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中
2018年05月15日11:1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工作是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重要武器,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基礎性工作。在黨中央以猛藥去疴的決心和壯士斷腕的勇氣,誓奪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新形勢下,推進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工作,要注重工作創新,善用“四種效應”,不斷適應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形勢新要求。
善用“頭雁效應”,強化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
雁群在天空中飛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陣或一字斜陣,並定時交換左右位置。在雁陣中,必有一隻領頭雁,引領大雁的飛行方向和飛行隊形,帶動整個雁群朝正確的目標前進,這就是所謂的“頭雁效應”。
“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運用“頭雁效應”,要注重發揮“關鍵少數”“率”的作用,帶動“絕大多數”“跟”的效果,達到“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良好氛圍。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工作推進效果如何,關鍵在黨委(黨組),重點在班子成員,特別是一把手。要把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工作列入各級黨委(黨組)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和“一把手工程”重要內容,強化宣傳教育“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意識,落實“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的工作機制,找到黨委(黨組)、領導干部權與責的契合點。通過黨委(黨組)先行、領導干部垂范,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真正將黨風廉政宣傳教育責任層層傳導落實,確保黨風廉政宣傳教育自上到下“一盤棋”。
善用“鯰魚效應”,激活宣傳教育的內在動力
“鯰魚效應”源於挪威一老漁夫運送沙丁魚的“秘密”。在每次運魚過程中,老漁夫都會在魚槽中放進幾條鯰魚。鯰魚生性好動,帶動生性好靜的沙丁魚加速游動,避免了沙丁魚窒息而亡,提高了沙丁魚的成活率。
運用“鯰魚效應”,就是要改變當前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形式老套、內容單一的現狀和黨員干部思維麻木、心理倦怠的問題,激活宣傳教育“一池春水”。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是一個嚴肅的課題,但“嚴謹”不等於“呆板”。要化“嚴”為“活”,提高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感染力、吸引力,注重形式和內容的創新。要善於將傳統模式和新興媒體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台,綜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讓嚴肅的宣傳教育“情深意切”,富有生命力,更具傳播力﹔要善於運用“群眾語言”,“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開展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宣傳教育活動,做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拉近與黨員干部、群眾的距離,真正與黨員干部、群眾思想靈魂共鳴共振。
善用“鏈狀效應”,突出正面引導的教化效果
“鏈狀效應”是指人在成長中的相互影響以及環境對人的影響。尤其是社會環境、工作生活群體圈對於個人性格品質的塑造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具有異曲同工的內涵。
在黨風廉政宣傳教育中運用“鏈狀效應”,就是通過對正面典型的弘揚,傳播正能量,擴大正效應,營造全民崇廉、尚廉、守廉的氛圍,達到影響人、鼓舞人、教化人的效果。要提高政治站位,高揚反腐倡廉“主旋律”、奏響“正氣歌”,向全社會傳遞出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價值取向。要注重宣揚正面勤廉典范,重點挖掘身邊先進典型。“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通過樹立標杆作用,帶動本地區本部門黨員干部“向標杆看齊”的意識。“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要突出優良傳統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淨化功能,挖掘利用好家風家規等傳統廉政文化資源,將廉政文化融入黨員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讓黨員干部在“潤物細無聲”中修好“心學”,以此帶動整個社會風氣的好轉。
善用“蝴蝶效應”,增強防微杜漸的防腐意識
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也許兩周后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種“蝴蝶效應”意思是指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從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各類腐敗案件來看,黨員干部出問題、犯錯誤,無不是從破紀開始,逐步走向破法。運用“蝴蝶效應”,在於通過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吹風洗腦”,從思想根源上筑牢廉潔從政意識。要做到“見微知著”,運用宣傳教育手段,對社會有輿論、群眾有反映、違紀有苗頭的現象,及時敲打提醒、談話教育、紅臉出汗,防止“小問題”質變為“大問題”,挽救犯小錯誤的黨員干部,堵住“破紀”走向“破法”的通道。要以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黨員干部攬鏡自照、見鑒自省。尤其是要運用好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發生的違規違紀典型案例,形成近距離、更直觀的警誡震懾效果,促使黨員干部明禮知法、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真正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作者徐建中系江西省萍鄉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