動醫藥集採改革提速擴面、走深走實,堅決鏟除醫藥購銷領域腐敗滋生土壤,不斷淨化醫療衛生行業政治生態。
聚焦群眾關切 打破醫用耗材價格虛高“堅冰”
藥品耗材流通環節多,利潤空間大,價格長期高位運行,增加了群眾就醫負擔和醫保基金支出,群眾反映強烈。黨中央對此始終高度重視,紀檢監察機關也將其作為監督執紀的重點。
安徽省紀委監委切實履行政治監督職責,2018年省醫療保障局成立不久,即與該局黨組定期會商,壓實醫藥招採主體責任。2019年初,省醫保局著手謀劃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工作﹔4月,省紀委監委派員赴省醫保局專題調研,督促履行好醫藥招採職責,探索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試點。
改革勢在必行,但推進伊始卻阻力重重。
“行業業態固化,既得利益方‘護盤’,就像一塊堅冰,很難撬動。”安徽省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金維加介紹,在省紀委監委推動指導下,當年7月,省醫保局以省屬醫院為突破口,選取臨床需求量較大、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骨科脊柱類、眼科人工晶體類耗材進行集採改革試點,在全國率先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破冰”行動。
據介紹,安徽省醫保局探索創新“以量劃杠、帶量集採、組套談判、分步降價”集採法,通過集中帶量採購談判議價方式,使脊柱類86個產品平均降價53.4%、人工晶體類8個產品平均降價20.5%,打破了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的“堅冰”。
集採是大勢所趨,“破冰”當一往無前。
2020年8月,安徽在全省范圍開展了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談判議價,骨科關節類240個產品平均降價82%、心臟起搏器73個產品平均降價46.8%。2021年7月,該省對骨科脊柱類、眼科人工晶體類集採產品開展2年協議期滿接續工作,脊柱類擴展到845個產品,平均降價75%﹔人工晶體類擴展到88個產品,平均降價52.6%。
針對高值耗材集採中遇到的堵點難點問題,安徽省紀委監委及時督促有關部門解決,對集採議價成功產品則跟蹤督辦推動落地。
“集採議價成功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最終促成醫院採購使用,患者才能得實惠,醫保基金使用效益才能最大化。”安徽省紀委監委駐省衛健委紀檢監察組組長張伯根表示,省紀委監委多次“室組”聯動督促職能部門加強監管和制度約束,同時對醫療單位開展日常監督檢查,大力推動集採結果落地執行。
繼“破冰”行動后,安徽又先后以集採方式壓茬推進“未過評”藥品“破堤”行動、臨床檢驗試劑“破防”行動和大型醫用設備“破圈”行動,使一大批藥品、高值耗材和醫用設備價格大幅下降,回歸合理水平。據測算,2019年以來,安徽集採共節約醫保資金30.98億元。
堅持問題導向 探索醫藥集採“深水區”
“在我的面前不知不覺地出現了許多醫藥老板……在阿諛奉承中,我漸漸地飄飄然並失守底線。”這是安徽一家省屬醫院原檢驗科主任管某某的一段懺悔。2021年3月,管某某被紀檢監察機關立案審查調查,后被開除黨籍、公職。同年11月,管某某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9年6個月。
判決書顯示,管某某在擔任檢驗科主任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在檢驗科儀器設備和試劑耗材業務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賄賂款物。
“管某某案件暴露出臨床檢驗試劑價格虛高,中間商賺差價,醫院有關人員吃‘回扣’等問題,是醫療腐敗的重災區。”安徽省紀委監委第八紀檢監察室主任張瓊介紹,省紀委監委深入剖析管某某案件發案原因,研判行業生態,尋求治理路徑,並督促醫保部門立足招採職能,開展檢驗試劑價格源頭治理,壓縮權力尋租空間,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
實踐証明,開展集採是源頭治理醫藥耗材價格虛高問題的有效途徑。但臨床檢驗試劑品類復雜、分類不清,加之“專機專用”型設備與試劑銷售捆綁招標等原因,集採難度系數大,是醫藥招採領域的難點和“深水區”。加上既得利益者“護盤”抵觸,一些醫療機構消極觀望,使集採工作困難重重。
“改革通常要先易后難,但臨床檢驗試劑使用廣泛,群眾關注度高,我們就決定聚力攻堅,蹄疾步穩推進集採改革工作。”金維加表示。
