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翻開黨和國家反腐敗工作新的一頁

——黨的十九大以來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述評

2019年08月01日10:1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

原標題:——黨的十九大以來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述評

不斷地根據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改革和調整上層建筑,進而改革和調整生產關系,使之適應和推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是我們黨執政以后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

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的升級換代版,是新時代最鮮明的特征之一。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的一個重要舉措,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動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動,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實踐后,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這其中,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內容,位列十九屆三中全會改革方案的第一條。一定意義上,具有示范和先行作用。一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監委依法組建,與中央紀委合署辦公,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紀檢監察兩項職責一體履行,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加強,反腐敗工作法治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制度優勢正在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充分証明黨中央關於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決策的英明正確。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保持深化改革的正確政治方向

總有一些時刻,注定會成為鐫刻史冊的閃光點。

時間拉回到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3月11日,通過憲法修正案,確定了監委憲法地位﹔3月18日,選舉產生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3月20日,通過監察法﹔3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任命國家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和委員。此后,3月23日,國家監委正式揭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開啟了依法履職、持續深化新階段。

蹄疾步穩、高效推進的背后,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親自進行頂層設計,圍繞這項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這項改革的重大意義、根本目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科學回答了為什麼改、為誰改、怎麼改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科學完備的理論體系,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改革破浪前行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堅強有力地引領改革方向。

國家監委挂牌成立5天后,2018年3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關於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構改革情況的報告》,對持續深化改革、發揮改革的制度優勢作出具體部署。此后一年多來,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機關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印發《關於深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機構改革的意見》,黨中央制定《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為深化紀檢監察內設機構改革實踐確定藍本,以更高的標准、更嚴的要求給紀檢監察機關定制度、立規矩。

堅守政治機關定位是不變本色。國家監委成立當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趙樂際就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干部大會上強調:“紀委監委作為黨內監督、國家監察的專責機關,要自覺承擔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責任。”

合署辦公以后的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破解改革難題堅持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裡找答案,重大事項、重要工作主動及時向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請示報告,既報告結果,又報告過程,努力使改革深化的過程,成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的過程,成為黨中央堅強有力領導改革、領導反腐敗斗爭的過程。

——牢牢把握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集中統一領導這一重大政治原則,著力構建保証黨統一領導的體制機制,從組織形式、職能定位、決策程序上實現由“結果領導”走向“全過程領導”,保証黨對反腐敗工作的決策權、審批權、監督權,夯實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

——牢牢把握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人員的監察全覆蓋這一重要目標,擴大監督范圍、明確監察對象,盯住“關鍵少數”、管住“絕大多數”,積極探索監察職能向基層、村居延伸的有效途徑,消除監督空白和死角,確保所有公權力行使都在嚴密監督之下,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

——牢牢把握構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目標要求,一體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和紀檢監察機構改革,以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深化職能、人員、工作深度融合,抓好紀法貫通、做好法法銜接,實現“形”的重塑、“神”的重鑄,推動形成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相互貫通、協同共進的權力監督格局……

大盤取厚勢,官子有妙手。持續向縱深推進的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為在新的起點上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供了重要而有力的支撐。

全面履行黨章和憲法賦予的紀檢監察兩項職能,釋放改革所聚合的新效能

何以深化改革?改革優勢何在?如何實現“形”的重塑、“神”的重鑄,做到“1+1>2”?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深沉思考,紀檢監察機關用豐富的實踐進行了不斷探索,作出了有力回答。

——改革的制度優勢,首先在於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得到加強。2018年11月30日被引渡回國的姚錦旗,是國家監委成立后成功引渡第一案。在中央追逃辦有力指揮協調下,國家監委、外交部、浙江省監委等部門通力合作,從旗被保加利亞警方抓獲到完成引渡,歷時僅44天。這一近乎“把各項政策措施用到極致”的追逃,正得益於改革后黨對追逃追贓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機關成為追逃追贓案件的主辦者,各相關部門大力協調配合。

地方同樣如此,黨對反腐敗工作的全過程、常態化領導逐步實現。窺斑而見豹,在山西,針對渾源縣委原書記張清河涉嫌收受巨額賄賂,以及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不堅決、打折扣、搞變通等問題,省委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嚴肅指出“張清河是不擔當、不作為的典型,不收斂、不收手的典型,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交織的典型”,要求深挖細查,給全省黨員領導干部以警示。根據省委指示要求,省紀委監委專案組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一起查,查辦這起案件最終起到了對欲行貪腐者有力震懾、對不擔當不作為者有力警醒的綜合效果。

——懲治和打擊腐敗效率不斷提高,是改革帶來的又一重要紅利。通過整合機構和人員,使反腐敗的工作力量更加集中、配置更加合理。而一年多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從貫通紀法入手,起草制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措施使用規定(試行)》等30余項法規制度,完善紀檢監察業務全流程制度規范,推動執紀審查與依法調查順暢銜接。與此同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刑事訴訟法,主動對接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銜接司法順暢高效。2018年,福建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採取留置措施並移送審查起訴224人,從監察機關立案調查到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平均用時48天,與改革前相比減少近100天﹔在黑龍江省,省市兩級紀委監委審查調查案件平均用時比上一年縮短27天。

