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10:4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這錢已經收了近10年,不上交心裡一直揪著。”前不久,河南省澠池縣陳村鄉一心村村委會主任盧江水來到鄉有關單位,將2009年自己和另外兩名村干部從轄區鋁礦違規領取的1萬元“協調費”交給了工作人員,“錢退了,心中那塊大石頭才落地。”
盧江水等3名村干部主動退錢的動因,還得從今年5月底澠池縣組織開展的一次警示教育說起。為扣好新任村干部廉潔履職“第一粒扣子”,該縣在村“兩委”換屆結束之際,組織400余名新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其他紀委監委監督范圍內的村干部旁聽了兩起村干部涉嫌貪污犯罪案件的庭審。
“看著同為村干部的他們受審,心裡很不是滋味。”這次旁聽庭審給盧江水等人猛擊一掌,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緊接著,陳村鄉又安排了集中學習,讓新任村干部以身邊反面典型為鏡為鑒。接連兩次警示教育,促使盧江水找到了另外兩名村干部。最終,他們三人達成共識:這錢必須主動上交!
這是三門峽市開展警示教育產生強大震懾力的一個生動例子。
如何讓警示教育切實入腦入心,產生強大震懾力?三門峽市紀委監委一直以來都在探索有效的方式。今年以來,三門峽市把警示教育“搬”到庭審現場,用身邊人身邊事敲醒“沉睡者”、重錘“裝睡者”,讓存在問題的黨員干部幡然醒悟,知止收手。
用身邊事警醒身邊人,強化震懾作用。每次組織旁聽庭審,都有針對性地安排職務相近、工作領域相近的黨員干部參加,涉案系統、案發縣(市、區)或單位干部職工必須到場,聽他們曾經的同事“現身說法”。
現場普法說紀,亮明紀法底線。庭審現場,公訴人員、辯護律師、主審法官現場為旁聽人員“普法”﹔案發縣(市、區)紀委書記主持召開警示教育大會,現場“說紀”,放大案件的警示教育效果。
旁聽庭審結束后,案發單位和有關單位還要做好以案促改,通過集體廉政約談、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等方式,深挖案件反映出的制度漏洞,有針對性地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一系列措施,讓警示教育效果初顯。“村黨支部書記等人被查了,還有的村民代表被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了。我這心裡越想越害怕。”今年上半年,湖濱區高廟鄉侯村村民代表董創丁來到湖濱區紀委監委,主動說明了向鋁礦老板索要財物的問題,並上交了1.7萬元違紀所得。一天后,經過激烈思想斗爭的村民代表張小安也主動上交了違紀所得2萬元。
截至目前,三門峽市已開展7場庭審現場警示教育,組織近2000名黨員干部、公職人員旁聽庭審,近距離感受現場庭審、當事人懺悔這一生動的警示教育方式。全市共有32人和8個村負責人主動說明情況,並上交違紀資金67.98萬元。對主動說明情況、上交違紀款的,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依規依紀從寬處理。
為不斷提高警示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門峽市紀委監委還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制定了《關於開展庭審現場警示教育的暫行辦法》,逐步形成組織有力、內容豐富、程序規范、成效顯著的庭審現場警示教育機制。下一步,該市各地各系統發生的職務犯罪案件,隻要是公開審理的,都盡可能組織相關人員旁聽。(胡振清 唐貴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