在充分調研論証、保障臨床的基礎上,省醫保局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對有關案件中涉及的同類別產品組織有針對性的集採,擠掉虛高利潤,壓縮權力尋租空間。推進集採前,省醫保局組織省屬公立醫院有關人員座談,分析原有採購模式存在的弊端和廉潔風險,凝聚改革共識。同時,創新招採機制,破解臨床檢驗試劑“專機專用”等難題。
2021年8月25日,省醫保局成功組織開展全省臨床檢驗試劑集中帶量採購談判議價,積極探索醫藥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新領域。經談判議價,腫瘤相關抗原測定等5大類23個項目88個產品議價成功,價格平均降幅達47.02%。
作為高值耗材,一次性使用超聲刀頭被醫療機構廣泛應用於各類外科手術。
今年6月,安徽省紀委監委在辦理一件問題線索時發現,超聲刀頭尚未進行集採且價格較高,群眾對將其盡快納入集採范圍的願望也很強烈。雖然此前省醫保局已擬定工作方案,著手啟動超聲刀頭集採工作,但受多方因素影響,進展並不順利。
6月22日,省紀委監委第八紀檢監察室同志赴省醫保局開展專題調研,督促加快推進超聲刀頭集採工作,並幫助解決有關問題。
省醫保局迅速充實人員力量,加快工作進度——
7月19日,發布集採文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7月21日、29日,兩次召開超聲刀頭企業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8月22日,發布集採公告﹔8月29日,組織開展談判議價﹔經公示后,9月6日,對外公布正式中選結果……從征求意見到公布中選結果,不到2個月。
“我們主要是壓實主體責任、堅持問題導向,督促醫藥集採改革提速擴面,進一步加大集採頻次,拓寬集採覆蓋面。”張瓊說,提速擴面的目的,是為了讓群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讓醫藥購銷環節的灰色空間越來越小,降低醫務人員的廉潔風險,持續淨化優化醫療衛生行業政治生態。
緊盯關鍵環節 防控集採廉潔“風險點”
10月11日上午,安徽省醫保局召開今年第25次黨組會議,省紀委監委駐省衛健委紀檢監察組副組長鐘平應邀列席。當天下午和12日一整天,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開展談話調研,全面覆蓋省醫保局7個處室和3個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
“這次談話調研,是為年底與醫保局的專題會商做准備。不論是專題會商,還是列席黨組會議,都是我們加強與綜合監督單位聯系協作,強化日常監督的具體措施。”鐘平告訴記者,安徽省醫保局是長三角藥品耗材招採聯動工作牽頭單位,省紀委監委將醫藥集採改革列入重點監督內容,督促其持續推進醫藥集採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
為加強對醫藥招採工作的監督,安徽省紀委監委在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專門監督組,負責對集採工作的日常監督,及時受理、處理相關檢舉和投訴﹔每月派員在省醫保局駐點辦公,及時會商、處置監督執紀相關工作。今年以來,駐省衛健委紀檢監察組與省醫保局黨組就醫藥耗材集採工作專題調度3次。
緊盯集採工作方案的制定、集採品種的遴選、社會意見的征集、現場談判議價等各關鍵環節,安徽省紀委監委“室組”聯動及時跟進監督,督促有關部門對談判議價環節錄音錄像、向社會公示中選結果,接受監督和申訴,確保集採工作程序化、規范化、科學化。
集中帶量採購前,安徽省醫保局集採工作人員、談判專家組成員等重點人員均按要求簽訂《廉潔保密承諾書》和《利益回避聲明》。每次談判議價前,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召集專家解讀培訓集採法規政策,對重要採購活動,省紀委監委均派員現場宣讀評審紀律要求、開展廉潔提醒,以對重點人員的教育管理,推動集採談判議價過程公平、公正、合規。
“醫藥招採改革,動的是不合法、不合規的‘奶酪’,影響的是醫藥市場格局,受益的是人民群眾。”安徽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的部署要求,持續監督推動醫保等部門堅守合法合規的改革底線,強化紀律約束,完善體制機制,蹄疾步穩推進醫藥招採改革。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陳多潤 通訊員 關慧君)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