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5日09:5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圖為石之光(左)在堙上村走訪種植戶。米承實 攝
3月22日一大早,湖南省懷化市紀委監委駐洪江市灣溪鄉堙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石之光、隊員付玉寶帶著貧困戶楊再賢坐上早班車,到洪江市市場監管局幫楊再賢辦理合作社注冊手續。
去年,楊再賢在村裡開了個米酒釀酒作坊,可銷量和帶動力有限。新的一年,如何拓寬銷路?石之光不僅給楊再賢出謀劃策,建議走創辦合作社、申報品牌、電商銷售的路子,還手把手幫他弄好了合作社注冊材料。拿著材料,楊再賢的臉上,綻放了笑容。
不僅是楊再賢,自打石之光來到堙上村,提到他的名字,村民都會露出質朴的笑容。而為了大家的笑臉,石之光也由白面書生變成了皮膚黝黑的“石隊長”。
他,以村為家
——年均駐村工作近300天
灣溪鄉地處洪江、漵浦、中方三縣交界處,地理位置偏僻,到懷化市區坐車需3個小時,到洪江市區也要2個多小時。
2017年3月,懷化市紀委需從機關選派一名干部去堙上村任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
“讓我去吧!”盡管家裡的兒子剛滿10個月、93歲的奶奶身體不好、父親返聘在漵浦縣上班、在中方縣工作的妻子也要早出晚歸,石之光仍主動請纓,帶著鋪蓋進了村。
堙上是個古村,現在的堙上村2016年由原堙上村和山下垅村合並而成。然而合村不合心,當時堙上村有貧困戶150戶433人,村情復雜,干群關系緊張。
沒有完全執行黨和國家的精准扶貧政策、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產業幫扶不精准……通過走訪,石之光摸清了原因。
“打贏脫貧攻堅戰貴在‘精准’二字!”石之光與村“兩委”干部決定從群眾最鬧心的精准識別工作入手,對現有貧困戶和提交申請的村民逐一入戶調查,進行民主評議,並在公示后上報審批。
按程序“一把尺子”量到底后,全村53戶154名不符合條件人員被清理,新納入貧困戶1戶3人,“拆分戶”納入42人。清理整改后堙上村的貧困戶共92戶316人,都是公認的困難戶,群眾看在眼裡,心氣也順了。
解決了精准識別問題后,石之光和工作隊馬上將精力投入到精准幫扶上。92戶貧困戶,他與工作隊隊員、村干部挨家挨戶走訪,結合群眾的意願和能力建立“一戶一檔”脫貧計劃,做到能種則種、能養則養、宜商則商,有願意務工的推薦到外面務工。
貧困戶楊桂華有養羊技術但缺乏資金,石之光幫其申請4萬元小額貼息貸款,用於養殖山羊,並與村集體合作養蜂,使其脫貧。
楊華賢有個設備老化的榨油坊,石之光引導他更新設備,幫助申報注冊茶油商標,請電視台宣傳茶油產業、拓寬銷售渠道,現在楊華賢的年收入突破8萬元。
楊美賢是殘疾人,夫妻倆勤勞肯干。石之光幫助楊美賢買馬跑運輸,引導其妻外出務工,這一家不僅當年脫貧,還被評為“勤勞家庭戶”。
楊友隆,以前靠低保生活。2017年5月,石之光張羅著幫他開了粉店,改造了危房,在林下散養土雞,當年收入超2萬元,順利甩掉了“窮帽”。2018年,他擴大養雞規模,還養了種鵝和信鴿,年收入超過4萬元,成為脫貧致富的典型。
……
駐村兩年來,石之光以村為家,年均駐村工作近300天,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工作,如今能用當地方言與村民交流。他與工作隊用127萬元產業發展資金,通過“以獎代補”帶動貧困戶對老化的油茶林進行改造,推廣高山冷水優質稻,發展養殖業﹔通過多個電商平台,幫助村民銷售茶油、臘肉、干菜等農特產品﹔聯系工作崗位220余個,貧困戶轉移就業119人次﹔帶領村集體發展養蜂、黃桃、光伏發電等產業,集體年收入由1萬余元增長到6萬元以上。
如今,堙上村除2戶沒有勞動力貧困戶實行兜底保障外,其他90戶均通過增收門路摘掉了“窮帽”。2017年底,已實現全村脫貧。
他,對群眾困難從不含糊
——蹲守5小時隻為反映群眾訴求
“通了,通了……”2018年12月18日,伴隨著陣陣歡呼聲,一輛轎車從油榨田組村民楊茂欽門前開上新硬化的公路,駛向雲峰村。
“這條路修了60年了,現在終於修通了!”66歲的堙上村老黨員楊隆再激動地說。
修通至雲峰村的公路,是堙上村村民多年的願望。這條路從1958年開始規劃,因涉及2個村30多戶的農田未談妥而多次停工。
不止這條路,還有觀音山至高田坎的公路、岩路坪至堙上組的人行道、歇腳潭至毛家田的水渠、楊家大院修繕等一大批急需完善的基礎設施。面對群眾期盼,石之光和工作隊對全村基礎設施統一進行了踏勘規劃,發現需要資金高達1000多萬元,僅古村修繕就要600多萬元。
沉重的資金壓力可想而知。有人勸工作隊修幾條最急需的路算了,但石之光向村民承諾,“這些項目都是大家急盼的,資金的事情我去想辦法!”
