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既折騰基層又敗壞作風 不能讓走秀式調研繼續上演

郭妙蘭

2018年04月24日09: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不能讓走秀式調研繼續上演

  調查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真實情況、傾聽群眾呼聲,從而更好地推動政策的制定和工作的開展。如果調查研究浮在表面,搞形式、走過場,恐怕什麼真實的情況都難以得到,真正的疑難問題也不會解決。這種走秀式的調研,既折騰基層干部與群眾,也敗壞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必須時時警惕、堅決糾正。

  這樣的調研是場“秀”

  走秀式調研的特點是不深入實際和具體問題,調研走馬觀花,浮皮潦草,但場面一般很大,接待、陪同、新聞宣傳等一個都不能少。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精心設計場面,現場成了秀場。據《焦點訪談》報道,在江西某市轄區,去年7月的22個工作日中,先后有12位市廳級干部到區裡調研。“幾點幾分到哪裡,參觀什麼、聽誰介紹、停留多長時間,幾點幾分離開,前往下一個地方,都有完備‘腳本’。”這樣的調研,領導干部們看到的往往都是一片鶯歌燕舞。這種的調研,除了做樣子,還能得到什麼?它干擾了基層正常的工作秩序,增加了基層干部和群眾的負擔,與中央要求的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背道而馳。

  走馬觀花看點,走走形式匯報。沿海一民營鋼企員工向媒體介紹,近一年來自己所在企業,幾乎每天都有環保、安全方面的專家、領導來調研。幾乎每次都是到企業轉一圈,簡單聽聽情況介紹就被帶到酒店吃飯去了。如今大半年過去了,企業的污染排放還是老樣子。某位基層干部向媒體談起自己的經歷,說自己工作的街道因為某項工作,試點成效突出,已經接待了不同級別的調研人員20多次,他們的接待工作已經產業化、模式化了,分高、中、低三個檔次,不同的領導下來用不同的匯報材料。有媒體披露,基層單位接待這類調研人員,也是採取應付的辦法,以減少對正常工作秩序的影響。

  表面輕車簡從,實際全員接待。中部某省的一個區的領導說,上級來人調研一定盡量陪同好,否則就是塊“心病”,日后區裡申請項目或遇到督查檢查等都不好說話。區委主要領導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算,最多的一天區裡接待了5批6位廳級領導來調研。在家的班子成員悉數上陣陪同,區長一天陪了3撥調研。這還算不上最大的陣仗,一位基層干部聊起他親歷的“全縣總動員”陪同時說,“上頭名義‘不讓陪’,卻事先打了招呼,陪的人是沒有,可上到縣委書記,下到村干部都須‘原地值班待命’。調研點是‘隨機’,卻又劃定了‘范圍’。”這類調研,場面和聲勢搞得很大,真實的情況卻摸的很少,純屬勞民傷財。

  走秀式調研大多是走走看看,既沒有調查也不研究更不解決實際問題﹔有的調研“嫌貧愛富”,隻想錦上添花,不願雪中送炭﹔有的調研像個“欽差大臣”,把請教變成了訓導﹔有的調研不為聽取民意,不為群眾辦實事,隻為刷自己的存在感﹔有的調研講究接待場面,愛“擺譜”,等等。這樣的調研給基層干部帶來了三大難題:永遠做不完的接待宣傳冊、永遠寫不完的匯報材料、永遠說不完的現場解說詞。

  調研何以成走秀

  中央八項規定第一條就是改進調查研究,要求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但一些地方仍存在五花八門的走秀式調研。其原因是什麼呢?

  政績觀錯位,熱衷於做表面文章。調研本來是為了了解真實情況,解決問題,但一些下來調研的干部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深入實際,接待調研的單位用光鮮亮麗的假象掩蓋真實的矛盾和問題。一位基層干部舉例說:“我們為了某個不准時來、一再改期的調研,沿途大搞綠化工程,草花種了一批又一批,最后耗不起就把灌木當草花種……”上面調研走形式,下邊應付造假象,不把場面搞大點、不把氣氛弄熱鬧點,不足以體現聲勢浩大,不足以體現積極作為。這種與正確政績觀相悖的行為,背離的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

  工作應付差事,缺乏嚴肅認真作風。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深入的研究,掌握真實的情況。然而有的地區、有的領導干部,工作想的是如何盡早交差,不是想著把工作如何做得更好。比如,西部某貧困縣在兩個鄉鎮3000多戶貧困戶中推廣蛋雞養殖,由於防疫不到位、養殖成本較高、簽約企業設置諸多門檻等,政府投入幾百萬元的項目全面失敗,部分農民甚至背著雞到政府上訪。原來這個縣在決定推廣蛋雞養殖前,根本沒有調查養殖成本及市場風險。像這樣連調研的形式都省略了,工作不出問題才奇怪了。

  自以為是,看不起群眾。有的干部總覺得自己了不起,自己的學問高、讀的書多、接觸的人層次高,做決定、干工作不需要調查研究,不需要問計、問需群眾。比如,華北某地級市不久前在巡察通報中指出,當地某縣貫徹落實中央精准扶貧戰略把握不夠精准,調查研究不深入,決策失誤,項目引進不切實際。精准扶貧這樣的工作如果不問計於群眾,不同群眾商量,隻顧著閉門造車出決策,一定會出問題的。在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看來,精准扶貧出現問題,會妨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鍥而不舍全面整治

  走秀式調研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產生的原因也有很多。因此,整治走秀式調研必須多管齊下,鍥而不舍,久久為功。

  抓住“關鍵少數”,發揮示范帶動作用。2011年11月16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秋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指出,“領導干部要帶頭調查研究,拿出一定時間深入基層,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親自主持重大課題的調研,拿出對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導作用的調研報告。”領導干部 “一竿子插到底”,能夠直接了解基層干部群眾的所想、所急、所盼。各級領導干部認真落實總書記的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8年4月9日,吉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陶治國帶隊開展扶貧領域問題調研,深入基層群眾,找症結、問計於民。頭一回跟隨領導調研的省紀委辦公廳干部李玉海說,“出發前,我沒想到此次調研收獲這麼大,真是坐在辦公室裡都是問題,走進基層都是辦法!”領導干部堅持實事求是,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身入”更“心至”,接地氣、通下情,了解到真實情況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發揚了我們黨的一貫作風。

  堅持和完善調查研究工作制度。我們黨有重視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對開展調查研究有明確的要求。目前,不少地方已經出台規范調研的相關細則,如河南省出台《關於改進作風狠抓落實的規定》,對減少調研陪同提出要求,祛除迎來送往等方面的繁文縟節,減少基層接待壓力。為避免出現走秀式調研,必須不斷完善調查研究制度,建立調研硬性指標,落實調研天數,使調研不打招呼制度化,探索零陪同調研方式,建立與基層群眾交流剛性要求等,用制度規范調研工作。

  堅持問題導向,發揮調研作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調查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麼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而走秀式調研是拿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的。克服走秀式調研,必須強化問題意識,針對問題,開展調研,在深入實際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不深入調研、分析材料,不認真收集、整理情況,什麼好的建議也提不出來,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形成內外結合、上下聯動的監督體系。走秀式調研表現多樣,查處不易。因此,必須強化監督,從嚴監督,既切實增強黨內監督實效,織嚴織密日常監督網絡,又發揮外部監督作用,調動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對走秀式調研要抓住不放,進行問責處理,對典型案例通報曝光,強化教育引導。如浙江省玉環市紀委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嚴肅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特別是嚴肅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立足日常檢查,結合專項檢查,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精准查找和發現黨員干部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國紀檢監察雜志提供)

(責編:李源、姚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