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我想在反腐戰線上干一輩子”

——追記嘉興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陳剛

2018年08月31日15:07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我想在反腐戰線上干一輩子”

在崗一天就要盡責一天

時至今日,嘉興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徐春華仍記得,陳剛批改最后一份文件時的樣子。

“他已經非常虛弱,有時我要把頭靠近他,才聽得清他說話。他手也沒什麼力氣了,字寫得歪歪扭扭,還輕輕說了句看不清了,顫顫巍巍地戴上了眼鏡。”徐春華回憶,“我跟他說不用寫了,我都記住了,他還執意要寫,說這是分內工作,必須做好。”

這份6頁紙的文稿,陳剛共改了12處,總計150余字。

寫完這150余字有多不容易,嘉興市第一醫院腫瘤內科醫生宋斌斌知道。他告訴記者,陳剛最后3個月飽受癌痛煎熬,而他一直扛著。

“特別是最后一個月,他全身插了3處引流管,已不能下床,髖關節痛到需要有人幫他抓緊大腿才行。”宋斌斌說。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剛仍堅持每天處理公務。“有時候我實在不忍心拿材料出來。”嘉興市紀委辦公室主任崔加晶說,但陳剛經常主動來問:“小崔,今天有什麼工作是需要我看的。”

他停不下來,也不想停下來。

2014年10月,陳剛被確診為腹腔轉移性癌,此時距離他到任嘉興市紀委書記僅1年多,許多工作剛剛開展,沒法放手不管。在經過近一年邊化療放療邊工作的狀態后,2016年初,病情稍微得到控制的陳剛,又全身心投入工作。

讓嘉興市紀委駕駛員陳濱印象深刻的是,那年夏天,陳剛主動提議要跑完之前因病沒跑的鄉鎮,而當時他身體還很虛弱,在大家的堅持下他才同意從一周跑3個鄉鎮改為兩個。

隨著全國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在浙江全面鋪開,陳剛更加忙碌。醫院經常提前一個星期聯系讓他去做檢查,但他每次都要晚去三四天。

去年6月的一次檢查,顯示陳剛的癌症標志物數值又上升了,剛剛兼任市監委主任的他,再次把去醫院做全面檢查的時間往后推,一直拖到10月去時,情況已經不妙。當年底,陳剛接受了全胃切除手術。

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放下工作。

崔加晶的工作日志清楚記錄了陳剛最后這半年的步履匆匆:2月5日、3月9日和22日,多次召集市紀委班子開會﹔

4月8日,作為省委巡視工作嘉興聯絡組組長,出席省委巡視組巡視嘉興市工作動員會,第二天住院﹔

半個月后,因巡視工作需要,身上挂著膽道引流袋,前往巡視組駐地接收前期發現的部分線索……

很多人都勸過他先把工作放一放,好好養病,但每次陳剛都說自己堅持得了。他曾多次與同事講起,紀檢工作責任重大,隻要還在這個位置上,就一定會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有什麼情況我來協調

陳剛放不下奮斗了半生的紀檢監察事業,更牽挂正在不斷探索深化的改革。

在他病逝前的一個清晨,此前一直負責留置場所建設的嘉興市紀委原副書記姜鎖樓接到一個電話,陳剛焦急又嘶啞的聲音從那頭傳來:“這個留置點還沒改造好,你要幫我管下去啊!”

2013年初,為滿足辦案需求,嘉興市紀委計劃重新設計建造辦案點,並於2014年1月正式立項,姜鎖樓一直是主要參與者。

然而,隨著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推開,當時有一種意見是放棄紀委原來的辦案點,在看守所建立留置點,讓這個項目遇到了難題。

陳剛急了:“投資了7000多萬元,眼看就要建成了,難道就這麼不用了?”

病情稍微得到控制的他,立即准備材料,積極尋求辦法。在全省各市紀委書記座談會上,他專門就改造方案進行匯報﹔在上級領導來嘉興調研時,他又再次力爭。

有人勸他,這事重大,你干嘛去出頭?

