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加大對利用特產資源謀利問題的整治力度

2019年11月28日09:5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加大對利用特產資源謀利問題的整治力度

“全國共查處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2848個,處理4217人,其中移送司法機關749人,給予黨紀處分2009人、政務處分1161人,組織處理449人,誡勉307人,通報曝光典型問題856個,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結合實際制定了規范管理的制度規定。”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了整治黨政領導干部、國企管理人員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取得的階段性成效。這既是公布成果清單、接受群眾監督的重要舉措,也是下一步繼續鞏固深化專項整治的有力宣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出台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嚴厲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但要看到,仍有一些地方、部門領導干部變著法子頂風違紀。如,有的利用職務之便,將管轄范圍內的名貴特產特殊資源供個人享用及謀取私利﹔有的以“人情往來”“藝術鑒賞”為名,違規收受或違規佔有名貴特產﹔有的花公款購買贈送他人,慷公家之慨、謀個人之私,搞利益輸送……“手段”“花樣”可謂繁多,背后的問題更值得深思。

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敢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上大肆謀取私利,有其“小心思”。首先,“真金白銀”“豪車豪宅”引人注目、風險大,以“特產”為名,送禮的人冠冕堂皇,收禮的人接受坦然,認為拿點地方特產“合情合理”。其次,一些名貴特產價格隨行就市,沒有明確的定價標准,一旦東窗事發,收送者妄圖以模糊的價格規避處罰。然而,各式各樣的“遮羞布”,掩蓋不了背后謀取私利的骯臟本質。說一千、道一萬,那些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的行為,實質都是以權謀私,是典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還涉及大搞權力尋租、權錢交易、政治攀附,違反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會導致敗壞黨風政風,嚴重破壞政治生態。所以,必須依規依紀依法嚴肅整治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

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八章“對違反廉潔紀律行為的處分”中第八十八條、八十九條規定,無論是“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禮金、消費卡和有價証券、股權、其他金融產品等財物”“收受其他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財物的”,還是“向從事公務的人員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親屬和其他特定關系人贈送明顯超出正常禮尚往來的禮品、禮金、消費卡和有價証券、股權、其他金融產品等財物”,都將依情節輕重予以嚴肅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往往不僅僅違反廉潔紀律,因其背后的權力尋租、利益輸送、惡化政治生態等,極易導致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等其他紀律。為此,必須提高政治站位,精准認定相關違紀違法事實,嚴肅追究,絕不姑息。

鞏固專項整治成果,必須一體推進“不敢”“不能”“不想”。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堅持實事求是,依規依紀依法加強監督檢查,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深挖徹查典型問題,同時關注隱形變異新問題。要堅持標本兼治,針對存在問題完善制度規定,堵塞監管漏洞,規范生產經營秩序,推動審批監管、資源開發、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監督機制改革和制度建設。要做好審查調查“后半篇文章”,積極開展警示教育,強化查處一案、警示一片、規范一方的治本作用。同時,發揮黨性教育和政德教化功能,引導黨員干部、社會公眾正確看待名貴特產特殊資源,糾正不當消費觀和違規送禮陋習,推動黨風政風社風不斷向好。(蘭琳宗)

(責編:扶婧穎、任佳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