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聚焦“小圈子”裡的“大腐敗”系列報道之三

“幫派圈”腐敗:攻守同盟 圈地個人“獨立王國”

2018年10月30日08: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背靠大樹好乘涼”“朝裡有人好做官”,所謂的為官之道至今仍被一些人奉為圭臬。這種“依附”心態的存在,正是“圈子文化”肅而不清、殘存未絕的產物。

縱觀十八大以來被查處的落馬高官中,熱衷於搞“小圈子”的不在少數。“圈子”擴張帶來的私欲膨脹,造成的惡果是“圈子”外群眾利益的被犧牲。

“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決不能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那一套,決不能搞門客、門宦、門附那一套,搞這種東西總有一天會出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曾深刻指出“小圈子”的危害性。

殷鑒不遠,來者可追。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聚焦“小圈子”裡的“大腐敗”系列報道,為您探析其危害和根源。

今天,我們推出第三期,探析攻守同盟的“幫派圈”腐敗。

“親友圈”腐敗:禍起蕭牆 公權力成“私人訂制”

“玩樂圈”腐敗:投其所好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今年,在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的反饋情況中,“跑官要官”“裙帶關系”等赫然在列。縱觀近年來落馬的貪腐官員,有的視主政地為“獨立王國”,在團伙內部,封官許願、合縱連橫﹔有的視權力“公器”為個人“私器”,利益均沾、協同貪腐﹔有的不信組織信關系,攻守同盟,對抗組織調查......這些圍繞公權力搭建起來的“團伙”,以利益為黏合劑形成腐敗“共榮圈”,在權力所及的“一畝三分地”裡共享利益“果實”。

貴人相助“吏治圈”:帶病提拔引爆“塌方式”腐敗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選好干部能為黨的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清流,是淨化政治生態的重要“濾芯”。但縱觀近年來落馬的官員中,不少“一把手”前腐后繼,多地方“塌方式腐敗”接連出現,暴露出當前仍有個別領導干部把權力當私產,大搞選邊站隊、任人唯親,近親繁殖、帶病提拔。對此,以下案例可謂經典。

謝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原黨委委員、副廳長,曾先后任自治區勞教局(戒毒管理局)和監獄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2015年7月,他因涉嫌嚴重違紀被組織調查。2016年2月,謝暉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作為入黨三十年的“老黨員”,謝暉在勞教、監獄系統擔任“一把手”期間,大搞“家長制”、“一言堂”,違規選拔任用多名干部,插手工程建設,大肆收受他人財物,違紀金額高達1億多元人民幣。

作為“一把手”,“會不會來事、能不能辦事”是謝暉評判干部的標准。“會來事”的標准是逢年過節是不是“看望”他,調整提拔是不是“感謝”他﹔“能辦事”的標准是能不能幫他辦一些不合紀律和規矩的事,完全不顧干部的群眾基礎、能力素質和工作業績。

經查,謝暉任自治區監獄管理局“一把手”的兩年多時間裡,收受數百名干部職工的禮金近千萬元。系統內“圈子”盛行、“山頭”林立、拉幫結派。提拔靠上級、辦事靠關系,送錢送物“搞定”一切,成了大家心知肚明的“潛規則”,許多干部身心壓抑、無心干事。

李雲忠,雲南省曲靖市委原組織部長、市委副書記。2014年11月,他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2016年5月,二審維持一審原判,李雲忠被判處無期徒刑。

據雲南省紀委查實,在曲靖任職期間,僅在為他人謀求職務升遷方面,李雲忠就先后收受10余人賄賂,金額高達1600余萬元。拿人錢財的李雲忠,把嚴肅的組織人事工作視同兒戲,毫無戒懼之心。有一次,有位“買官者”在向他行賄后,對他安排的崗位不滿意,居然在市委召開常委會議前公然向其叫囂並“攤牌”,害怕“東窗事發”的李雲忠不得不“上下其手”,在常委會上極力建議市委主要領導撤銷了該議題。

