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1日09:1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廣大黨員干部要繼續保持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自覺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克己奉公、清正廉潔。
中華民族歷來倡導勤儉節約、清正廉潔。“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這句出自《宋史·范純仁傳》的古語,告誡人們:隻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隻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好的品德。關於節儉,孟子也曾講過“儉者不奪人”這樣的話,意思是說,生活儉省而有節制的人,是不會去跟別人搶奪權力和財物的。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無論是自然界所創造的資源,還是供人們加工成品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取時有量、用時節約,則能滿足人們所需﹔反之,如果取時無量、用時浪費,那將始終無法滿足需求。當須知,“修身養性心如玉,縱欲貪色形成魔”,當謹記,“奢則妄取苟且,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可以養氣也”,時刻保持“生則有所為,死亦無所貪。但留兩袖清,留於后人鑒”的氣節,一身正氣、一塵不染。
古往今來,國人皆十分重視、崇尚節儉。蘇軾“房梁挂錢”的故事,一直被傳為美談。蘇軾在40多年的為官生涯中,十分注重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又將每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份,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后,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蘇軾還把節余下來的錢存在一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節儉,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發展事業、創造輝煌的內在要求。1936年、1939年,美國記者斯諾兩次深入延安採訪,在他看來,克勤克儉的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是一支“神奇的隊伍”,雖然衣衫襤褸、缺槍少彈、缺衣少糧,但具有“東方魔力”,閃爍著“興國之光”,並贊嘆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上帝也征服不了”,“是無法打敗的”。歷史一再証明,養節儉之氣,踐奮斗之行,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我們黨創業成事的基石,是永葆生機活力的源泉。
與節約相對應的奢侈浪費,看似個人消費觀念問題,實則危害極大,不僅損耗大量社會資源和財富,而且銷蝕艱苦奮斗精神,滋生講排場、比闊氣、圖享受之風,嚴重損害黨員干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如果任由這些不良之風蔓延,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黨和人民群眾隔開。縱觀一些走上貪污腐化、違法犯罪道路的黨員干部,往往都是從生活上的鋪張奢靡開始的。要切實引以為戒,充分認清奢侈浪費的危害性和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尚儉戒奢,以廉立身。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雖然早已沒有了缺衣少糧的困境,我國人均GDP雖然已經突破1萬美元大關,但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仍考驗著廣大黨員干部的精氣神。“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麼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麼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廣大黨員干部要繼續保持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自覺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克己奉公、清正廉潔。(何天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