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江蘇南京市秦淮區紀委監委第七派駐紀檢監察組副組長楊強:“自身硬氣才有底氣”

2019年04月15日09:2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自身硬氣才有底氣”

圖為楊強在查閱相關資料。

“他經辦的案件事實清楚、証據確鑿、定性准確。”

“他對紀檢監察業務知識‘一口清’‘問不倒’。”

江蘇省南京市紀委監委日前對秦淮區紀委監委的執紀監督和審查調查工作進行了專項檢查。檢查組對區紀委監委第七派駐紀檢監察組副組長楊強給出這樣的評價。

中央紀委嘉獎、江蘇省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南京市勞動模范……在秦淮區紀委監委,楊強可以說是一個頭頂“光環”的人物。自2011年11月從區檢察院反貪局轉崗到區紀委從事紀檢監察工作以來,楊強經辦的120多個案件沒有一起退回補充調查。成績的取得,源於楊強對紀檢監察工作的專注付出,源於他骨子裡的那股不服輸的勁頭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如何找到辦案突破口——

“多問為什麼,多想怎麼辦”

“心細如發。”這是楊強留給區紀委監委紀檢監察一室主任張暉的印象。在張暉看來,“違紀違法行為往往具有較強的隱蔽性,甚至個別當事人還具有一定反審查調查的能力。楊強特別善於抽絲剝繭、順藤摸瓜,所以總是能把准脈絡,找到辦案的突破口。”

2013年4月,作為案件主辦人,楊強與其他兩名同事一起受領了查辦區屬某開發公司副經理李建葉利用職務之便,弄虛作假、騙取拆遷補償款問題的任務。但沒多久,楊強就遇到了“攔路虎”——找不到有效的証據。再加上該案涉及人員眾多,既有社會人員,又有黨員干部,給案件調查增加了難度。

“隻要存在問題,就一定會露出馬腳。”楊強深知,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尋找有價值的証據,才能對涉案人員口供突破提供有力支撐。根據以往辦案經驗,楊強和同事採取“外圍撒網、內圍突破”的戰術,一邊繼續發動群眾提供有價值的線索,一邊到房產檔案部門調閱、打印了1200余份房產檔案,運回辦公室逐份分析梳理。第一輪比對,他們共發現30余處疑點,並用紅筆標注出來,而后針對這些疑點展開第二輪比對。

和楊強一起參與查案的同事俞永忠回憶說:“那段時間為了節省時間,減少外界干擾,楊強每天堅持吃住在辦公室,困了就打個盹,實在支撐不住就搭個行軍床睡一會兒。由於連續熬夜睡眠不足,他體重掉了十幾斤,大伙看著都心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對21份拆遷底檔和房產底檔仔細比對后,楊強和同事終於發現了李建葉伙同房屋產權人涂改擴大房屋面積借機騙取國家拆遷款的確鑿証據。

“這幾份房產檔案,都是你落款簽名的嗎?”

“是我簽名的。”

“這一套測量面積明明是60.5平方米,為什麼最后變成78.8平方米,房屋產權人你認識嗎,與你究竟是什麼關系?”

楊強與同事隨后對李建葉進行了問詢談話。同時,又開展外圍取証,最終將李建葉等人的嚴重違紀違法事實查清。

“紀檢監察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每一個環節和步驟必須慎之又慎。”回憶起查辦這一案件的情形,楊強說:“隻要肯下功夫,多問為什麼,多想怎麼辦,由表及裡,緊抓細節,不放過每一處破綻,不漏過每一個蛛絲馬跡,就一定能突破案件。”

如何實現科學高效辦案——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談起多年來辦案工作的心得,楊強說:“每一起案件都不可復制,每個案件當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辦案人員在辦案時,工作模式、思路應當圍繞案情和涉案人員的特點來調整,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2017年3月,楊強接手區人防系統嚴重失職瀆職及腐敗窩案串案的查處任務。這是一起由上級紀委交辦的案件。由於該案時間跨度長,盡管証人証言多,但書証物証少,導致取証困難,責任劃分界定不易。此外,涉案人員對抗情緒很大。

