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16:4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圖為鮑龍雲接待信訪群眾。(資料圖片)
有人說,她是能打硬仗的“鐵娘子”,面對違紀違法的人和事,她總是“照單收下”,一查到底,絕不退讓﹔也有人說,她是柔情的“好大姐”,面對上訪群眾,她總是將心比心,仗義執言,用真情化解“千千結”。
二十多年如一日,她始終堅守在紀檢監察信訪舉報一線,以“站起來是把劍,俯下身是頭牛”的義膽忠肝,証明了隻有平凡的崗位,沒有平凡的事業。她就是湖北省優秀紀檢監察干部、十堰市紀委監委信訪室主任——鮑龍雲。
干部眼中的“黑臉包公”——
“要想讓群眾叫好,必須向問題叫板”
“信訪工作要想讓群眾叫好,必須要向問題叫板。”為跑好正風反腐“第一棒”,鮑龍雲以“黑臉包公”的形象,展現法紀的“剛”。
此前有群眾實名舉報: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涉嫌年齡造假,並存在私設“小金庫”等違紀問題。“馬上核查。”她立即協調紀檢監察一室挂案督辦。
很快,就有人悄悄給鮑龍雲“拉袖子”:“這是你老家的領導,‘抬頭不見低頭見’,走走過場就行了。”“情面的事,能放就放一馬,以后給自己留個方便。”朋友們也“善意提醒”。
“放棄原則的事情我絕不會做!”鮑龍雲沒留情面。見此情況,當事人放出狠話:“小心‘劍氣’太重傷了自己!”而鮑龍雲一笑置之:“既然吃了這碗飯,就不怕得罪人,更不能當老好人。”
最后,該名領導干部受到撤銷黨內職務和行政撤職處分。
從事信訪工作20多年,鮑龍雲已記不清自己經手處理了多少反映其同事、同學、親戚、朋友的信訪舉報件,但沒有人能找她求到“情面”。一名曾試圖向她求情的老朋友這樣評價:“嘴緊得很,不肯透露半點風聲,誰的面子都不賣。”
鮑龍雲對待歪風邪氣一種“硬態度”,對待信訪群眾卻是一副“熱心腸”。
一天,鮑龍雲正在信訪室接訪。茅箭區一位80多歲的老爺爺拄著拐棍,顫巍巍地走進信訪室:“我上訪多年,都快跑斷腿了。事情再不解決,我都不知道找誰了!”
老人反映,他們村組的集體山林被征用建熱電廠,但征用補償款卻多年沒拿到。
“您誰也別找了,這事我負責到底。”鮑龍雲跑了多家單位問政策、查資料,最終確認老人的訴求是合理的,她決心接手這件事。
“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很麻煩,你最好不要插手。”不少人勸她。
“群眾把我們當成希望,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鮑龍雲回應道。
此后,她在五六家單位間來回奔波,因此事時間久遠,歷史材料難查,有的單位不配合,給她吃閉門羹。歷時一年多,這些困難被她一一克服,最終這16萬元補償款終於劃撥到老人所在社區。
群眾口中的“好大姐”——
“將心比心,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鮑主任有一種‘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力量,能化‘怨氣’為‘靜氣’。”十堰市紀委監委信訪室干部劉剛感慨,從鮑龍雲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劉剛所說的神奇力量,是指鮑龍雲接待的上訪群眾,大多“怒氣沖沖來”,走時卻能心平氣和地說:“鮑主任,我信你。”
“信訪信訪,群眾信咱才來訪。”鮑龍雲說,“維護群眾利益,化解社會矛盾,替黨分憂、為民解困,是信訪干部的本分。”
這份責任感,支撐著鮑龍雲,給了她“耐力”。
老張又來了,連他自己都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走進鮑龍雲的辦公室。鮑龍雲一如既往地熱情和真誠,一杯熱水、一個笑臉、一聲問候:“這段時間在忙啥?有想法就說出來。”
老張1994年因建私房被撤職,他認為處理過重,為此長年上訪。鮑龍雲理解他的心情,主動請纓,決心對他的問題“探個究竟”。
走訪30多名知情人、到檔案館查找法紀條規、調閱同期3年全市建房規劃批地面積……歷時2個月的深入調查后,鮑龍雲形成了一份証據充分的調查報告,証實當時對老張的處理是恰當的,否定了有人對其打擊報復的說法。一來二去,鮑龍雲已成了老張信賴的朋友:“為我的事你下了大勁了!雖然沒達到我想要的結果,但你這態度和作風,我服了!”
