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反腐之角”意味長

2018年11月19日08:5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反腐之角”意味長

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的第四展區第九單元,引來不少觀眾駐足觀看,熱烈議論。面對這個被許多觀眾稱為“反腐之角”的展區中展覽的實物和圖片,人們的心情是復雜的,很多人由衷贊嘆,有的人則深感驚訝,陷入沉思。這恐怕也是在改革開放40年成就展中,專門辟出一角展示反腐敗成果的不同尋常的意味。

這些實物和圖片特別是背后觸目驚心的大案、要案,以及驚心動魄的殊死較量,發人深省。

——開啟改革開放征程之初,恐怕很少有人能夠預料到腐敗問題破壞力如此之大。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們黨就意識到,抓改革開放的同時,也要抓懲治腐敗。盡管那個時候,不正之風剛剛冒頭,但鄧小平同志敏銳地感知了改革開放面臨著這方面的挑戰和風險,提出了著名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理論。應該說,反腐敗斗爭始終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正是其形象的說法。反腐敗斗爭還告訴我們,如果國家過不了清除腐敗這一關,就很難過現代化建設這一關﹔如果黨員領導干部過不了廉潔從政這一關,就注定過不了改革開放這一關。

——反對腐敗一向是我們黨的鮮明立場,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高壓反腐,力度空前,還是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打虎”不懼位高權重,“拍蠅”不拘旮旮旯旯,“獵狐”不辭山高路遠。對黨政機關、大型國企、事業單位進行“地毯式”巡視和“政治體檢”,同時巡察工作也在更廣泛的領域展開。違紀與違法一起治,政治與經濟問題一起管。可以說,沒有十八大以來“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沒有反腐敗雷霆手段,我國現代化建設就無法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甚至會因為喪失人心而使改革開放成就毀於一旦。

——從嚴治黨、正風肅紀,治病樹、拔爛樹,反腐敗成果之顯著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正如展覽所示,十八屆黨中央批准立案審查的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包括十八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43人,中央紀委委員9人。十九大以來,反腐敗斗爭力度不減,繼續深入推進,又取得了一批重大戰果。這些來之不易的成果,體現了黨中央正風反腐的決斷、戰勝邪惡的勇氣、堅韌不拔的意志。沒有對黨的事業的忠誠,沒有對國家社會負責的精神,沒有對人民群眾深厚的感情,是很難肩起這副千鈞重擔的。

——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抵制誘惑、拒腐防變、正派做人、廉潔奉公,應該是生活的座右銘、工作的警示鐘。在圖片展覽中,有一些是貪腐官員的交代材料和懺悔書,這些反面教材,反映了他們蛻化變質的過程和違法犯罪的心態,也一再印証著一個鐵律,“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同時也警示我們,選人用人工作不能小覷、不可馬虎,防止“帶病提拔”、杜絕“帶病上崗”,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識人不深、識人不准的認識問題和體制機制問題,否則就無法有效治理腐敗。

“反腐之角”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進程,也給人以深刻啟迪:從嚴治黨不是權宜之計,不能用搞運動的方式反腐敗。在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矛盾比較突出、改革任務艱巨復雜、思想領域多元多樣等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任重道遠。特別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還需要走很長的路。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要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隻有把黨的自身建設搞好,才能贏得人心,使我國現代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再創改革開放的新輝煌。(米博華)

(責編:扶婧穎、李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