陳剛臉一沉:“做工作肯定要實事求是,這些事情我作為紀委書記不提出來,不擔責任,誰來?”

最終,經多次匯報、協調,省紀委省監委同意嘉興在全省率先試點探索“把紀檢監察機關原辦案點作為留置場所,並由公安機關負責日常管理”的工作模式。

如今,留置場所運行一年有余,嘉興市縣兩級已對65人採取留置措施,沒有出現一起安全問題。

“事實上,無論是查案子,還是其他工作,他都會給我們‘兜底’。”徐春華告訴記者。

今年3月底,全胃切除后再次復發的陳剛,最后一次來到留置點,了解嘉興市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黨委原書記陶金根一案的辦理情況。在審查調查組指揮室裡,身形消瘦的他勉勵全體辦案人員:“大膽去查,有什麼情況我來協調!”

這也是海寧市紀委書記王險峰的親身經歷。今年4月9日,海寧市紀委監委對海寧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原副書記楊水康採取留置措施。由於楊水康是第一例被留置的嘉興市人大代表,王險峰感覺把握不好,就向嘉興市紀委監委進行了匯報。

“我知道陳書記身體不好,就沒直接匯報,誰知道當晚9時多,我竟接到他的電話,詳細詢問了案件情況和採取措施的流程,聲音虛弱,但語氣堅定,說改革中很多事情沒有參照,一定要勇於探索,如果需要跟人大協調,他出面去溝通。”王險峰說,這個電話打了半個多小時。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陳剛當天剛剛住進醫院。

紀檢干部要有更嚴要求

陳剛最后一次住院,很多人都不太知情。

“一直以為他在養病。”共事多年的嘉興市紀委常委張黎群直到陳剛病逝前兩天才得知消息,趕去醫院見其最后一面。在陳剛的病房門上,貼著一張紅紙,寫著“謝絕探望”。

“他說,談工作歡迎,如果探病就不要麻煩了。”崔加晶說。

事實上,“不近人情”是陳剛的一貫作風。

到嘉興工作前,陳剛曾先后在省紀委紀檢監察三室、申訴復查室工作,還擔任過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派駐紀檢組組長。早在省紀委工作時,他就把規矩做得很嚴。那時辦案到很晚,可以有一筆費用購買夜宵。一次一名辦案人員拿這筆錢買了面包和一包煙,陳剛當即就批評:“既然這筆錢規定了是夜宵費用,就不能拿去買煙。”

到嘉興任職后,曾有基層干部買了當地的時令水果前來拜訪,都被他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以后不要再拿來!”

2015年9月,陳剛第一次去北京治病。當時有同事“未經允許”跑去探望,並把慰問金偷偷塞在其枕頭下。結果被陳剛發現后,第二天就讓有事回嘉興的崔加晶帶回退還。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紀檢監察干部,要比別人有更高的標准,更嚴的要求。”這句話,陳剛剛到嘉興時對全市紀檢干部說過,到鄉鎮調研時對基層干部說過。這不僅是所有單位同事對他的印象,也是家人對他的印象。

為了不讓別人來探望,陳剛最后一次住院,甚至連不少親戚也直到他病逝前兩天才聞訊趕來。

在這場不期然的會面中,很多人才知道,當年陳剛的親外甥大學畢業,想拜托舅舅找份工作,陳剛沒有動用職務關系,而是告訴他:“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而陳剛唯一的女兒去年底結婚,嘉興市紀委其他人都不知此事。

陳剛離世后,有人在告別儀式上送上“白包”,但很快發現這些“白包”被裝在一個更大的信封裡退還,裡面還放了一張以陳剛女兒和女婿名義所寫的謝詞:您們的心意我們已領,請予理解並接納。對這件事,陳剛的家人態度堅定:陳剛的為人大家知道,我們不能破這個規矩。(記者 呂玥 《反腐敗導刊》記者 朱詩意 通訊員 顏新文)

(責編:扶婧穎、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