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緊扣“負面清單” 提升執紀效力

——有關違反六項紀律行為的成因及防治

2018年01月18日15:24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持之以恆正風肅紀。要重點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嚴起來。

2015年10月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將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對紀律的要求整合規范為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六項紀律,為廣大黨員開列了一份“負面清單”。近幾年,中央紀委關於執紀審查的通報也嚴格按照六項紀律歸類,充分突顯出紀法分開、紀嚴於法的特性。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精神,福建省廈門市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施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嚴肅查處黨員領導干部違反六項紀律行為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力求精准把握現狀、加強問題導向,為更好防治違反六項紀律行為提供新的實踐思路和解決方法。

違紀行為的主要表現

福建省廈門市紀委以該市執紀審查案例調查為基礎,梳理出違反六項紀律的主要表現形式。

違反政治紀律:採取轉移隱匿証據、與他人訂立攻守同盟,以及在談話中不如實向組織說明情況等方式,對抗組織審查﹔對黨不忠誠不老實,沒有履行黨章對黨員的基本要求和黨員的基本義務﹔在政治任務面前,違反黨的工作慣例﹔搞封建迷信,信風水不信馬列。

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或公車私用﹔參與組織和參加以外出考察學習為名的公款旅游活動﹔違規收受節禮﹔違規發放節禮、福利、加班費、獎勵費﹔為子女婚事、生日、升學宴大操大辦﹔超標准佔用辦公用房﹔私設小金庫。

違反組織紀律:個別黨員我行我素,變著法子繞開組織,隱瞞婚姻狀況、生育狀況、房產狀況等﹔有的領導干部獨斷專行,個人凌駕組織之上,違規提拔干部、自行招錄聘用人員等﹔有的領導干部挑肥揀瘦、個人主義至上,跟組織討價還價﹔一些黨員干部隻對領導個人負責不對組織負責。

違反廉潔紀律:收受回扣﹔接受服務對象提供的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旅游﹔利用職務便利在工程項目招投標、工程款撥付審批、企業生產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利,收受他人財物﹔違規經商辦企業﹔利用職務便利為親屬經營活動謀利﹔挪用公款。

違反工作紀律:未能正確履行一崗雙責,對直接管轄的黨員干部疏於教育、管理和監督﹔應急處置不到位,履行監管責任不力﹔失泄密,對文件進行網絡上傳,造成不良影響﹔濫用職權,違規辦理相關手續﹔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庸懶散行為導致貽誤工作。

違反群眾紀律:群眾紀律觀念淡薄,為民服務意識不強﹔“小官大貪”、侵吞挪用、克扣強佔,明火執仗強包工程,吃拿卡要雁過拔毛﹔在社會保障、政策扶持、救災救濟款物分配等事項中優親厚友、明顯有失公平。

違反生活紀律:違反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系,婚外生育子女﹔追求低級趣味,出入不正當的娛樂場所﹔參加賭博,沉迷於扑克、麻將等娛樂活動﹔酒駕醉駕,或酒后打架滋事。

違紀問題的原因剖析

“三觀”錯誤和外部“圍獵”是違紀的根源。部分黨員干部放鬆了對黨章黨規黨紀的學習,世界觀和價值觀中的錯誤觀念逐步取代了奉獻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雖然部分違紀者對黨紀國法也相當熟悉,但在貪欲和懼怕懲罰雙重心理的斗爭下,違紀動機也變得復雜。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方利益集團的環伺“圍獵”,黨員干部如果沒有主動地以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主動淨化生活圈、朋友圈和交往圈,遇到問題和困難,不主動向組織交心交底,不相信組織和依靠組織,就難以避免政治敏銳性、鑒別力下降,行為失范而越規逾矩。

制度不健全是違紀行為滋生的條件。有些違紀問題由來已久,但相應的制度沒有及時跟進。腐敗集中的重點領域和環節,比如在財務管理上,按照現代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公共資金支出的決定權實行分級權限管理,但是有相當一部分案件的違紀人員,其所在單位這類制度不健全,有的雖有規定但實際仍是一把手說了算﹔工程建設領域違紀案件之所以多發,與其專業性較強、社會監督較弱有直接關系,容易形成相對密閉的裁量空間,為一些人在決策和工程招標投標等環節濫用權力、謀取私利提供條件﹔司法和行政執法機構中的一些違紀人員利用司法權和行政執法權收受錢物,從表面看涉及廉潔紀律的問題,但最終影響的是司法和執法公正。與此同時,一些黨內監督法規制度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

監督不到位是違紀行為蔓延的誘因。完善監督是治理違紀問題的良方。過去對於黨員干部的監督有失之於寬鬆軟的現象,一定程度上放任了違紀現象的存在。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即使到了該問責的時候也有的是避重就輕或者相互推諉,搞一團和氣,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制度成了擺設,不能發揮各種制度真正的作用。一些部門單位的規定表面上比較完備,但實際上根本未發揮應有的作用。

