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10:4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前不久,有一組題為《淺析做好監督審查調查工作的基本功》的文章在網上廣泛轉載,在很多紀檢監察干部的朋友圈裡更是刷了屏。
文章分為上下兩篇,主題分別是“三十條關鍵信息繪制‘三維人像’”“注重提升思維和信息搜集能力”,詳細介紹了精准識別監督審查調查工作對象的方法。這組文章的作者,是山西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郝權。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兩篇文章的背后,是他潛心紀檢監察工作,始終對黨忠誠,秉持公心善念,奮戰反腐敗一線20余年,在突破重大疑難復雜案件中屢建奇功……
“一眼就能看出問題”
“一眼就能看出問題”,這是和郝權一同辦過案的同事發出的感慨,也是和他“打過交道”的被調查人無奈的嘆息。
2015年,時任山西省紀委常委的郝權帶隊查辦某廳長案時,有線索表明該廳長曾收受某私營企業老板財物。幾經周折,辦案人員找到了這名60多歲的老板,但對方卻矢口否認。
幾天時間裡,人員換了四五撥人,先后與該老板談了十多次,但都無功而返。由於這一線索是重要突破口,整個案件一時陷入僵局。
在鼓舞士氣的同時,郝權仔細研究幾天的談話筆錄和相關資料,尋找突破口。在察看個人資料時,政治面貌一欄中的四個字引起了郝權的注意——“預備黨員”。
“年紀這麼大了怎麼還是預備黨員?”帶著這個問號,看完材料的郝權走進談話室,從預備黨員這個身份開始,與該老板交心談話。此前一度三緘其口的老板,根本沒想到郝權會問這個問題,愣了一下才開始說起。
原來,該老板過去在農村由於種種原因,多年想入黨卻一直入不了。后來雖然做生意賺了些錢,日子好過了,但入黨卻一直是他的一個心結,他也沒有因為年歲漸長而放棄,最終在2014年如願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
令辦案人員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原以為是場“硬仗”的談話,僅僅進行了十多分鐘就結束了。在郝權的啟發教育下,該老板逐步意識到,這次談話既是組織對自己幾十年孜孜以求政治進步的肯定,也是對一名預備黨員的關愛和挽救,更是對自己入黨誓言的檢驗,隨后很痛快地承認了自己送錢送物的事實。
談話結束后,該老板還站起身來,肅穆以對談話桌上端放的黨章……時至今日,這個場景仍令當時在場的辦案人員記憶猶新。后來,該老板不僅交代了與該廳長的所有來往,還主動提供了資金往來等重要書証,為順利突破該案增添了重要砝碼。
“結合他的‘老板’身份分析,既然他這麼多年一直在申請入黨,說明他的入黨動機是純的。交談中他不但多次重復過去一直很強烈的入黨願望和努力,而且也流露出特別珍惜‘預備黨員’這個政治身份的信息。正是抓住了‘預備黨員’這個細節,以此切入,順藤摸瓜,在交談中及時捕捉到稍縱即逝的重要信息,打開了心結,也就談下來了。”郝權告訴記者,“就像不同的鑰匙開不同的鎖,這個案子‘預備黨員’這個細節恰恰是涉案人員的心結,這就是找對‘預備黨員’這把鑰匙了。”
在採訪中,記者碰巧看到了郝權在這年9月所寫的一個內部講課稿,裡面專門講到“要全面了解被調查對象的情況”:辦案絕不打無准備之仗,必須“知己知彼”。一眼看出問題,表面上體現的是個“准”字,背后卻是辦案實踐經年累月的積澱,沒有對查辦案件走勢的准確把握、細節的敏銳捕捉、信息的精准辨識、策略的及時調整,是不可能做到的。
“這麼多年遇到的各種談話對象得有上千人,各種想象不到、千奇百怪的情況都遇到過。”郝權說,“我總結了一條原則,隻要能充分掌握信息,准確進行研判,選擇恰當的方式方法,就沒有談不下來的人、辦不下來的案子。”
“有第一決不要第二”
一提起郝權,晉中市紀委常委王林平便不住地贊嘆:“那水平不是一般的高!真絕了!”
王林平與郝權的相識是在2007年,當時他們共同查辦某市副市長案件中的一個細節,至今仍令王林平念念不忘。
當事人交代有一筆贓款讓其情婦的舅舅藏在了自家院子裡。20多名辦案人員滿院子找了大半天,連煤堆、草垛都過了一遍,仍然一無所獲。找到涉案人后,老人卻裝病住進了醫院不予配合,辦案人員幾次問起贓款的事,老人都是搖頭否認:“地下沒有。”郝權到現場后,四周看了看便提醒大家:“一般人往往有一種用他人的‘不正確’佐証自己‘正確’的心理,而且是反向的。既然我們証明了他說的‘地下沒有’,那就反向往高處看看。”最后,果然在窯洞頂上的柴垛裡找到了贓款。
“老郝是那種不需揚鞭自奮蹄的人,對工作追求極致,干活是‘有第一決不要第二’,盡善盡美。”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山西省監委委員榮奮剛和郝權是老相識了,1989年大學畢業后就在省檢察院反貪局工作,2014年來到省紀委,“1997年那會全國檢察官資格考試,省院有幾個法律科班出身的考了好幾次都沒過,結果他一次就考過了。”
郝權不但自我要求嚴,帶隊伍也是“嚴”得出名。他常說:“干什麼就得像什麼,紀檢干部得有個紀檢干部的樣子,進入這個隊伍不容易,真正成長起來像一個紀檢干部,更難!”