提高效率的背后,是嚴懲腐敗高壓態勢的持續保持。紀委監委合署辦公以來,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執紀、執法雙施雙守,“打虎”“拍蠅”“獵狐”多管齊下。2018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63.8萬件,處分62.1萬人,均創紀律檢查機關恢復重建40年來的最高值。2019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同樣不俗,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60.9萬件次,立案31.5萬件,處分25.4萬人,包括省部級干部20人,廳局級干部0.2萬人。高壓之下,不敢腐的效應日益凸顯,2018年全國共有2.7萬名黨員干部主動交代了違紀違法問題,包括艾文禮、王鐵等中管干部在內的5000余名黨員領導干部主動投案。

——實現公權力監督全覆蓋,助力實現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監督第一職責,堅持把監督挺在前面,把嚴格監督真正體現在日常,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以2019年上半年為例,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81.2萬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55.2萬人次,佔“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68%﹔第二種形態19.6萬人次,佔24.2%﹔第三種形態3.2萬人次,佔4%﹔第四種形態3.1萬人次,佔3.8%。無論是“四種形態”處置總量,還是第四種形態的處置量,都遠遠超過改革前的數量,真正做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數字反映實踐。特別是前兩種“形態”,每一個數字背后,往往都有一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避免同志犯大錯、公職人員成為階下囚的生動故事。

……

系統的改革必定帶來系統的效果。持續深化的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給黨的紀檢監察工作帶來的變化,是系統性、革命性和重塑性的。綿綿發力,久久為功,改革所帶來的制度紅利必將不斷釋放,為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保障。

以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為先導和動力,推進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推進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有關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在紀檢監察工作中的貫徹體現,也是紀檢監察機關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的必然選擇。

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必須以“繼續把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向前進”為先導和動力。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改革越往深行越難,越離不開黨中央的堅強領導,越需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找方法找答案。

2018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就完善紀檢監察體制機制,明確提出一個“不能偏”、四個“要跟上”的要求,為進一步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引﹔今年7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為繼續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全黨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融會貫通、堅決學習貫徹。

——“改革目標不能偏”。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是要實現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在改革和工作實踐中,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著力把握好糾正與防范、治標與治本、階段性與連續性的關系,既堅持靶向治療、精確懲治,持續強化不敢腐的震懾,又堅持以案促改、補齊短板,扎緊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同時更堅持固本培元、涵養正氣,有效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工作職能要跟上”。紀檢監察機關是政治機關,必須強化政治監督,做實日常監督,靠前監督、主動監督。實踐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集中整治,堅持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裡,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裡,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各項規則要跟上”。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格執行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認真學習貫徹執行日前剛印發的《監察機關監督執法工作規定》,強化自我監督制約,用好黨紀和國法“兩把尺子”,准確恰當地適用紀律和法律。

——“配套法規要跟上”。在已經出台一批監察法配套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監察法律體系,研究制定政務處分法、監察官法。

——“協調機制要跟上”。壓實各級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黨委書記繼續當好深化改革的“施工隊長”,做實黨對反腐敗工作的全過程領導。推進各級黨委反腐敗協調小組改革,充分發揮其作為黨委指揮、協調、指導、推進反腐敗工作重要平台和機制的作用。

——“真正要發生‘化學反應’”。必須深刻把握機構改革“六個堅持”的寶貴經驗,推動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各項舉措落實落細落地,努力實現優化協同高效,使強大的制度活力充分釋放,著力增強人民群眾對機構改革、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獲得感,夯實黨執政的政治基礎。

打鐵必須自身硬。無論是體現改革成效,還是推進高質量發展,最終都要靠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來實現。中央紀委對加強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工作報告部署的8項重點工作任務,兜底的就是“按照政治過硬、本領高強要求,從嚴從實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

實踐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帶頭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能力﹔以全員培訓提高素質本領,增強履職能力﹔帶頭強化自我監督約束,在推進內設機構改革中,按照監督檢查、審查調查“職能分離、部門分設”的原則,設置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兩類部門,並且不固定聯系某一地區或部門,實行一次一授權,通過權力分解和內部制衡,把紀委監委最重要的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同時,對執紀違紀、執法違法者“零容忍”,堅決防止“燈下黑”。2018年全國共談話函詢紀檢監察干部9200余人,組織處理1.3萬人,處分3900余人,移送司法機關110余人,清除害群之馬,保持隊伍純潔。

改革未有竟時。以深化改革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取得新進展,我們正走出一條基於深厚傳統、符合歷史邏輯、適應現實國情、保障發展需要的監督道路,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能夠練就自我淨化的“絕世武功”,跳出歷史周期率。(師長青)

(責編:扶婧穎、任佳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