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平凡中的偉岸——追記四川省通江縣委巡察干部景龍呈

2018年08月06日09:5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平凡中的偉岸

圖為景龍呈為文峰鄉土門村困難群眾發放產業發展獎補資金。(圖片由通江縣紀委監委提供)

暮春時節的四川,天氣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

今年4月20日,星期五,巴中市通江縣委第二巡察組進駐鐵溪鎮的第3天,陰霾的天空中又飄起了雨滴。

狹窄的山間車道上,一輛轎車載著第二巡察組副組長景龍呈等5人冒雨行駛,返回80公裡外的通江縣城。第二巡察組組長周凱還記得,前一天傍晚和景龍呈在鐵溪鎮街上散步時,這位極少請假的戰友提出,打算趁周末去綿陽看看即將中考的兒子。

雨刷頻繁甩動,卻仍來不及抹去瓢潑而至的雨水,一切都來得太快,包括這場猝不及防的事故。13時05分,景龍呈的生命在一陣尖銳的剎車和碰撞聲中戛然而止,帶著對事業的熱愛和對親人的遺憾,永遠定格在了42歲。

他有一雙“火眼金睛”——

巡察路上不辱使命

在通江縣委巡察辦,一份《縣委第二巡察組巡察鐵溪鎮工作人員考勤表》,記錄了景龍呈生命中最后3天的足跡。

4月18日下午,進駐鐵溪鎮並召開巡察動員會﹔4月19日,對鐵溪鎮銀行存款、現金進行盤點﹔4月20日上午,在鐵溪鎮中心衛生院開展談話……

盡管與景龍呈的交集隻有3天,一件小事卻讓鐵溪鎮紀委書記簡遼對他的工作節奏有了深刻認識。

4月18日,巡察動員會召開后的當天晚上,正在辦公室整理資料的簡遼接到景龍呈的電話。他下了樓,看到景龍呈和幾個同事正在鎮政府的壩子裡等他。

“按照要求,巡察公告不僅要張貼及時,還要貼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像你們這樣簡單處理是不行的。”景龍呈上前一步,指著鎮務公告欄說。

簡遼頓覺心虛,自己只是“偷了一個小懶”,沒想到這麼快就被“揭穿”。殊不知,這些細節,景龍呈借著晚飯遛彎的間隙,已不動聲色檢查完畢。

作為通江縣財政監督檢查局副局長,景龍呈在被抽調擔任這輪巡察組副組長之前,已有過兩次巡察經歷。縣委巡察辦看中的,正是他過硬的能力和較真的品格。

縣裡熟人朋友等關系錯綜復雜,巡察工作容易得罪人。對此,景龍呈不是不知道,但他有自己的看法:“我從事的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本身也是得罪人的工作,但隻要沒有整人害人之心,現在得罪他們,是避免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后他們就會理解的。”

在原則面前,哪怕十多年的友情也要吃“閉門羹”。

2017年10月,通江縣委第三輪巡察進駐沙溪鎮。動員會剛開完,沙溪鎮財政所副所長劉繼華私下裡告訴鎮黨委書記李天志:“那個景龍呈我跟他很熟!”

大學畢業后,劉繼華和景龍呈相繼進入財政系統,兩人私交甚好,每個月都要見兩三面。有了這層關系,原本內心忐忑的李天志相信,“沒有溝通不了的領導”。

出乎兩人意料,劉繼華以個人名義三番五次邀請,都被景龍呈婉拒。“就咱倆的關系,別說一頓飯,就是天天吃住在你們家都可以。”他這樣解釋,“但這次不一樣,巡察工作有紀律,希望你理解。”

巡察發現,沙溪鎮2015年至2017年單位門市租賃收入的11.6萬元一直滯留在鎮機關的賬戶上。劉繼華又找到景龍呈,希望由他出面通融一下不要上報,結果再次碰了釘子。

一個月后,巡察組向沙溪鎮黨委反饋了23個問題,其中,滯留應繳財政款項赫然在列。“當時我覺得他太不通人情。直到后來聽說鄰鄉財政所領導因為挪用公款、受賄被查處,我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劉繼華說。

沙溪的冬天潮濕陰冷,李天志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看見景龍呈埋首在幾大箱的賬本和成摞的巡察工作底稿中。但他清楚地記得,每天早上在食堂,總能看見景龍呈那雙因疲憊充血但卻神採奕奕的眼睛。

誓言無聲。景龍呈一次次用行動詮釋著一名巡察干部的使命擔當。

據統計,僅對6個單位黨組織的巡察,景龍呈就翻閱賬本878本,談話89人次,反饋問題110個,移交問題線索52個,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16條。

他有一副“鐵腦殼”——

原則面前決不妥協

對原則的堅守,是景龍呈多年從事財政工作養成的職業習慣。

自2000年5月參加工作以來,景龍呈先后就職於鐘鳳鄉、煙溪鄉、永安片區財政所、縣財政局、縣財政監督檢查局。縣財政監督檢查局原副局長肖靜與他共事了18年。

在肖靜的記憶中,景龍呈有一副大嗓門,性格開朗的他總能為大家帶來歡聲笑語。可在工作中,他也經常為了一個問題與對方爭執不下、面紅耳赤。

“同事們說我跟景龍呈討論問題就像吵架。”肖靜告訴記者,“遇到原則性問題,他從來都是寸步不讓、決不通融。”

