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螞蟻搬家式”腐敗警示了啥

2020年06月09日13:59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原標題:“螞蟻搬家式”腐敗警示了啥

“我犯了大錯,給黨組織抹黑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利益熏心,抱有‘小貪不算腐敗’的錯誤觀念……”不久前,廣西紀檢監察網刊發了題為《五年受賄91次,小小安監站長上演“螞蟻搬家式”腐敗》的文章,對南寧市馬山縣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原站長莫神鑒受賄問題進行了剖析。

據查,莫神鑒在5年多時間裡,利用職務之便,先后收受房地產項目開發商、施工方送給的錢款高達91次,共計24.04萬元人民幣,其中,一次收受最少的僅三四百元。這種每次收受金額不起眼卻次數頻繁的受賄行為模式,被形容為“螞蟻搬家式”腐敗。

“螞蟻搬家式”腐敗,不顯眼但危害大

近年來,被捉到的“蟻貪”不在少數。如,江蘇省睢寧縣教育局原局長梁龍衛在擔任教育局長的7年時間裡,受賄860余筆。經估算,平均每3天受賄一次。福建省霞浦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原大隊長林鬆華,自2009年至2011年間,利用職務便利,先后100多次通過虛開相紙發票及虛開車輛加油發票的形式向縣公安局報銷,從中騙取公款共計221670元。利用惠民資金過手的便利,湖南省桃江縣桃花江鎮財政所原副所長陳剛,悄悄地把“黑手”伸向涉及2萬多農戶的補貼資金,不過一年多時間,中飽私囊的資金卻多達77萬元,其6萬多次的頻次和最小一筆涉案款僅0.27元的貪得無厭更是令人咂舌。

“螞蟻搬家式”腐敗,為何會頻繁出現,甚至常被忽視?

多名紀檢監察機關一線辦案人員和專家表示,小微權力缺乏監督制約是主要原因。對“小官”的監管存在疏漏,使“小權力”得不到有效制約,讓“螞蟻”有了“搬家”的膽子和可能性。而本應負起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領導干部不管不問,或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導致“蟻禍”愈演愈烈。此外,受不良風氣影響,有不少企業、群眾在遇到“吃拿卡要”等現象時,害怕事情辦不成,便選擇向“潛規則”妥協,以送禮、送錢等方式“求過關”“走后門”,也致使“蟻貪”有恃無恐、愈發囂張。

“‘螞蟻搬家式’腐敗,乍一看不顯眼,但實際危害大,不可小覷。”湖南工商大學教授、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副會長鄧聯繁指出,首先,“螞蟻”多數在權力末梢,在群眾身邊,“螞蟻搬家式”腐敗往往表現為雁過拔毛、吃拿卡要、虛報冒領、貪污截留等,直接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嚴重啃食群眾獲得感。其次,群眾往往根據身邊的黨員干部來評價黨和政府,“螞蟻搬家式”腐敗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影響黨群、干群關系。再次,“螞蟻搬家式”腐敗積少成多,導致“小官巨腐”等問題,而且,因其量大面廣、持續時間長,極易污染基層政治生態,加劇腐敗亞文化的滋生蔓延。

解剖一隻“搬家螞蟻”

莫神鑒的墮落之路,便與其受腐敗亞文化侵蝕下的“心態失衡”大有干系。

2007年底,莫神鑒回到縣城工作,開始擔任馬山縣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安監站)監督員,並於2015年至2019年期間分別任安監站科員、負責人、站長。一些城裡的朋友時常對他說:“你如今也是一個小領導了,怎麼還穿得那麼寒酸,家裡的裝修也那麼簡陋。”對比在鄉鎮猶如井底之蛙的日子,這讓莫神鑒逐漸產生了一個解不開的心結:“為什麼別人可以賺大錢發了財,而我卻隻能日復一日的辛苦工作。什麼時候才能讓自己和家人過上那種光鮮亮麗的日子?”