懲處不嚴厲是違紀行為存在的症結。有的制度暫時缺乏具體的定性量紀標准﹔有的即使有規定,但懲處力度不夠,使監督執紀問責流於形式。一些黨委和紀委不能落實“兩個責任”,不依規依紀辦事,對少數領導干部的違紀問題也是讓著護著捂著,使少數領導干部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深淵而“渾然不覺”,甚至讓違紀的人感覺“得大於失”,從而心存僥幸、肆意妄為。

針對違紀的治理對策

抓好“理想信念”這個根本。淨化政治生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牢固樹立理想信念、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也不是一時之力,需要綜合施策、協同推進。要厚植理想信念之基。六項紀律違紀行為,根子都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要以從嚴治黨倒逼嚴守紀律,對紀律鬆弛者無論是誰均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待之,以作風建設常態化促嚴守紀律日常化。好的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思想作風無不是從執行紀律開始的。因此,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必須列出作風建設的“負面清單”,使遵守黨的紀律成為黨員和黨員干部的一種日常的自覺行為,而不是停留在一種應然狀態。

抓好“制度執行”這個關鍵。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要更加注重從源頭上有效防治腐敗,加強對典型案例的剖析,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最大限度減少體制機制障礙和制度漏洞,把那些經過實踐檢驗、必須長期堅持的上升為制度規定固化下來。要增強尊崇制度理念,尊崇一系列監督執紀問責的黨紀黨規,強化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遵規守紀的思想自覺。嚴肅認真抓制度執行,狠抓制度落實和管理,劃出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雷區”和“紅線”,加大監督檢查懲處追責力度,對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收斂不收手的現象,要堅決懲處和問責,切實增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把握“四種形態”這個原則。全面從嚴治黨,既要嚴懲違紀違法,更要注重治病救人。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提出和運用,促使執紀理念的轉變,實現了管黨治黨“全面”和“從嚴”的有機統一。把握運用“四種形態”,一要繼續在第一種形態上下功夫,讓紅臉出汗成為常態。要注重強化日常監督執紀,對反映黨員干部苗頭性、傾向性、一般性問題的,及時同本人見面,促使談話提醒、約談函詢實現常態化。二要嚴格把握執紀政策和策略,促使后一種形態向前一種轉化。對存在違紀問題的,查清主要違紀事實后,綜合考慮違紀性質情節和認錯悔錯態度,採取柔性化處置方式,促使犯錯誤的黨員干部提高覺悟。三要注重壓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實踐“四種形態”,主責在黨委(黨組)。各級黨組織要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敢抓敢管、嚴格執紀,從點滴做起,推動管黨治黨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

抓好“政治生態建設”這個重點。優化政治生態,是開展監督執紀工作,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目的,是紀檢監察機關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各級紀委要積極回應上級黨委及社會重點關切,從快從嚴抓好經濟、民生、社會管理等領域的執紀審查,加大打擊發生在基層、農村等群眾身邊的“微腐敗”,逐步修復和改善相關領域的政治生態。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持續分領域整治,在突出精准上下功夫,以案肅紀形成震懾。要注重案后整改提升,做好執紀審查的后半篇文章,通過全面自查、調研督查、重點剖析、現場點評等形式,健全制度機制、淨化政治生態。二是用好巡視巡察利劍。要通過巡視巡察全覆蓋推動持續糾正“四風”,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三是加強廉政檔案建設。探索廉政檔案的成果應用,發揮其在干部選拔任用、評優評先等方面的作用,發揮好廉政檔案在政治生態環境評估中的作用,全面了解掌握各區各部門的“樹木”和“森林”狀況,為更好地實踐運用“四種形態”、增強監督執紀綜合效果打好基礎。

強化“責任追究”這個利器。進一步推進失責必問新常態。一要強化“一案雙查”,緊緊抓住執紀審查這個重要載體,探索建立紀檢監察機關案件與問責同步查處機制,在執紀審查過程中,發現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落實不力的,要同步嚴肅問責。二要健全問責保障機制。在規范責任追究實踐的基礎上,健全完善問責啟動、問責調查、問責報告、問責監督等全鏈條的問責制度體系。嚴格執行問責“雙通報”制度,建立問責督查督辦機制,對該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發現問題不報告不處置、該問責而不問責的,也要嚴肅追究,杜絕“破窗效應”。三要形成問責合力。加強反腐敗協調小組工作合力,推動黨的工作部門將問責納入日常工作中,健全紀檢監察機關與其他相關部門之間聯系制度,加強信息溝通和整體聯動,強化各部門間問責線索的通報和移送,形成合力追責的態勢。(福建省廈門市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課題組)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