有好幾次,兩人因意見分歧互不相讓,最后不歡而散。等不到三分鐘,景龍呈又笑呵呵地跑過來主動解釋和說明原因,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他這種‘對事不對人’的性子,讓人怎麼都生不起氣來。”肖靜說。

這個憨厚朴實的巴山漢子平日裡不拘小節,唯有一項從未妥協,那就是紀律和規矩。他也因此成了局裡出了名的“鐵腦殼”“一根筋”。

“恪守原則”,也是通江縣人社局干部黃國平從景龍呈身上學到的珍貴品質。因為巡察,兩人成了同事,年長十歲的景龍呈對黃國平而言,在生活上是大哥,在工作時卻十分嚴厲。

一次,兩人在分別統計一項數據時,出現了幾百元的出入。檢查發現,原來是黃國平錄入數據時,把小數點后應保留兩位的數據抹去了一位。看到黃國平不以為意,景龍呈發了火:“財務工作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有絲毫大意!”

從一開始覺得委屈,認為景龍呈太過較真、不懂變通,到逐漸明白這樣做不僅是對被巡察單位負責,更是在幫助自己成長,黃國平慢慢理解了景龍呈的良苦用心:“能有機會認識這樣的良師益友是我一生的幸運。”

通江縣財政監督檢查局在三合鄉開展財政資金安全檢查時,發現該鄉財政所原副所長向鹍涉嫌多次挪用單位公款204萬元投資工程項目,數額巨大。

在局裡召開的專題會上,景龍呈和肖靜當面拍了桌子。肖靜動了惻隱之心。她建議,看在向鹍已經及時歸還資金的分上,能否不要將問題線索移送給紀檢監察機關。

景龍呈則認為,必須堅持原則,不能置黨紀國法於不顧,不能“放水”、不能“手下留情”,必須立即向相關部門專題匯報這一重大線索。最終,根據移交的線索,通江縣紀委監委對向鹍啟動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並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今年4月25日,景龍呈走后的第5天,通江縣檢察院依法對向鹍涉嫌挪用公款、受賄案提起公訴。

他有一顆熾熱的為民心——

不知疲倦的“第一書記”

腳踩一雙膠鞋,身穿一件軍綠色沖鋒衣,肩挎一個軍用水壺,手提一個深色背包,臉因山路跋涉被太陽晒得通紅——2015年9月一天,文峰鄉土門村村口,村委會主任潘慶泉有點兒不敢相信,眼前這個漢子就是來村裡挂職的第一書記景龍呈。

土門村曾是當地有名的“三無村”,無辦公場所,無安全飲水,無主導產業。剛來土門村的時候,景龍呈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隻能借宿在潘慶泉家裡。

要想富,先修路。當時,土門村的路爛得不成樣子。景龍呈剛一上任,不少村民向他抱怨:“每到落雨天,出門穿一身干淨衣服,回來渾身都是泥巴。”

在十八彎的山路中修一條平整的水泥路談何容易。景龍呈隨即到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反映情況,爭取到資金,並將該路段納入了聯網村道路升級改造。

在之后召開的村民大會上,景龍呈宣布道路開始動工修建。“村民鼓了很久的掌。”潘慶泉回憶說。兩個月時間裡,一條長1.2公裡、寬5.5米的泥碎路便初具雛形。

村裡修建辦公場所的時候,每天一大早,景龍呈就和村民們一起用背簍到側面的鬆樹林裡撿石頭回填路面。那幾個月,潘慶泉常常看到景龍呈的雙肩上有兩條被背簍勒出的紅印。

和縣城不同,土門村民的生活習慣是一天兩餐。為了不給潘慶泉添麻煩,早出晚歸的景龍呈就自己想辦法填飽肚子。一個偶然機會,潘慶泉瞧見景龍呈半開的手提包裡,除了鋪蓋卷之外,竟然全是方便面。

后來,景龍呈有了自己的宿舍后,要給潘慶泉500元錢當做借宿期間的水電費,潘慶泉說什麼也不要。最后,景龍呈偷偷把錢壓在了潘慶泉家廚房的案板下面。

今年的盛夏時節,在當地創辦了一個農業科技公司的劉傳友,一看到1000多畝核桃樹上挂滿了雞蛋大的核桃果,總是回想起景龍呈剛到土門村時,公司因資金鏈斷裂面臨倒閉的場景。

2015年10月,劉傳友的辦公室裡迎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劉總,我是來雪中送炭的。”此前與他僅有一面之緣的景龍呈背著挂包,把15萬元現金交到了劉傳友手上,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更留住了幾百名村民的就業崗位。

在村民蒲正炳的記憶中,景龍呈總是手上拿著一個筆記本,穿梭在農田間、村社裡,仿佛不知疲倦。

7月,土門村的玉米熟了,又是一年好光景。望著自家一人多高的玉米地,蒲正炳的眼眶有些濕潤:“如果景書記能看到今年的收成,不知道該有多高興……”(記者 王卓)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