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家風不染塵 清廉惠久遠

王李彬

2019年09月10日09:0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家風不染塵 清廉惠久遠

●家風是一面鏡子,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的道理同樣適用於家風建設。黨員領導干部要從我做起、從修身齊家做起,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從小事小節上、一點一滴中培育和建設良好家風。

南宋詩人張道洽有詩雲:“清白家風不染塵,冰霜氣骨玉精神。”詩人借用梅花的高潔風姿,頌揚清白傳世的好家風。今日讀來,依然韻味無窮。

中華民族歷來推崇、追求良好家風,注重在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中塑造一家、一族正直清廉、誠實守信的品性。南朝梁大臣徐勉在《為書誡子崧》中寫道:“古人所謂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對待子女,他堅持公事公辦,不徇私情,不謀私利。他曾對人說:“人遺子孫以財,我遺子孫以清白。”唐朝名相房玄齡的父親房彥謙對這種做法十分推崇,並以此教導房玄齡:“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於清白耳。”

古人眼中的家世清白,往往與家教嚴、家風正緊密關聯。父母教得好、管得嚴,子女通常就能自覺抵御物質塵垢、名利霧霾和欲望沙塵的侵襲,不受貪婪、勢利、奢靡等不良風氣的污染。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不僅自己一生清正廉潔,治家也十分嚴格。《言行錄》中記載,“范公常以儉廉率家人,要求家人畏名教,勵廉恥,知榮辱,積養成名”。《宋史》中也記載,“以母在時方貧,其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晚清名臣曾國藩十分重視家人、后輩的廉儉修養,寫下家訓:“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如此清廉家風,既惠及子孫,更澤被后世,值得我們學習、傳承。

古往今來,好家風都是無價寶。“時代楷模”張富清,曾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沖鋒在前、浴血疆場,轉業后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他深藏功名,埋頭工作,連兒女對他的赫赫戰功都不知情。“多為公少為私,看重工作看淡名利,好家風是父親給我們子女最好的饋贈。”張富清的兒子張健全這樣說。這樣的饋贈,張富清是通過一件件小事傳給子女的:做白內障手術,他退掉能全額報銷的7000元晶體而選擇3000元的,以此教育子女什麼是不浪費﹔把自己公費的降壓藥定為“專藥專用”,決不允許同樣患有高血壓的家人碰一丁點這些“福利”,以此教育家人什麼是不謀私……

“居官當如居家,必有顧藉﹔居家當如居官,必有綱紀。”此言出自南宋袁採的《袁氏世范·處己》,意思是說為官應當像當家一樣,對百姓要像對待子女一樣多加照顧愛惜﹔當家也應當像為官一樣,必須要有綱法規矩。其實,古人在這方面的心得有很多,如“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又如“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再如“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等等。對於今天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來說,領悟其中的深意,就會明白自己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事關黨風政風和民風社風的大事。

家風不正遺禍患,家風清廉惠久遠。現實中,有的黨員領導干部重視家風建設,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好家風有口皆碑,影響帶動了許多干部群眾﹔而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則疏於家教,“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子女打著自己的旗號非法牟利,在黨內和社會上造成種種不良影響。家風是一面鏡子,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的道理同樣適用於家風建設。黨員領導干部要從我做起、從修身齊家做起,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從小事小節上、一點一滴中培育和建設良好家風。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