因為先后10余次收受了煤礦老板徐某1370多萬元賄賂,李雲忠在徐某面前毫無尊嚴,成為“牽線木偶”。徐某多次要求李雲忠提拔其“推薦”的干部,李雲忠都有求必應。徐某成了名副其實的“地下組織部長”。

“我感覺自己不是廉政意識、紀律意識淡化的問題,而是根本沒有的問題。也許在我眼裡,廉政是警示別人的,紀律是約束別人的,所以我從未把廉潔自律、作風建設、遵紀守法這些東西放在心上。”李雲忠在懺悔書中說。

落馬官員中,像這樣被當作職位升遷的 “貴人”者不在少數。嚴謹的組織程序被這些“貴人”們玩弄於股掌間,成為個人政治工具,也成了貪腐助推器。

“吏治腐敗是最大的腐敗,用人腐敗必然導致用權腐敗。”習近平總書記對買官賣官深惡痛絕。吏治圈的腐敗,實則緣於不正常的人身依附。領導干部需銘記,官員從政最大的倚仗,不是貴人,而是規章﹔官員從政理應的圈子,不是團伙,而是人民。這才是官場最該有的面貌,最應有的規則。

“同榮共腐”利益圈:用權任性 培植個人效忠機構

以權力為中心組建“獨立王國”,獨斷專行、一手遮天,決策拍板一言堂、財政花錢一支筆、選人用人一句話......在山頭主義的影響下,每個“山頭”都有一個“帶頭大哥”。隻要是“帶頭大哥”們工作過的地方和領域,他們都要用足手中職權和影響力,關照自己“山頭”上的人。在近年來查處的貪腐案件中,這樣的問題隨處可見。

虞海燕,甘肅省委原常委、原副省長。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中央第三巡視組對甘肅開展巡視“回頭看”,巡視結束后第五天,虞海燕被中央紀委帶走審查。2018年4月,重慶檢察機關依法對虞海燕涉嫌受賄案提起公訴。

據電視專題片《巡視利劍》介紹,虞海燕此前曾擔任甘肅酒泉鋼鐵集團的“一把手”。他在擔任蘭州市委書記期間,把大量酒泉鋼鐵公司的親信調到蘭州市核心部門、核心崗位任職。跟隨虞海燕從酒鋼走進蘭州,就等於坐上了提拔的高速列車,人們戲稱他們搭上了“酒鋼號”。

擔任虞海燕秘書多年的蘭州市委原副秘書長金晉哲在片中表示,這些親信經過虞海燕長時間檢驗,“指哪打哪”,虞海燕給他們升官,他們去為虞海燕謀取利益。

節目披露,除了“酒鋼號”,時任蘭州市委書記的虞海燕還整合設立了一個名曰“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的部門,先后選調了141名1970年以后出生的副縣級后備干部進入督查室“鍛煉”,打造自己的“小艦隊”。虞海燕讓親信金晉哲主管督查室,經常通過“培訓”向這些青年干部灌輸效忠觀念,培植個人勢力。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期間,在全黨學習黨章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時候,金晉哲卻要求督查室80后年輕干部學習虞海燕和他自己的講話,做忠誠於他們、在思想和行動上始終與他們保持一致的干部。

虞海燕把督查室變成隻對他個人效忠的機構,然后再利用這個機構向他認為不聽話的人施加壓力。金晉哲供述,“他的一個比較親近的老板想在哪一個區干一個事兒,這個事兒他交待下去,但是這個區可能落實不力。他記住這個事兒,這個人不太聽這個話。然后就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去對他們進行督查。除了督查部門還有審計部門,當時的審計局長也是他調過來的,他也會用審計的這個方式”。

一人得道,可利益均沾﹔一人落馬,則“前腐后繼”。“同榮共腐”圈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嚴重污染政治生態。“石油幫”就是典型樣本。

蔣潔敏,國務院國資委原主任、黨組副書記,也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曾經的“一把手”。2013年9月1日,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在他落馬前幾天,中石油四名高管王永春、李華林、冉新權、王道富涉嫌嚴重違紀先后被調查。

