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巨帥
2018年12月04日08: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切入點的中央八項規定,無疑是黨的形象最亮麗的名片,也堪稱“晴雨表”裡最靈敏的指標。中央八項規定如何一步步落地生根,又如何成為撬動全面從嚴治黨“大格局”的重要支點,讓我們通過一些關鍵詞看其頒布實施近6年來的路徑與成效。
關鍵詞 1 立規矩、反特權——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要定規矩,這(八項規定)是很重要的規矩。”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改進作風要落實有明確規范的事情、約束不合規范的事情、規范沒有規范的事情。
黨的歷史和現實警示我們,作風背后是紀律問題。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針對干部特殊化問題語重心長地指出,“有的人為了自己的方便,可以做出各種違反規章制度的事情。這使我們脫離群眾,脫離干部,把風氣搞壞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出台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嚴厲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反對特權。中央八項規定把制度的剛性融匯於一系列細化的作風行為規范中,以動真碰硬、有違必究的執行,不斷強化紀律規矩的權威性,喚醒廣大黨員、干部的敬畏之心,存戒懼、守底線,逐漸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八項規定,也因此成為改變中國的一個重要“政治語匯”,讓黨風政風、民風社風為之一新,以“小切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大格局”。
關鍵詞 2 樹標杆、壓責任——
正在舉行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有三張珍貴的票據令參觀者駐足: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考察河北省阜平縣時的晚餐菜單、2014年考察河南省蘭考縣時的餐費收據、2015年在梁家河原大隊黨支部書記梁玉明家的午餐費用收條……這些票據,是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身體力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有力見証。
堅持從中央做起,層層樹立標杆、擔當責任,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改進作風的鮮明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近6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執行八項規定,中央政治局多次召開民主生活會,帶頭圍繞規定落實情況進行對照檢查,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十八大以來每一輪中央巡視,都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必查必問的監督內容﹔2016年7月8日起施行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明確,“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落實,作風建設流於形式”是必須嚴肅問責的情形。
在黨中央的示范、帶動下,“責任”二字在黨員干部心中的分量愈來愈重,各地區各部門黨組織切實擔當起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政治責任,層層細化作風建設任務,結合實際對照出台相關制度,切實履責盡責強化監督,狠抓貫徹落實,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
關鍵詞 3 盯具體、點要害——
2017年9月1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五年來中央政治局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並以此帶動全黨加強作風建設情況的報告》,明確了“精准發力,從具體事情抓起,以小見大、以小帶大”等寶貴經驗。
作風建設,重在抓細節,否則就會“老虎吃天,無處下口”。黨的十八大以來,盯住具體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不斷積小勝為大勝的工作思路,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踐中發揮出巨大威力。近6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聚焦“四風”等具體作風問題,按類型、分領域逐一治理、各個擊破,不斷以量的積累促成作風質的轉變。
翻開十八大以來歷年的中央紀委全會報告,從“嚴肅整治公款大吃大喝行為”到“嚴禁用公款互相宴請、贈送節禮、違規消費”,再到從嚴查處“出入私人會所,組織隱秘聚會”等“穿上隱身衣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紀檢監察機關循序漸進地揪住具體問題不放,突出重點、抓住要害,點准穴位、打准靶子,一個一個“堡壘”地攻破,一塊一塊“陣地”地淨化。
近日,中央紀委先后印發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工作意見,以及嚴肅整治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類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的通知等,文件一經公布,獲得無數網民點贊。這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糾正“四風”不能止步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的重要內容,更是當下作風建設的重點任務,體現了“什麼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緊迫就抓緊解決什麼問題”的精神,目前這些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關鍵詞 4 重遏制、強震懾——
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5萬余起,處理34萬余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0萬余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言出紀隨、嚴查快處,把“板子”結結實實打到具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節的直接違紀者和領導責任者身上,進一步營造不敢、知止氛圍。
從越往后執紀越嚴,到一寸不讓﹔從將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行為列入執紀審查重點,到對在執紀審查中發現的“四風”問題線索深挖細查、決不放過、優先處置﹔從鼓勵群眾監督舉報,到暢通網絡、手機等渠道,形成全天候“四風”監督網,有力地壓縮了不良作風的生存空間。
通報曝光,是充分釋放從嚴執紀糾“四風”強烈信號,形成強大震懾的有力舉措。據公開資料統計,2013年至今,中央紀委先后31次對196起典型問題進行公開曝光。通過見人見事見細節地通報曝光,用“少數人”的錯誤教育警醒“大多數”,使人引以為戒、引以為懼。
數據反映力度,僅就今年上半年的通報數據看,1至6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數、處理人數、給予黨紀政務處分人數,無論是半年累計還是單月統計均比去年同期明顯增長,其中半年累計增幅分別為23.66%、25.34%、29.86%。比較2015年以來同期數據,今年的增幅是在2016年至2017年高位運行后的明顯躍升,充分體現了紀檢監察機關把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問題,作為重點任務和經常性工作持續抓緊抓好。
關鍵詞 5 釘釘子、抓“常”“長”——
“查處問題數5585、處理人數7819、給予黨紀政務處分人數5672……”2018年11月2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對外發布10月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情況,這已經是中央紀委連續第62個月公開相關數據,印証了“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持之以恆。
近6年來,各級黨組織持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以釘釘子精神抓常抓長,由表及裡、先剎后治,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推進作風建設“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發展”。
堅守節點、糾正“四風”的做法,最能體現黨中央馳而不息改進作風的堅決態度和堅強決心。每到重要年節假期,紀檢監察機關抓住端午粽子、中秋月餅、元旦賀卡、春節年貨節禮等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堅持節前提醒、節中明察暗訪、節后查處通報等做法,寸土不讓地堅守一個個節點,恰似釘下一枚枚釘子,釘出了改進作風的清晰路徑和不變節奏。
正如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所指出的,“抓了中秋節抓國慶節,抓了國慶節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節,抓了春節抓清明節、抓端午節,就這麼抓下去,總會見效的,使之形成一種習慣、一種風氣”。
關鍵詞 6 鍛黨性、正本源——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抓作風建設,就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指導河南省蘭考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抓作風建設要增強黨性。
近6年來,我們黨不僅嚴把紀律關,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嚴查快處,不斷劃清“紅線”、亮明“底線”,同時,注重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群眾感情,牢牢抓住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這個作風建設的根本,牢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督促黨員干部經常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教育領導干部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傳承優良傳統和作風,學習革命先輩崇高精神和政治品質,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涵養新風正氣,實現黨風正民風淳。
時至今日,中央八項規定這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但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歷史進程永遠不會結束,我們仍要堅持堅持再堅持,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把作風建設抓到底,讓這一金色名片愈顯亮麗,助力黨的作風全面好轉起來,為新時代帶來新氣象、激發新作為。(中國紀檢監察雜志提供)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