接待情緒激動的上訪群眾,鮑龍雲有一套“秘籍”——“將心比心,耐心傾聽,用心理解,就沒有化解不了的怨氣。”
鄖陽區群眾王某多年上訪,敲盆撞牆,又吵又鬧,成了人見人怕的“難纏戶”。
2017年5月的一天,王某抱著鋪蓋卷到市紀委信訪室上訪。一進信訪接待室,門被摔得哐哐響。
“大妹子您別急,咱們坐下來嘮嘮!”鮑龍雲面帶笑容,遞上一杯熱茶。王某激動的情緒慢慢平息,開始傾訴心中的“委屈”。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從上午8點一直說到中午12點多,仍話意未盡。
“能不能借我10元錢買碗飯吃?”王某不好意思地摸著咕咕叫的肚子低聲說。“沒事,我訂兩份快餐過來,咱們邊吃邊聊。”王某不知道,這天正是鮑龍雲兒子的生日,全家人正等著她回去吃個團圓飯。
又是兩個多小時過去了,王某的氣兒也順了:“我上訪多少趟,隻有您聽我把這麼多年的苦楚原原本本地說完,我這怨氣也消了。”臨走,王某從衣袋裡掏出一把南瓜子放到鮑龍雲手中:“我隻帶了這一點,加班累著餓著了救救急。”
提起此事,鮑龍雲感慨地說:“沒有暖不熱的心,隻有盡不到的情。信訪工作要用心去丈量,才會懂得苦與樂相生相伴的真諦。”
同事心中的“鐵娘子”——
“願用‘辛苦指數’換群眾‘幸福指數’”
在鮑龍雲的辦公桌裡,有一大一小兩個塑料碗。鮑龍雲說,大碗是泡方便面的,跟著她十來年了。小碗是喝藥的,也三年多了。
不熟悉她的人,不會想到這個做事雷厲風行的“鐵娘子”,卻是個“病號”。
數萬件來信來訪登記、數千件文字材料起草……20多年的伏案工作,讓鮑龍雲落下了嚴重的頸椎病,經常失眠、心慌、雙手顫抖、渾身出汗,葡萄糖和開水壺長期放在案頭。
2015年5月的一天,鮑龍雲感覺頭暈、咳嗽不止。由於工作忙,就忍著一直沒去醫院檢查。直到有一天正在開信訪督辦會,她突然無法站立,才被同事強行送入醫院。一查是急性肺炎,必須馬上住院。
在醫院也沒閑著。她邊打吊瓶,邊接來訪電話,有的上訪群眾干脆跑到病房找她。“一天要接二十多個電話,有人過來反映問題我們還得回避。”同室的病友打趣,“病房”成了“接訪室”。
對此,鮑龍雲的解釋是:“許多上訪群眾都有我的手機號碼,接觸多了就成了朋友。如果因為生病不接那些電話,他們會誤解我在回避問題。”一再堅持下,鮑龍雲幾天后就返回了工作崗位。
在鮑龍雲忙碌的背后,是她近五年來親手辦理的8000多件信訪舉報件,查辦信訪舉報問題50余件,約談函詢280多人,化解信訪積案20多起,督辦重要信訪舉報問題500多件。
“我會給你們一個說法”“不行你就來找我”。這是鮑龍雲面對信訪群眾說得最多的話。面對一批老訪纏訪問題,鮑龍雲敢於啃“硬骨頭”,一件一件抓落實。探索通過聽証會、提級查辦、挂案督辦、專題督辦等多種措施,妥善化解處置。
對原市鍋爐檢驗所朱某上訪十多年的問題,她主動協調茅箭區法院召開聽証會,促進了息訴罷訪﹔
對市政公司的長期集體上訪問題,她不厭其煩地向領導匯報,促成國土部門多次核實並集體答復、審計機關進行全面審計、公安機關依法查處﹔
……
這一件件信訪件,傾注了鮑龍雲大量精力。她還總結出了“四色挂牌督辦”“兩卡一責”“雙向回告訴”等工作經驗,變“滅火式信訪”為“防火式信訪”,使大量的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
面對榮譽,鮑龍雲說:“我願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最有成就感的一刻就是看到上訪群眾問題解決后露出的笑容,那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好肯定。”(記者 劉威 通訊員 陳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