一個星期內,中石油四大高管加前任“一把手”先后被揪出。媒體稱他們是“被一窩端的油老虎”或“石油幫”。此時,蔣潔敏擔任國資委主任未滿半年,李華林上任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還不足一個月。

據大型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介紹,蔣潔敏在擔任中石油主要領導期間,違反有關規定,幫助他人獲得了9個油氣田區塊的合作開採權,致使他人非法獲利達30.4696億元。多名中石油高管,為了滿足蔣潔敏的要求,都把制度拋在了腦后。

“滿足蔣潔敏總經理對我們要拿去合作開發的一個要求,這是首先考慮的問題,然后在進行形成文件的時候,也就自己找了一些理由吧,自己找了一些理由,來作為合作開發的理由。”中石油原高管王道富說道。

"我作為中石油的‘一把手’,簽了字,所以說別人不好亮黃燈,也不能給紅燈。中石油出了這些問題,腐敗的問題,我是負主要責任的。"蔣潔敏將自己描述為“中石油的歷史罪人”。

位高不能擅權,權重不可專權。隻有抓住“關鍵少數”,緊盯關鍵崗位,強化薄弱環節,填上“空子”、補上“洞子”、堵上“路子”,讓手握權力的領導干部時時刻刻感受到權力監督及制約,形成用權“規矩”,確保行為不越雷池半步,才是打破“前腐后繼”怪圈的根本之道。

攻守同盟“對抗圈”:違紀官員“最后的掙扎”

近年來的落馬通報中,“打探巡視消息”“對抗組織審查”這些表述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個別違紀違法干部不甘在黨紀法規面前“束手就擒”,從而上演了各種奇葩“戲碼”:偽造借條、轉移贓款、串供偽供、訂立“攻守同盟”……凡此種種,雖然方式不一,但其“心無人民、對黨不忠”的丑惡心態卻暴露無疑。

說起如何“對抗組織審查”,就不能不提“霸氣十足”的“津門武爺”:武長順。

武長順,曾任政協天津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天津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多年來,武長順私下經營多家公司。憑借手中的權力,他控制的公司承接公安交管部門項目,價格高於市場價,保障公司獲得高收益。他還授意下屬利用公權力為他清除競爭對手。武長順佔有股份的聯華停車場有限公司壟斷了停車場經營權,亂劃線、亂收費,引發市民強烈不滿。

據電視專題片《巡視利劍》介紹,2014年3月,中央第五巡視組在天津巡視期間,收到群眾來信來電來訪1萬多件次,其中大量內容涉及武長順。甚至有人在舉報電話裡說:“查不查武長順就是看你們是不是真的反腐敗,這也是對你們中央巡視組的一個檢驗。”

巡視組關注著武長順,武長順其實更在關注著巡視組。他已經和親信們提前統一口徑,商量如何應對巡視組。他不僅借中央領導名義威脅巡視組,還用手中握有的公安的特殊偵查手段,干擾巡視。巡視組很清楚,這次面對的是一個掌握特殊手段的對手。一邊要堅決把線索找出來,一邊必須嚴防對方察覺,這是一場不動聲色的暗戰。

為防止手機、會議被監聽,巡視組在開會過程中故意打開收音機,制造干擾﹔還會用專門的儀器設備進行掃描,看是否安裝了竊聽器。為了確保舉報人的安全,巡視組還囑咐舉報人更換手機卡。到巡視組接受約談時,舉報人甚至一路更換三次車牌。

看似平靜無波的表面下,巡視組對武長順問題的深入了解在有序進行。2014年7月9日,中央巡視組向中共天津市委反饋巡視意見。坐在台下的武長順以為這次巡視已經順利過關。7月19日,武長順的女婿出境辦事,觸發邊控被拘,他本人才意識到情況不妙,匆忙從飯局趕回家中,召集手下做最后的掙扎。