一場攻堅戰就此打響。為了爭取一條1.3公裡的公路硬化項目,石之光曾一個星期“釘”在了洪江市交通局。一次恰逢市交通局開會,他在會議室門口守了5個多小時,隻為反映村民們的訴求。
正是憑著這股韌勁,石之光爭取到了公路、安全飲水、水渠硬化、農網改造等一個又一個項目。
項目的落地,並非一帆風順。堙上古村修繕項目於2017年年底公布規劃,但規劃顯示隻修繕楊家大院為中心的85棟房子,其他資金用於美化亮化。這與村民的期盼相差甚遠,村民意見很大,強烈要求修改規劃,否則不允許動工。
修繕規劃是經過專家到現場論証的,開工又迫在眉睫。這可難住了石之光,他一邊安撫村民情緒,一邊向洪江市住建局等相關部門匯報情況,反映村民訴求,建議修改規劃。經不懈努力,相關部門終於同意重新論証,並於2018年5月修改了規劃,增加了修繕房屋的數量,減少“錦上添花”的投入。去年年底該工程完工,村民都很滿意。
這兩年,找石之光要項目做的人不少,他總是回答:“想做項目,去參加公開投標,我沒有權力決定誰來做項目。”
“兩年來,我們村實施的項目大大小小有26個,總投資1200多萬元,所有的項目都是招投標決定!”堙上村黨支部書記楊雲隆告訴記者,石之光的一個親戚前年多次來村裡,想做一個公路硬化工程,被石之光一口拒絕了。
不僅經濟上干淨,石之光在作風上也表現過硬。
今年1月18日,村民老楊殺年豬,請扶貧工作隊去吃飯,喊了幾次,石之光都沒有去。“從前年算起,先后4次想請石隊長到我屋裡吃頓飯,他都不肯來哩!”老楊說,不光是我喊不動,所有的村民都喊不動,石之光寧願到鄉政府食堂吃,或者吃方便面。
他,讓堙上村重煥生機
——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作為一名曾在農村工作過的黨員干部,石之光深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僅靠工作隊的力量畢竟有限,關鍵在於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2018年9月11日,在石之光帶領下,堙上村中青年黨員第一次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接受愛國主義和黨性教育。
懷化市紀委監委第三黨支部還與堙上村黨支部聯建,不僅一起開展愛國主義和黨性教育,還定期召開對接座談會,上黨課,幫助村裡完善黨建制度,提高農村黨建工作質量。
石之光對自己和村干部提出要求,村裡事務大家一起商量,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配齊配強村紀檢委員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指導督促認真履責。同時,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在黨員中推行積分制管理,開展黨員評星定級,激發黨員服務群眾的積極性。
隨著戰斗力、凝聚力的增強和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堙上村黨支部一改軟弱渙散的舊模樣,2018年被評為灣溪鄉先進基層黨組織。
近兩年,村裡修路6公裡多,絕大部分矛盾糾紛是黨員和村民小組長調解處理。黨員在一線沖鋒,矛盾在一線解決,人心在一線凝聚。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支撐。石之光為此開展“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吸引了4名青年村民回鄉發展。28歲的楊斌看到村裡發生的變化,立志回鄉助力家鄉建設,不僅入了黨,去年通過考試被招錄為大學生村務專干。楊軍龍、楊龍輝、楊奇勝3人回鄉后,也加入了村集體黃桃基地建設。
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石之光與堙上村“兩委”干部也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制定了《村規民約》和《移風易俗理事會章程》,組建了由17名老黨員、老干部、鄉賢擔綱的村移風易俗理事會,幫助村民料理紅白事,倡導大事簡辦、小事不辦、文明辦事、移風易俗,讓村民既鼓口袋又富腦袋。
“石隊長來了后,我們村變美了!”村民楊隆華感嘆道。
(記者 鄒太平 通訊員 向雲清 米承實)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