案件越是棘手,越能體現辦案人員的決心和智慧。在復雜案件面前,楊強向區紀委監委領導立下“軍令狀”:“堅決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在調查取証談話過程中,涉案人員總以上級領導要求為借口,拒不交代違紀問題。對此,楊強一方面曉之以理,從黨紀黨規的角度,幫助涉案人員詳細分析其行為的性質和危害性,並找來相關案例供涉案人員學習。另一方面,又動之以情,設身處地從涉案人員的角度出發,耐心細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

“楊強得知其中一名涉案人員從小家境貧寒,是靠叔叔救濟上學才考入公務員隊伍的,他就在談話中反復談及該涉案人員成長的艱辛不易,終於讓該涉案人員內心受到觸動,消除了對抗心理,向我們敞開了心扉。”參與辦案的區紀委干部石朝輝說。

除了和當事人談話外,楊強還積極轉變辦案思路,從其中一名涉案人員社交圈、朋友圈入手,步步深入,先后有針對性地與40多名証人開展談話。靠著“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科學思路,其他幾名涉案人員也很快交待了其嚴重違紀違法行為。最終,該案有8名黨員干部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其中5人被移送司法機關,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近400萬元。

事后,楊強根據該案暴露出來的問題,又撰寫了公共資產租賃存在監督空白點的檢查建議書,促成全區25家單位、846處總計13.4萬平方米經營性國有資產全面移交、實行集中管理,填補了監管空白。

如何排除辦案干擾——

“越是遇到阻力,越要保持定力”

長年在執紀辦案一線,楊強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威脅。回想這些年的經歷,楊強坦言:“也曾苦惱過,但作為執紀者,打鐵必須自身硬,自身硬氣,才有不信邪的底氣。”

“楊強這個人能吃苦、能擔當,身上有一股韌勁。”秦淮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王曉衛說:“他很有定力,讓人感覺沒有什麼困難能夠打倒他,沒有什麼干擾能夠阻礙他。”

楊強的同事,區紀委監委紀檢監察三室的干部潘久祥講了這樣一件事:楊強在查處區屬某國有企業領導班子違紀案件時,一些涉案人員為了掩蓋事實,千方百計設立重重障礙,有時言語中還夾雜著蔑視和威脅,甚至多次公開揚言:“來查吧,看你們怎麼收場!”

“我們在與其中一名涉案人員談話時,這名涉案人員當場向楊強拍桌子。那天,楊強穿了件白襯衣,這名涉案人員竟把杯裡的茶水直接潑到了楊強身上。”潘久祥說。

見硬的不行,這些涉案人員又開始採取軟招數。“他們知道楊強抽煙,就派人悄悄送來兩條軟中華,哪知楊強根本不買賬。涉案人員以為楊強嫌少,干脆送來2萬元現金,結果被楊強原封不動退了回去。”潘久祥感慨說,“楊強有句口頭禪‘越是遇到阻力,越要保持定力’,他一直是這麼做的。”

軟硬都行不通,涉案人員最終泄了氣。經過一個多月艱難取証,楊強和同事們將該企業設立200多萬元小金庫,企業班子成員收受禮金禮券及侵佔企業利益的違紀事實,查了個水落石出,4名涉案人員分別受到嚴肅處理。

2018年初,區紀委監委實施紀檢監察綜合派駐改革,楊強從紀檢監察室調到派駐紀檢監察組工作。從過去以辦大案要案為主,到如今履行日常監督職責,在楊強看來,不管是在哪一個崗位,紀檢監察干部的擔當實干精神都不能變。到派駐紀檢監察組之后,楊強迅速完成角色轉換,在短時間內摸清了駐在部門的行業特點和工作任務,並摸索總結出“嵌入權力運行流程、嵌入班子議事決策、嵌入腐敗易發領域、嵌入巡察重點環節”加強精准監督的工作方法。在去年底南京市紀委監委派駐紀檢監察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四個嵌入”工作法受到與會人員一致認可,並被廣泛推廣。(通訊員 李曉英 蔣守昌)

(責編:扶婧穎、李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