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1日07:59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是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方針和重要工作方法,不僅適用於反腐敗,同樣適用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治“四風”、追責問責、巡視巡察等工作。雲南省紀委監委堅持“三不”一體推進理念,在嚴肅查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的環境污染典型案例中,通過邊辦案、邊剖析、邊警示、邊整改,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步推進,堅持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一體發力,堅決維護自然生態和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
深挖徹查,釋放不敢腐的震懾
2021年5月17日,生態環境部公布“雲南玉溪杞麓湖污染治理治標不治本、水質長期得不到改善”典型案例,第二天,雲南省紀委監委即決定以事立案進行調查。杞麓湖污染治理造假設施很快全部拆除並完成整改,但監督並未止步於此。
“從建設到評審,明目張膽集體造假的背后,是否存在吃吃喝喝甚至權錢交易問題。”調查組作出研判后,緊盯“瀆職背后是否有貪腐”“造假背后是否有不正當交往”等問題一查到底。
經調查,雲南省原環境保護廳副廳長、時任玉溪市副市長的賀彬,為達到水質考核要求,安排通海縣弄虛作假,上馬杞麓湖柔性圍隔項目,干擾水質監測數據。
在項目招標時,不法商人葉國兵通過向賀彬、省生態環境廳科技與財務處原處長侯鼎等人行賄,順利承建造價2300萬元的柔性圍隔項目﹔在建設方案評審環節,葉國兵通過向省環科院高級工程師田軍等人行賄,為柔性圍隔工程進行專業“背書”。
雲南省紀委監委全面排查相關單位和責任人,從環保領域腐敗的“冰山一角”切入,接續發現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諸多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涉嫌行賄的葉國兵、林柏嚴等商人老板被留置調查,一批貪腐者被相繼挖出: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原副廳長方雄,省生態環境廳科技與財務處原處長侯鼎,西雙版納州生態環境局原局長陽勇……
同時,德宏、曲靖、保山、昆明、麗江等市(州)生態環境系統一批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線索也逐漸浮出水面。
調研剖析,找准不能腐的關鍵
雲南省紀委監委堅持在查清生態環境系統問題的同時,歷史地、系統地梳理上下游、左右岸關系,到案發單位進行蹲點調研監督,找出問題病根病灶,對症下藥提出整改建議。
2021年11月10日,雲南省紀委監委進駐省生態環境廳,開展為期14天的蹲點調研監督。
其間,蹲點調研監督組成員與省生態環境廳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普通黨員開展一對一談話,發現了賀彬恃才傲物、狂妄自大,雖是行業專家但政治意識淡薄﹔方雄對上攀附、對下拉攏,利用選人用人話語權實現個人目的等審查調查工作不易獲取的信息。
“生態環境系統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發生、延續時間長,除個人原因外,也暴露出一段時期內黨組織管黨不嚴、治黨不力、環保行業存在監管漏洞等問題。”雲南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蹲點調研監督是對案發單位進行的深度“掃描”,通過分析滋生腐敗的“土壤環境”,發現省生態環境廳“處長經濟”“山頭主義”等機關“亞文化”長期盛行,全面掌握了被監督單位的政治生態情況,排查出一批風險隱患和制度漏洞,並對照“病灶”督促被監督單位黨組織全面整改。
教育挽救,強化不想腐的自覺
“在杞麓湖污染治理問題調查過程中,對照查找出的問題和原因開列整改清單,明確整改內容和時限,同時用身邊人身邊事開展好警示教育。”雲南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問題整改時,通過懲治震懾、教育挽救相結合,糾正黨員干部的錯誤認識和習慣,不斷提高其思想覺悟,不斷強化不想腐的自覺。
雲南省紀委監委到省生態環境廳召開警示教育大會時,現場宣布對廳內2名干部進行審查調查並予以留置的決定。這2名干部本應參會接受警示教育,卻成為當天大會的反面典型,讓與會者深受觸動。會后不久,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共有45人向組織說明各類問題81個。省紀委監委駐省生態環境廳紀檢監察組向主動交代問題的干部發放其本人的檢查材料、承諾書和《黨的六項紀律知與行》系列讀本等資料,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遠離不正之風和潛規陋習,清除影響生態環境系統政治生態的“霧霾”。
圍繞杞麓湖污染治理問題,雲南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邊查邊督邊改,針對生態環境系統存在的問題,開展警示教育452場次,3.6萬余人次接受教育﹔發出紀檢監察建議36份,督促制定完善制度機制144項,推動形成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長效機制。
與此同時,雲南省紀委監委對涉及環保領域工程項目建設、審批等問題線索進行大起底,針對環境評價、監測、環保審批、固廢處置管理、行政執法等容易滋生腐敗的關鍵節點開展專項整治,加強對環保系統重點人員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