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0日09:1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監督是紀檢監察機關的基本職責、第一職責。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指出,要精准監督、創新監督,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紀檢監察機關隻有敢於監督、善於監督、規范監督,督促各級黨組織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使監督更聚焦、更精准、更有力,才能管住第一道防線。
敢於監督是前提。敢於監督是紀檢監察干部應有的執業態度,更是體現“兩個維護”“四個意識”的政治站位。如果瞻前顧后、左顧右盼,不願扯袖拍肩、紅臉出汗,害怕得罪人,那就是不擔當、不作為。監督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手握利劍,隻對組織負責,不需要也不應該看哪一個人的臉色,更不能向負能量摧眉折腰。要挺直腰杆,始終站在正義的一邊,對拍肩膀不管用、屢教不改的猛擊一掌,及時亮劍出招,不讓任何腐敗分子逍遙法外,堅決捍衛黨紀國法的權威性。監督旨在教育、挽救,盡管可能讓少數人一時半會不理解,但卻可以促其警醒,從而降低嚴重違紀違法幾率。正因為一些地方、單位對黨員干部的小毛病小問題睜隻眼閉隻眼,不敢或者不好意思紅臉出汗,才導致發生多起違紀違法案件,甚至窩案串案,政治生態遭到破壞。視而不見、繞彎回避,不敢監督不僅體現出懦弱,還是對歪風邪氣的放縱,是對政治責任的懈怠,無異於“腐敗溫床”。
善於監督是關鍵。監督檢驗政治智慧和業務水平。從內涵把握來看,深悟內涵才知該干什麼。監督的本質是政治監督,其根本目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首要任務是“兩個維護”、職責定位是監督的再監督、重點對象是“關鍵少數”、原則是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才知道該干什麼、怎麼干。從能力素質來看,監督是“減存量、遏增量”的工作重點,更是方法論。從某種意義上講,監督包括技術、藝術兩個層面。走訪談話、實地檢查、調閱文檔等是技術,要深學細研,否則就是“一團糨糊”,或者隻會“監督變牽頭、牽頭變主責、主責變主抓”,甚至“沖到一線代為監管”。要堅持工匠思維、靶向監督,沉下去緊盯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精准聚焦、精准發現、精准處置,才談得上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政治監督更多的是一種思想政治工作,有剛也應有柔。如何讓被監督對象心服口服地接受組織的談話提醒、批評教育,這就要講究語言策略。因此,監督要有作品、藝術品意識,既打准問題的“七寸”,又注重細節,注重苦口婆心、理順情緒的過程。從監督主體來看,不能一說到監督,就認為是紀委監委的事。其實,真正把日常監督的力道發揮出來,關鍵在黨組織。紀檢監察機關既要推動壓實黨組織的主體責任,又要充分發揮基層紀檢委員、監察專員的作用,還要協同司法監督、民主監督,引導輿論監督、群眾監督,最大限度調度和凝聚力量,形成全維度、全時域的監督網。
規范監督是保障。監督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強。要依據法律法規辦事,嚴格執行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和監督執法工作規定,既紀嚴於法、紀法分開,又執紀執法貫通,有效銜接司法,用好紀法“兩把尺子”、雙施雙守。必須嚴格請示匯報,遵循黨紀法規,按程序辦事。要督促主責單位查漏補缺,完善預防腐敗的制度機制,不斷壓縮違紀違法的空間。要嚴格控制裁量空間,寬嚴相濟,實事求是運用“四種形態”,精准把握政策策略,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讓當事人既明白紀律紅線不能碰觸,又切實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嚴格規范工作程序,依規依紀依法行使職權,當嚴則嚴,絕不容許用“情況特殊”,搞“放水”監督,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要防止權力任性,不能簡單化,更不能泛化擴大化。如果幾次沒接電話就問責,對有理有據的申辯不屑一顧,甚至惱羞成怒,就會嚴重傷害同志感情﹔對不合要求、不合領導意圖的,以監督的名義斥責、批評、問責,甚至干涉普通干部和群眾的合法權益,干部群眾就會產生誤解。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程序意識、証據意識,確保執紀執法權受監督、有約束。(趙榮華 重慶市渝北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