一開始,面對在吃喝宴請中一些老板的阿諛奉承,甚至暗示給他“好處費”讓他在工程項目安全檢查的時候“放一馬”的人,莫神鑒還能堅守底線。可是,漸漸地看著這些低頭哈腰求自己辦事的老板,居然出入有豪車,住洋房別墅,而自己的家庭卻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莫神鑒心裡越來越不是滋味。在扭曲失衡的心態下,莫神鑒的理想信念開始動搖,進而丟盔棄甲。

“當時我手心都出了汗,攥著的紅包被捏得皺巴巴的,還四處張望怕人發現,心想就這一點錢應該問題不大吧。”莫神鑒回憶起第一次接受項目施工方賄賂的情景時這樣說。就這樣,他在忐忑不安中收下了第一個“紅包”。有了“第一次”之后,莫神鑒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內心的貪欲。2014年至2016年,老板黃某先后送錢款36次、共計4.47萬元以求莫神鑒在工程項目監督檢查、驗收環節予以“關照”﹔2015年至2018年間,莫神鑒在施工項目日常檢查期間先后8次收受縣裡某項目施工方“好處費”3.5萬元﹔2017年至2018年期間,莫神鑒6次收受某工程項目公司經理李某的錢款0.3萬元......

“當時抱著僥幸心理,認為一次就一千幾百塊,沒人知道也沒人會查我這種小人物。”正是因為抱有‘小貪不算腐敗’的錯誤觀念和僥幸心理,莫神鑒在扭曲的價值觀和日益膨脹的貪欲驅使下,膽子越來越大,逐漸地把收“紅包”當成了自己理所應得的報酬,心安理得地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賄賂,在短短5年之內,竟高達91次。

那麼問題來了,莫神鑒是怎麼鑽空子並且屢屢得手、長期未被發現的?

馬山縣紀委監委副書記潘孟吉是查處莫神鑒一案的負責人,其分析了“螞蟻”之所以能“搬家”的原因:

一是制度設計存在缺陷。相關管理制度設計有問題,造成監管者手中權力過大。工程質量安監站作為縣住建局的二級參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的監管。一個小小的站長,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決定項目施工方是否可以順利施工或能否驗收過關﹔可以給施工企業進行打分扣分,決定企業是否可以參加下一次的工程招標。這,給了“螞蟻”進行權力尋租的可乘之機。

二是手法隱蔽,不易監督。“蟻貪”問題主要發生在基層執法部門、工程建設及各類項目驗收領域,在一些“官不大但權力大”的縣直機關二級機構比較突出,屬於基層“微腐敗”。由於送錢的人有求於執法者、監管者,送錢的數額又不大,雙方都不太在意,一手送錢一手收錢,沒有第三方在場,行動隱秘,難以暴露,乃至成了各類工程建設和項目監管領域的“潛規則”,客觀上加大了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的難度。

防治“蟻患”,該怎麼做

南寧市紀委監委第六監督檢查室副主任廖軍說,結合莫神鑒案和實踐中的同類問題,發現“搬家螞蟻”往往存在一些共性:政治思想觀念淡薄,存有僥幸心理,對黨紀國法不敬畏。

鄧聯繁認為,多次腐敗乃至多年腐敗,也是“螞蟻搬家式”腐敗的一個突出特點。因此,要把紀律挺在前面,做實做細日常監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及時發現與糾正苗頭性問題,防止黨員干部因嘗到貪腐甜頭而越陷越深。

多名紀檢監察機關一線辦案人員和專家表示,“山高皇帝遠,也許查不到”的僥幸心理普遍存在於同類案件的涉事人中。因此,要在日常監督、精准監督、有效監督上下功夫,做到有的放矢。運用信息公開、大數據、智能雲平台等手段積極拓寬線索來源﹔做實做細日常監督,緊盯重點領域、“關鍵少數”、關鍵崗位、關鍵環節,牢牢抓住監督首責,強化對小微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持續加大案例通報力度,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典型問題,形成有力震懾,讓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向“法不責眾”“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等腐敗亞文化堅決說“不”,深入整治公職人員違規收受紅包禮金、不收紅包禮金不辦事等突出問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巡視組副巡視員、甘肅省白銀市副市長黃寶榮認為,遏制“蟻貪”、防止“搬家”,除了要織密監督網、讓紀法利劍高懸之外,更要壓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層層傳導壓力至“最后一公裡”。通過一視同仁的“失責必問”,讓各級領導干部警醒起來,切實種好“責任田”,再不能當“甩手掌櫃”。(陳治治)

(責編:吳楠、李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