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為政治生態精准畫像

——關於巡視中政治生態研判有關問題的研究與思考

2018年08月09日10:02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為政治生態精准畫像

日前,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的14個省區反饋情況公布,其中多地政治生態存在問題。如,遼寧省修復政治生態任務還很重、黑龍江省政治生態尚未根本好轉、湖南省政治生態一度遭到嚴重破壞、河北省整治政治生態著力不夠。

黨內政治生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黨的事業興衰成敗。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面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因此,准確研判被巡視地區政治生態環境,從而精准發現存在問題,是巡視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近日,江蘇省委第八巡視組結合巡視工作中有關政治生態研判的具體情形進行梳理,在總結問題及成因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精准發現區域政治生態問題的思考。

政治生態研判中的難點問題

研判指標不統一。為了避免政治生態評價千人一面,無法刻畫問題程度和演變的趨勢,各地區在巡視工作中都探索構建了不同的研判指標體系,力求通過可觀測、可量化的簡練指標對被巡視地區政治生態作出評估,為研判結果提供數據支撐。在各地區的巡視實踐中,有的把政治生態研判指標界定為“政治紀律、政治功能、工作作風、廉潔自律、選人用人、組織生活、意識形態、兩個責任”﹔有的歸集為“四個意識、關鍵少數、責任落實、用人風氣、腐敗問題、干部作風、紀律執行、政治文化、群眾評價”﹔還有的將研判指標縮減為“政治生態主體表現、制度機制執行、環境績效影響”,路徑不同,指標各異。

研判內容等同巡視。《中央巡視工作規劃(2018—2022年)》對巡視工作指導思想作出規定,要求“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夯實黨執政的政治基礎。”這為巡視過程中開展政治生態研判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由於巡視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人員少,巡視工作本身就是圍繞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查找問題,一些地區在實踐中常常會把政治生態研判與巡視合二為一,不單獨進行政治生態研判,將巡視發現的問題作為政治生態存在的問題,把巡視報告簡縮為政治生態評價報告。

研判結果無法運用。雖然各地區都將政治生態研判作為深化巡視的重要手段,但從當前各地區巡視反饋的情況看,政治生態研判結果較少公布,即便偶有涉及,也未能對被巡視地區政治生態作出等次評定。客觀上看,地方巡視有關政治生態的反饋情況,既無法讓上級部門和社會公眾對被巡視地區政治生態情況平行比較,也不利於被巡視地區縱向掌握、對標整改。

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政治生態“內涵”不明晰。目前,對“政治生態”內涵還沒有完全一致的界定。有的從政治主體的視角進行闡述,認為政治生態是處於特定政治環境影響之下的政治主體的“生存方式,養成的政治習性,生存和發展的狀態”﹔有的將生態學理念引入政治學,認為政治生態具體是指“一定社會范圍內政治個體間、政治個體與政治生活環境間的相互作用”﹔還有的從系統論和反映論的觀點出發將政治生態定義為“是一個地方或一個領域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政治生態內涵外延的擴展,使得不同地區基於自身的理解,構建出了不同研判指標體系。

研判與巡視關系未厘清。無論是巡視規劃、巡視條例還是各地區的實施辦法,都沒有對巡視過程中如何開展政治生態研判作出具體規定。加之政治生態研判的內容貫穿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與巡視關注的重點內容有諸多交集,很容易讓巡視組把政治生態研判等同於巡視。

研判結果很難驗証。無論是評估還是描述,政治生態研判結果更多的是對被巡視地區當前政治生態情況的判斷,由於研判的依據大多是主觀感受,又缺乏橫向、縱向比較,無法對被巡視地區作出面上的等級評定,加之政治生態研判結果直接關系到對被巡視地區黨委(黨組)及班子成員的整體評價,故而實踐中,巡視組會以無法比較、拿不太准為由避免作出等級評定或量化打分。

准確研判政治生態的對策建議

厘清主體構成——關鍵少數與群體風氣。黨內政治生態的主體應當包含各級黨組織的主要領導、班子成員和全體黨員干部。研判工作要緊盯主要領導,突出關鍵少數,要始終將黨委(黨組)領導班子作為研判“政治生態”的主要對象。然而,政治生態研判絕不僅僅是針對領導班子這一“關鍵少數”,而是對全體黨員精神面貌工作風氣的面上描述,研判指標可以是點、甚至是線,但研判結果一定是對被巡視地區(單位)黨組織整體健康狀況作出的判斷,不能隻談關鍵少數,也不能隻談某一項工作。研判指標可以有差異,但核心指標和觀測點要包含以下幾方面:一看政治意識強不強,這是衡量黨內政治生態優劣的核心指標。包含忠誠度、敏感性、執行力和價值觀。二看清廉程度高不高,這是衡量黨內政治生態好壞的關鍵指標。包含干部群眾的收入比、官員財產的透明度、貪腐案件的發生量。三看用人風氣正不正。選人用人導向是從政環境的風向標,是政治生態的重要“濕地”。包含初始提名的主渠道、考察程序的規范性、提拔任用的認可度。四看黨內生活嚴不嚴,這是防范從政環境污染,及時糾正、修復政治生態的基礎。包含政治生活制度的執行程度、批評的深刻程度、班子的凝聚程度。五看政商關系純不純,這是衡量一個地方(單位)黨內政治生態優劣的重要標尺。包含政府辦事的效率狀況、企業辦事的成本狀況、政企相互的溝通狀況。六看社情民意好不好,這是政治生態在社會生態中的現實反映,是評判政治生態好壞的最直觀指標。包含人民群眾幸福感、黨風廉政建設滿意度、矛盾糾紛調解率。

關注趨勢走向——縱向分析與平行比較。根據研判指標體系得出的定量研判結果,需要結合一個地區(單位)一段時間以來政治生態歷史演變、政治生活現狀和未來發展特點整體把握。如,在對江蘇建湖縣、濱海縣、射陽縣政治生態進行研判時,巡視組既關注當前的研判結果,又對三個縣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治生態情況進行了縱向分析,分別作出了“平穩向好”“總體趨好”“持續轉好”的趨勢判斷。此外,在確定等次時需要橫向確立參照對象,不能簡單地以某一分數線作為“好”與“不好”的分界線。要通過對同一系統、同一區域的同類型單位政治生態進行評估,獲得面上評價定量數據,再根據被研判單位的得分,設定不同等級閾值,最終做出等次評價。

協同兩者關系——同步開展與重點深化。巡視過程中開展政治生態分析研判,既不能將兩者合二為一,也不能將兩者孤立隔離,更不能認為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就是巡視的簡縮版,而是要在巡視基礎上,把分析研判貫穿巡視的全過程,相互印証,作為發揮巡視標本兼治戰略作用的又一次升華。政治生態研判不能簡單地羅列巡視發現的問題,要重點分析巡視發現問題背后的病灶病因,以及“三大問題”與相關系統問題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情況,進而提出相關建議,重在解決被巡視黨組織存在的系統性、機制性問題。政治生態研判結果要作為向領導小組匯報的重要內容之一,研判發現的問題要寫入巡視反饋報告一並向被巡視黨組織反饋,並作為相關部門監測預警該地區(單位)政治生態情況的關鍵指標。

(作者:陳照煌,江蘇省委第八巡視組組長)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