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8日15:5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
在318國道西藏日喀則段內,立著這樣一塊石碑,碑文寫道:離上海5000公裡。上海與日喀則雖遠隔千山萬水,但“援藏”二字把兩地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
與西部貧困地區開展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黨中央交給上海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上海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在人才、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不斷加大工作力度,上海市紀委監委積極響應市委號召,從嚴從優選派紀檢監察干部支援日喀則市,助力對口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產業援藏|加強精准對接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2019年10月17日,第六個國家扶貧日,“2019年上海對口幫扶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在滬正式開幕,此次展會集中展示了上海對口幫扶及對口合作的8省(區)21個地(市、州)的數千種農特產品。
亞東縣鲑魚、江孜縣青稞產品、拉孜縣菜籽油、定日縣珠峰礦泉水……來自日喀則市的近50種農特產品甫一亮相,就吸睛無數,深受市民歡迎。據了解,日喀則市一共有22家企業參展,相關產業共帶動68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人均年收入可達約6萬元。
精准扶貧,產業為先。上海援藏工作聚焦西藏當地特色資源,實施科技興農興牧,形成了一批農牧業支柱產業,發展壯大特色經濟。同時,做好產銷對接,用好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推動當地特色優質產品通過上海走向全國市場,通過消費扶貧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江孜縣素有“西藏糧倉”的美譽,全縣19個鄉鎮中18個都以青稞種植為主業。在第七批援藏干部、奉賢區紀委書記孫嘉豐的幫扶帶動下,當地建成青稞產業種植示范園區,近百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2019年,隨著產能10萬噸的青稞生產工廠正式投產,園區通過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科研單位”的經營模式,使更多農牧民直接受益。
針對日喀則一些地方海拔較高、自然資源匱乏的實際,第五、第六批援藏干部、徐匯區紀委書記紀曉鵬將焦點對准了當地的文化資源。薩迦縣是古老藏文化的代表區域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他的推動下,薩迦縣將現代藝術理念和傳統手工藝相結合,重點發展唐卡、哈達、面具等產品,通過產品宣傳文化,以文化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了當地群眾收入。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一些扶貧產品、旅游項目銷量陷於停滯。為了加大推介力度,第九批援藏干部化身主播直播帶貨。“我們不斷創新扶貧方式,聚焦文化旅游和信息產業,努力打造‘環珠峰文化旅游圈’,做到在保護中求發展,在發展中重保護,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為日喀則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領隊、上海市紀委秘書長孟文海表示。
鞏固預防|“組團式”援藏 促進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
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既要解決貧困群眾迫切的生產生活之需,更要有針對性地扶志扶智,增強貧困地區內生動力。上海援藏工作注重理念的引導和人才的培育,堅持外部“輸血式”扶貧與內部“造血式”脫貧相結合,在改善基層醫療條件、加強師資力量培訓、增強農牧民就業技能等方面不斷深化,著力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緊緊抓住教育扶貧這個根本。扶“貧”也要扶“智”,扶“今天”更要扶“明天”。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走進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高中部,嶄新的教學樓內電化教室、語音室、電腦房等一應俱全。地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上海實驗學校是日喀則市唯一一所12年一貫制學校。
在援建日喀則市多所學校教學樓的基礎上,上海進一步加大配套設施支援力度,配優配齊教學設備,極大改善了師生教學條件、生活條件。同時,發揮“組團式”教育優勢,成立教育合作聯盟,利用互聯網遠程信息化手段,促進滬藏之間、日喀則不同學校之間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並開展線上送教下鄉活動100多課時,近三千名師生從中受益,有效提升了當地的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醫療衛生領域,上海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遠程醫療和遠程教學,使日喀則的患者可以享受上海優質的醫療服務資源。與此同時,聯合會診也成為上海帶教幫扶當地醫療人才成長的重要手段。2019年,中國胸壁外科聯盟西藏地區聯盟、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卒中中心、日喀則市創傷中心先后揭牌,致力於培養一批水平高、能力強的醫療人才,讓群眾在當地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診療服務。
技能培訓是實現“造血式”脫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上海援藏聯絡組根據貧困群眾的實際需求量身定制,一方面發揮優勢產業帶動就業、扶持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吸納就業、利用招商引資吸引就業,同時組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既使貧困戶了解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又幫助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實現穩步就業。以薩迦縣為例,通過扶持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目前已有38家合作社實現分紅,資金達762萬元,300余貧困人口實現家門口就業。
2019年,上海共安排援藏項目107個,絕大多數資金項目用於民生領域。截至2019年底,日喀則市的亞東、江孜、拉孜、定日、薩迦五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強化監管|以嚴的要求實的作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援藏項目落地落實,涉及前期規劃、資金撥付、工程建設、后期管理等重要環節,如何確保政策科學、管理規范高效?有力的監管必不可少。
“我們按照‘交支票不交責任’的原則,把監管貫穿援建項目的全過程,確保每一個援藏項目都成為優質工程、廉潔工程。” 駐市農業農村委紀檢監察組組長鄧帥萍介紹,上海成立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每年開展實地調研對接、靠前指揮。在扶持當地特色產業時,將當地實際和援助目標結合起來,確保援藏項目與國家層面相關規劃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
著力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上海市紀委監委出台《關於開展扶貧幫困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工作方案》,以資金使用、項目建設等為重點,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監督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加強與對口支援地區在線索移送、監督檢查、審查調查等方面的協作配合﹔定期到援助地開展專題調研,聽取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情況介紹,保障項目資金的使用安全規范。駐市農業農村委紀檢監察組做實廉政教育,幫助查找廉政風險點,加強日常廉政提醒,督促援派干部時刻將紀律規矩挺在前面。
打鐵必須自身硬。上海援藏聯絡組把黨風廉政建設融入援藏隊伍建設全過程,修訂完善《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行為規范“十條禁令”》《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安全工作報告制度》《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請銷假管理工作規定》等內部管理制度,嚴明援藏紀律要求,加強日常廉政提示,開展黨性黨風黨紀集中教育,以嚴的制度和實的作風保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市紀委監委第十二審查調查室副主任郭華偉克服低壓缺氧的艱苦環境,跑遍全市18個區縣,精准掌握日喀則全市貧困戶有關情況﹔市紀委監委組織部副部長蔣漢武援藏3年,指導處理信訪舉報100余件、辦理問題線索70余件、審理違紀案件60余起,以具體實踐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援藏紀檢監察干部立足本職崗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展現了新時代“鐵軍”風採。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按照市委要求,把上海歷屆援派干部的優良傳統發揚好,努力當好脫貧攻堅‘突擊隊’,搭建好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聯系‘連心橋’,跑好持續對口支援幫扶‘接力賽’,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完成好黨中央交給上海的對口支援幫扶各項任務,以優良作風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堅強保障。”上海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記者 黃武 通訊員 王雅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