在組建調查班底的時候,郝權最看中的是品行。他帶過的辦案隊伍,不能說所有的人都是業務尖子,但紀律規矩意識必須過硬。“沒有自律,不僅辦不了案子,還會出問題。”2015年,在查處某省管干部案件過程中,就有一名抽調干部因為消極怠工被退回原單位。
這些年,郝權經手的很多大要案件之所以能夠快速拿下,很大程度上源自於郝權的高標准、嚴要求。省紀委監委第二執紀監督室干部趙豐至今仍記得5年前第一次和郝權接觸時的場景。那一年,還在某區檢察院工作的他被借調到省紀委一個專案上,工作第一天做的第一個筆錄,就被郝權挑出了很多毛病。
“當時真沒想到帶隊的省紀委常委竟然會看談話筆錄,而且還看得那麼細。”趙豐告訴記者,郝權很注重對年輕干部的傳幫帶,而且都是手把手地教。
在同事眼裡,郝權是個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人,眼裡揉不得沙子,有時候甚至讓人覺得有點苛刻。任何規矩制度,在他那都得不折不扣地執行,決不允許變通,也沒有下不為例。一開始大家都感覺不舒服,但時間一長,切身受益於嚴守紀律時,才感覺到老郝的一番良苦用心。
“老郝這個人對手底下的干部要求很嚴,常跟我們說‘要想吃好這碗飯,有些朋友就得斷’。”榮奮剛告訴記者,“一開始可能會覺得他這個人不好打交道,但他其實就像一壇老酒,愈久愈香。”
“辦案子,必須加得了班、受得了累、吃得了虧”
辦過案子的人都知道,加班加點、吃苦受累是家常便飯,沒有哪個案件是輕輕鬆鬆就能突破的。
多年來,郝權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辦案點度過的。在查辦某省管干部期間,為了拿下案子,郝權在專案組駐地一住就是幾十天,除了必要的會議需要回單位參加外,幾乎沒出過辦案點的大門。多名受訪對象告訴記者:“每次辦專案,他都是起來最早、休息最晚,經常召集辦案骨干研究案情、調整方案、討論對策。”
干紀檢工作,沒有犧牲奉獻,是干不好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作上投入的多了,能留給家人的就必然少之又少。不僅如此,還要承受超於常人的壓力。有一次,家中老人生病住院,他也只是匆匆回去探望了一下,當天就返回了辦案點。
有一年,在查辦某專案期間,一線指揮的郝權由於過度勞累,舊疾復發,當時疼得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那時候,案件正到了攻堅階段,主要目標一直不開口,老郝堅持把談話方案定下來,才被其他同事強行拉到醫院做了手術,可剛歇了三天,他就又回到辦案點了。”參加專案的白文亮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說,“老郝一上案子就像擰緊了發條一樣,有一股敢拼命的勁頭,根本停不下來。”
“一個鬆鬆垮垮的團隊,怎麼可能完成好任務?帶隊的人如果不帶個好頭,案子肯定辦不下來。”郝權說,“要想辦好案子,組長必須沖在前、頂上去。”
“他這些年辦案帶的一批人,現在都已成長為地方或部門裡的重要骨干了。”榮奮剛告訴記者,每個案子他都是靠前指揮,每天和辦案人員吃住在一起,遇到困難,“他喊的不是‘向前沖’,而是‘跟我沖’”。
“沒有對黨的忠誠,就會失去方向﹔不懷揣公心善念,就無法以理服人”
“老郝辦案子不光准備得很充分,不放過任何一點蛛絲馬跡,而且有高度、有格局,不光就案子來談案子,還注重從政策、思想、理念上感化談話對象。”山西國際能源集團公司紀委書記馬葆華,曾在省紀委與郝權共事多年。
2013年,在查辦某副廳長一案時,當事人突發膽囊炎,郝權得知后迅速安排其住院治療,並囑咐馬葆華等人在醫院全程陪護。14天裡,辦案人員幫當事人洗內衣、洗襪子、洗澡,郝權還多次去醫院探望,了解病情,囑咐他安心養病,令當事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從來沒有想過能享受這樣的待遇,更沒想到組織上始終沒有放棄我,一直在盡心盡責挽救我。”出院后,很快配合組織交代了所有問題。
“對待一名犯錯誤的被審查調查對象,要以誠待之,用情感之,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郝權常講,談話人員與被審查調查對象的關系絕不是“敵我”關系,而是“挽救與被挽救”的關系,要善為黨謀、成人成己,使被查對象既心服口服地徹底交代問題,又誠心誠意地感謝組織對他的關懷和挽救,這才是談話的最高境界。
郝權辦公室的書櫃上面,放著幾幅用不同字體書寫的四個字——“公心善念”。這是他的自律,也是他的追求。
“隻有我們始終對黨忠誠,抱以公心善念,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行穩致遠。”郝權常常要求對被審查調查對象要有“婆婆嘴、媽媽心、哥哥樣子”,通過耐心勸誡、傾情關愛、垂范引導,把“懲前毖后、治病救人”落到實處,讓被查對象充分感受到組織的嚴管就是厚愛。(記者 王少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