武長順說:“報表什麼這些材料凡是跟家裡面沒關系的那些東西,全部給它用粉碎機粉掉了,東西都要拉走。就是拉走一汽車,還沒有都拉全。然后呢我又開了一個會,我跟高管講,中央要查我。這樣的話,你們反正也知道,(就說)股權也是你們的。”

但即便武長順有豐富的反偵查經驗,他所做的一切已經毫無意義了。2014年7月20日,武長順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成為十八大后天津首位落馬的省部級高官。2017年5月27日,武長順因犯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單位行賄罪、濫用職權罪、徇私枉法罪被決定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嚴防“燈下黑”,才能“自身硬”。但近年來,作為監督執紀者,一些紀檢監察干部也與落馬官員一樣,淪為了攻守同盟的一部分,成為泄露案情關鍵信息的“內鬼”。

袁衛華,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這名37歲的處級干部雖然職級不高,但違紀行為卻非常惡劣。作為家鄉的高考狀元、北京大學法學院高材生,袁衛華大學畢業后直接考入中央紀委機關工作,曾經參與查辦過慕綏新、馬向東、武長順等大案要案,也曾經立功受獎。但他不止一次將工作秘密拿來做交易,最終卻走向犯罪的深淵。

據中央紀委反腐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透露,2014年到2015年,袁衛華在天津查辦相關案件時,天津原市委代理書記黃興國曾主動多次與他接觸,請袁喝酒、吃飯,贈送名貴手表等貴重禮物,並打探武長順案、楊棟梁案的相關信息,同時套取、打探關於他本人的一些問題線索。對於黃興國的“需求”,袁衛華都一一奉告。

“是舉報信,知道有這個事兒,我就先口頭給他講的。他說你能不能給我看一眼,我說行啊,我說哪天回去了我給你拿過來。我想和他處好關系,然后通過交往以后我希望通過找他要點工程。”黃興國任職的地區,屬於袁衛華所在的第六紀檢監察室對口聯系的地區之一,袁衛華因此有機會掌握反映該地區黨員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而第一次泄密,就換來了一個超乎他想象的大工程。多年來,袁衛華利用自己的權力,承攬到總金額超過10億元的工程項目。

“真的特別后悔做這些事情。一方面反腐敗,一方面腐敗,這個確實是自己覺得挺后悔、悔恨的一件事情。”就在2015年被立案審查的前幾天,袁衛華還為父親運作拿到了兩個工程。

《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黨員必須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對抗組織調查,就是對黨不忠誠、不老實的表現。諸多案例証明,在完整的証據和鐵一般的事實面前,“掙扎”隻會是徒勞,過分的“反抗”更是錯上加錯。面對組織調查,主動交代問題才是違紀人員的唯一選擇。

十八大以來,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了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強調抓早抓小、動輒則咎,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切斷“破紀”走向“破法”的通道。對因一時糊涂走了邪路或犯了錯誤的黨員干部,採取談話、函詢等方式對有關問題和反映進行調查核實,並視談話、函詢對象的態度確定處理意見,體現嚴管就是厚愛,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干部。而一段時間以來,“主動投案自首”正成為熱詞,越來越多的違紀違法黨員干部選擇迷途知返。

【小結】:

“團團伙伙”也好,“拉幫結派”也罷,歸根結底離不開一個“私”字。“小圈子”與利益攫取之間相生相長,在不斷擴張的欲望推動下,任何期望通過“小圈子”來實現一己私利的人,在享受其帶來的一時快感之后終將受其反噬。虞海燕、武長順之流莫不如此,“石油幫”“秘書幫”之類也概莫能外。

“干部都是黨的干部,不是哪個人的家臣。”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廣大黨員干部應當銘記,黨內決不允許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利益輸送,絕不允許自行其是、陽奉陰違。更應永遠明白,真正的“護身符”,不是“哪條線”“某圈子”“誰的人”,而應該是心中那把遵紀守法的戒尺。

(本期組稿 楊亞瀾 文字素材來自人民日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中國紀檢監察報、檢察日報等) 

(責編:楊亞瀾、高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